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因KOA于北京核工业医院行关节镜清理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在麻醉下采用常规膝前内、外侧入路作长度约5 mm的手术切口并对患膝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关节镜保护套管,注入适量灌注液使关节腔扩张充盈后置入关节镜镜头,视关节内病损情况取出游离体。冲洗关节腔,吸净关节腔内的液体后缝合加压包扎切口。实验组在关节镜清理术(同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即刻给予2 mL医用几丁糖+1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此后每2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3次。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6周内关节肿胀与再手术例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膝关节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依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比较2组患者术后6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指标的水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6周内,对照组有1例重度、2例中度、2例轻度关节肿胀,实验组有1例中度、2例轻度关节肿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246);术后6周内对照组9例,实验组8例再手术治疗,再手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5,P=0.263);对照组患者术后6周VAS评分较术前显者降低,而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85、9.173,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变化趋势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65、11.196,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4、0.105,P>0.05);术后6周,实验组患者VAS评分[(2.47±1.13)分]低于对照组患者[(3.25±1.37)分],而Lysholm评分[(86.36±11.0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3.14±12.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01、5.415,P<0.05)。术后6周,实验组患者CRP、IL-6、TNF-α分别为(11.13±3.36) mg/L、(2.03±0.22) ng/L、(4.92±2.56) pg/mL,均较对照组[(14.75±5.32) mg/L、(5.17±1.94) ng/L、(7.18±1.98) 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8、5.125、6.741,P<0.05)。 结论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医用几丁糖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KO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姜军  倪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5):6375-6380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注射玻璃酸钠可以起到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但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何时注射玻璃酸钠却存在争议。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时间,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吸关节积液后再注射,何时注射更有利于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析100例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患者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液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3个月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近期康复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即刻注射和2周后注射组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分别为(6.52±2.38)分和(6.54±2.3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ysholm评分分别为(43.44±16.18)分和(51.12±16.30)分,即刻注射组低于2周后注射组。即刻注射组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3.20±2.46)分,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5.10±2.68)分;即刻注射组术后3个月疼痛目测类比评分(2.72±2.70)分,Lysholm评分为(80.58±15.63)分,均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4.72±3.07分)、(64.96±21.68)分。说明术后即刻注射玻璃酸钠更有利于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行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0例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别。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1.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Ⅰ级和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未见显著差别(P0.05);2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于Ⅱ级病变患者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袢钢板法同期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采用袢钢板法同期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16例,韧带重建术前、术后2年对患膝进行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2—5年,平均3.5年。全部患者膝关节活动未见明显受限,重建韧带未见断裂。重建术前Lysholm评分(41.0±1.9)分,重建术后2年Lysholm评分(89.5±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5,P〈0.05);重建术前Larson评分(40.0±2.6)分,重建术后2年Larson评分(89.3±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06,P〈0.05)。结论袢钢板法同期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和关节镜治疗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至2016年收住的24例27膝关节内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用关节镜探查关节腔并行滑膜皱襞清理。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用配对t检验分析随访结果,评价关节镜治疗效果。结果按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术前评分56.296±6.445,术后评分78.481±6.262,t=12.995,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内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需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膝关节MRI平扫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关节镜诊断为金指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关节清理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r ESW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挛缩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膝关节挛缩患者5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2.05岁。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ESWT组。常规治疗组按照膝关节挛缩的常规康复疗法治疗,r ESWT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 ESWT。通过分析治疗后2周,膝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数字分级法(NRS)、Lysholm评分指标和治疗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通过随访1年内的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膝关节屈曲ROM、NRS、Lysholm评分都优于治疗前(P 0.001)。两组治疗后2周相比较,rESWT组在NRS改善方面要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57±0.66)分vs (2.40±0.69)分;Z=3.772,P 0.001]。在膝关节屈曲ROM和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rESWT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M:(70.00±9.17)°vs (66.07±9.85)°;t=1.462,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6.09%vs 14.29%;χ2=1.319,P0.05]。在Lysholm评分中r ESWT组得分略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96±4.29)分vs (69.50±5.12)分;t=1.831,P=0.073]。随访1个月后,rESWT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0%vs 78.57%;Z=2.092,P=0.036)。在随访6个月和1年后,rESWT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65%vs 92.86%;Z=2.092、0.514,P 0.05)。结论 rESWT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在早期能更好地缓解和提高膝关节挛缩患者膝关节疼痛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透明质酸或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减轻关节内的炎性反应,缓解疼痛,保护膝关节功能。目的:观察透明质酸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纳入Ⅱ、Ⅲ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治疗,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溶液2 m L,试验组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2 mL+复方倍他米松1 m L的混合液,1次/周,连续5周完成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静脉血沉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静脉血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1,3,6个月的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静脉血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表明针对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透明质酸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疼痛,营养关节软骨,提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不同程度肩袖损伤临床效果、肩关节功能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40例不同程度肩袖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6.58岁。