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陈敦金和苏春宏教授编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胎盘植入》于2013年4月正式出版。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褥期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为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死亡率,孕产妇胎盘植入的管理应引起广大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由陈敦金和苏春宏教授编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胎盘植入》于2013年4月正式出版。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褥期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为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死亡率,孕产妇胎盘植入的管理应引起广大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由陈敦金和苏春宏教授编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胎盘植入》于2013年4月正式出版。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褥期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为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死亡率,孕产妇胎盘植入的管理应引起广大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本书结合近年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胎盘植入患者的管理经验,参阅国内外大量资  相似文献   

4.
由陈敦金和苏春宏教授编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胎盘植入》于2013年4月正式出版。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胎盘植入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产褥期感染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为降低孕产  相似文献   

5.
胎盘植入性疾病是指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达到或穿透子宫浆膜层,甚至累及膀胱和直肠,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甚至孕产妇死亡。常见的高危因素有前置胎盘、剖宫产史、高龄等。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依靠超声征象及胎盘血流检查,判断胎盘植入的凶险程度,规范孕妇管理,减少胎盘植入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不同程度侵入子宫肌层。依据胎盘植入子宫肌层深度、以及是否侵入子宫毗邻器官分为胎盘粘连(placenta accreta)、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以及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依据植入面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胎盘植入~([1-2])。近年来,其发生率已高达1/533,较前升高20倍~([1])。已经成为导致产后出血、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和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3-4]),是产科医  相似文献   

7.
<正>胎盘植入是指滋养层细胞异常侵及部分或全部子宫肌层的一组疾病,又称为病理性黏附性胎盘,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与肌层界面缺陷引起蜕膜化异常,从而导致胎盘绒毛或滋养层异常侵入子宫肌层。根据胎盘植入的深度,可将其分为胎盘黏附(adherent placenta accreta)、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但在临床中,胎盘植入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部分病例还存在同一胎盘  相似文献   

8.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e spectrum disorders,PAS)包括胎盘粘连(placenta accreta,PA)、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PI)和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PP)[1]。PA是指胎盘绒毛突破蜕膜基底层,与子宫肌层粘连;PI是指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PP是指胎盘绒毛侵及子宫全层,并达到浆膜层,严重者侵及宫旁、宫颈及膀胱等子宫毗邻器官。PP系最严重的PAS类型,随着孕周进展PP发生自发性破裂导致严重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风险最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9.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e spectrum disorders,PAS)包括胎盘粘连(placenta accreta,PA)、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PI)和穿透性胎盘植入(placenta percreta,PP)[1]。PA是指胎盘绒毛突破蜕膜基底层,与子宫肌层粘连;PI是指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PP是指胎盘绒毛侵及子宫全层,并达到浆膜层,严重者侵及宫旁、宫颈及膀胱等子宫毗邻器官。PP系最严重的PAS类型,随着孕周进展PP发生自发性破裂导致严重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风险最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0.
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异常的胎盘种植。按植入程度不同,胎盘绒毛达深部肌层,称植入性胎盘(placenta increta);更深者,胎盘绒毛可达浆膜层,甚至可穿透浆膜层,达膀胱或直肠,称穿透性胎盘(placentapercreta)。按胎盘植入面积不同,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植入。胎盘植入少见但危急,可引起严重产时出血。本文就胎盘植入的诊治新进展综述如下。1发病率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1996年O’Brien等[1]报道大约为1/540~1/7000。近年来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1%~5%…  相似文献   

11.
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e spectrum disorders,PAS)是胎盘绒毛不同程度侵袭子宫肌层这一类疾病,为导致严重产后出血、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胎儿医源性早产乃至母胎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高龄孕产妇、瘢痕子宫的增加,如何提高孕期管理水平、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措施等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不断增多,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症亦不断增加,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子宫下段疤痕是胎盘绒毛植入的危险因素,易出现早期绒毛胎盘植入,在误诊早孕行人流时往往发生严重出血,在中孕引产后常有胎盘滞留、清宫术会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以及晚孕产后或剖宫产术时剥离胎盘困难并迅猛出血,均可能导致子宫切除等后果。本文通过对我院发生的三例胎盘植入子宫剖宫产疤痕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以总结胎盘植入子宫剖宫产疤痕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底蜕膜受损或缺失时绒毛膜绒毛直接接触或侵入子宫肌层形成胎盘植入。这种胎盘异常附着的状态根据侵入的深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和穿透型,可导致不良围生结局,如大量产后出血、输血和凝血障碍,严重时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胎盘植入的诊断与风险评估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检查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建立胎盘植入风险分级评估标准,有利于个体化围生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植入型及穿透型胎盘植入患者,需要依靠多学科支持。术中选择合适入路、压迫子宫、阻断血管和胎盘原位保留等方式减少出血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但为了保证母亲安全,条件不允许时则应果断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4.
底蜕膜受损或缺失时绒毛膜绒毛直接接触或侵入子宫肌层形成胎盘植入。这种胎盘异常附着的状态根据侵入的深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和穿透型,可导致不良围生结局,如大量产后出血、输血和凝血障碍,严重时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胎盘植入的诊断与风险评估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检查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建立胎盘植入风险分级评估标准,有利于个体化围生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植入型及穿透型胎盘植入患者,需要依靠多学科支持。术中选择合适入路、压迫子宫、阻断血管和胎盘原位保留等方式减少出血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但为了保证母亲安全,条件不允许时则应果断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5.
胎盘植入25例回顾性分析及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盘植入是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胎盘绒毛穿透底蜕膜侵入子宫基层,是产科严重且较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通常在产前难以诊断。现回顾性分析两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的25例胎盘植入病例资料,探讨其病因、早期诊断的可能性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侵入子宫肌层内,其发生率9.5/10万,但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为分娩者的l/2500、10/9716。它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常需子宫切除才能奏效,我院1996~2003年共对6例胎盘植入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胎盘粘连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粘连是指胎盘底蜕膜部分或全部缺损,胎盘绒毛附着于子宫肌层,又分嵌入胎盘(胎盘绒毛浸润子宫肌层)和穿通胎盘(胎盘绒毛穿通子宫肌层)。胎盘粘连发生率为7 000例分娩中1例,在前置胎盘及既往有剖宫产史的病例中,其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部分性胎盘植入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是指因子宫底蜕膜部分或全部缺乏以及类纤维蛋白层的形成不完全导致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产科严重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但近年来,随着妇科微创技术的进展,宫腔镜治疗胎盘植入已有个例报道~([1-2]).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7例部分性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评价其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剖宫产手术难度大,术中、术后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有切除子宫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风险。如何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术后出血仍是产科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采用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修复成形术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止血带捆绑下子宫修复成形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侵袭增殖活性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MP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伴侵入性胎盘30例产妇为实验组,含胎盘粘连(PA)、胎盘植入(PI)、穿透性胎盘植入(PP)各10例。10例PPP并子宫瘢痕修补术的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Imageproplus软件半定量测定IMP3表达,计数5个高倍视野EVT平均数量,测量EVT浸润肌层深度(mm)、EVT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胎盘植入最深点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mm)。结果侵入性胎盘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高于对照组(P 0.05),PI、PP中IMP3表达强于对照组(P 0.05)。IMP3表达与EVT数量、浸润肌层深度、浸润肌层深度/肌壁厚度呈正相关(P 0.05),与绒毛滋养细胞至浆膜层距离呈负相关(P 0.05)。结论 IMP3可能促进EVT侵袭和增殖,参与侵入性胎盘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