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分析了生活化学实验课程在实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精心设计的实验项目、基于实验展示的教学方法和凸显学生专业特色的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进行实践,体现了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郑凌玲  周爱菊 《化学教育》2017,38(24):43-47
在高职院校学生缺少化学素养的背景下,以“人居环境”课程为例,寻找人居环境与化学学科的契合点,精心设计人居环境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辩证思维;有效处理和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信息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入化学新成果,感受化学魅力;在科普活动中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培养高职学生的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生活化学实验课程中尝试开设饮用水实验,针对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特点,重新设计实验的教学内容,通过贴近生活的实验内容,普及饮用水常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潘程  宋万琚  王磊  徐萍 《化学教育》2010,31(12):30-33
从培养学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科学素养的角度对"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食品添加剂"内容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了以培养学生与生活相关化学素养为总目标、以真实生活问题解决为主线索的课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杨嫣  谢娟  张改 《大学化学》2018,33(2):43-46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与生活是面对非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化学知识。本文将国家标准应用于化学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标准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掌握使用标准文件分析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化学学科,了解化学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规避化学产生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胡久华  李阳 《化学教育》2007,28(7):28-31,38
当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尚缺乏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相匹配,急需进行相关的评价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对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测查进行了初步探索,界定了高中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基本维度和具体内容,总结了测查的基本程序和注意问题,取得了可信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伟 《化学教育》2014,35(23):22-24
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以二氧化硫为知识载体,设计了新授课和复习课中不同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成网,主旨是探索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如何让化学实验丰富教学方法,如何通过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文翔 《化学教育》2005,26(9):31-34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着眼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王丽 《化学教育》2005,26(Z1):123-124
选择《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食品添加剂”作为选修课题,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重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的有效测评对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指导和反馈作用,在测试中如何通过命题来体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6科学素养测试题中有关化学内容的试题做了结构剖析,并对我国84名普通初三学生进行了测试。就测评结果做了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初中化学试题命制和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以"羧酸"教学为例,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采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问题式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和组长负责制的分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吴秀玲 《化学教育》2020,41(2):65-70
为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企业欢迎的“宽基础、多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借鉴国内外先进职教经验,以高职石油化工专业群为试点,创建了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广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方案,开展跨学院、跨国境交流,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等策略,探索并实践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跨专业、跨理实、跨校企、跨学院、跨国境”的“五跨”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愉悦学习观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愉悦学习观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体现的一种学习观念。学生具有了这种学习观,可以维持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具有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和生活的情感,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地发展。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积极因素,挖掘教材美感、利用化学实验、联系生产实际、选用多媒体技术和进行多样化评价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愉悦学习观。  相似文献   

14.
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对于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实验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对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指标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居鸣富  高翔 《化学教育》2020,41(7):33-37
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文化和价值取向,具有探索、质疑、求是、执着、创新等特点。以化学史为主线,从“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的故事”这一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探索中学化学创新教学,努力落实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生命元素图谱与化学元素周期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用化学语言表面与生命有关的问题。讨论了微量元素与生物体作用的规律性,人体生命元素平衡谱的构成,人与环境间精细的动态的物质交换平衡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出生命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昂首翘尾的“近似动物体形”分布潜示生命的存在,提出不仅要注重有机营养平衡,更要注重无机营养平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傅雪青  方向东 《化学教育》2020,41(7):101-105
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展示完全平方公式、二项式定律、CASIO-991CNX中文版计算器求解高次方程、导数等数学工具在解决萃取率问题、雨水的pH求算、合成氨工业最佳投料比求算等具体的定量化学问题中的应用,揭示数学化归思想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电解有机物的空白现状,应用Schiff试剂定性检测电解液中乙醛浓度的方法,开发了一个电解乙醛的课堂演示实验。该实验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解过程相结合,以此发展学生对电解池工作原理以及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培育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