根据患者肩袖损伤程度分为2组,即中小型肩袖损伤为对照组,大型肩袖损伤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分析两组肩关节相关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vs 95.00%;χ~2=5.161 3,P 0.05)。对照组术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比手术前高[UCLA评分:(30.48±1.42)分vs (16.95±1.30)分;ASES评分:(95.56±2.31)分vs (71.23±2.45)分;Constant评分:(89.63±1.15)分vs (69.55±1.40)分。t=31.429 4、32.313 0、49.565 1,P 0.05],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手术前低[(1.45±1.09)分vs (5.78±1.52)分。t=10.352 8,P 0.05];研究组术后UCLA评分、ASES评分及Constant评分比手术前高[UCLA评分:(26.25±1.58)分vs (13.19±1.43)分;ASES评分:(83.44±2.21)分vs (59.47±2.16)分;Constant评分:(81.62±1.96)分vs (58.65±1.87)分。t=8.905 0、16.954 6、15.763 4,P 0.05],术后VAS评分低于手术前(t=3.772 3,P 0.05)。研究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35.0%vs 5.0%;χ~2=3.906 3,P 0.05)。结论与大型肩袖损伤相比,中小型肩袖损伤更容易恢复并且预后效果更好。而不同中小型肩袖损伤肩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顺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KA的80例(8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截骨顺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40膝,先行股骨截骨;对照组40膝,先行胫骨截骨。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胫骨内、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范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及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11.3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分别为(53.4±13.8)min和(310±46)ml,对照组分别为(72.5±14.7)min和(425±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9、11.93,P值均〈0.01);胫骨外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4.1±3.7)mm,对照组为(21.8±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5,P〈0.01);胫骨内侧平台显露前后径观察组为(45.6±3.5)mm,对照组为(43.5±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3,P〉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7.6°±14.2°和103.6°±7.4°,对照组分别为88.6°±13.6°和102.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82,P值均〉0.05);观察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90.12±8.6)分和(91.66±6.6)分,对照组术后6周和12周的HSS评分分别为(89.45±9.9)分和(91.87±7.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2和0.13,P值均〉0.05)。结论TKA中先行股骨截骨可以使胫骨的显露更为充分,起到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Orem自我照顾模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治疗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围术期干预,观察组应用Orem自我照顾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时、出院时心理应激反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评分、HSS膝关节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6,P=0.182),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0.909,P0.001);观察组出院时HAMA、HAMD评分以及对照组出院时HAMA、HAMD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t=-7.200,-8.975,-4.643,-3.369;P0.001),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555,-4.621;P0.05);对照组患者GSES评分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t=1.649,P=0.103),观察组较术前评分显著升高(t=4.179,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806,P=0.006);观察组术后6个月HSS、ADL评分与对照组术后术后6个月HSS、ADL评分均高于术前(t=40.584,61.359,30.435,50.979;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2.250,10.713;P0.001)。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术期应用Orem自我照顾模式可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应激反应,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于其术后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1.
陆细红  贺洪辉  向亮 《医学信息》2019,(11):103-10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治疗青少年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应用膝关节镜治疗的21例青少年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分析关节镜术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采用GraphPad Prism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7个月,平均9个月,评定其中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0例,膝关节优良率为85.71%;术前和术后出院前1天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57.45±1.87)分、(93.0±0.95)分、(93.45±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出院前1天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治疗青少年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优良,可以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双螺纹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4月至2016年10月,关节镜下对26例新鲜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断端清理和器械复位,用单枚直径3.0毫米空心双螺纹加压钉固定,强调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本组男性22例,女性4例,年龄13~42岁,平均年龄25.6岁。术前26例患者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阳性,Lysholm评分48.85±2.46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52.41±2.26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平均6个月骨折骨性愈合,骨折复位良好。末次随访,全部26例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好,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122.1°±10.8°,无伸直受限,术后26例患者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ysholm评分为89.77±3.06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1.54±2.6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37,T2=52.479,P=0.000)。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单枚空心双螺纹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快,创伤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外钢板技术与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4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皮外钢板固定组和微创接骨板技术组,每组20例。皮外钢板固定组采用皮外钢板技术治疗,微创接骨板技术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踝关节的功能评分。结果皮外钢板固定组手术时间(60.17±5.64)min,住院时间(8.651±2.21)d,术后负重时间(49.26±9.85)d,骨折愈合时间(13.82±4.23)周,并发症发生率5.00%,治疗优良率95.00%;微创接骨板技术组手术时间(74.64±6.82)min,住院时间(18.22±2.32)d,术后负重时间(57.56±11.32)d,骨折愈合时间(17.47±2.31)周,并发症发生率25.00%,治疗优良率80.00%。2组手术时间(χ~2=9.922,P=0.007)、住院时间(χ~2=10.48,P=0.015)、术后负重时间(χ~2=14.618,P=0.001)及骨折愈合时间(χ~2=40.16,P=0.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功能评定按照AOFSA评分进行,皮外钢板技术组为(89.1±3.9)分,微创接骨板技术组为(90.5±4.1)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3,P=0.793)。结论皮外钢板技术与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踝关节的功能术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但皮外钢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全膝人工关节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共48例(57个膝),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60~81分(平均70.2分);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80~92分(平均87.1分).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膝后内侧切口用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2例,经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应用锚钉固定骨折块,术后2周行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前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9~14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骨折一期愈合时间8~14周。术后膝关节稳定,活动功能良好。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由阳性转为阴性,伸屈膝活动度正常。术前Lysholm评分为(59.4±6.0)分,关节活动度为(79.2±11.3)°;术后9个月Lysholm评分为(93.4±3.0)分,关节活动度为(137.3±5.9)°。因此术后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术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安全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段祎  彭攸 《医学信息》2006,19(4):696-69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加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78例88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先用关节镜行清理术,待冲洗液清亮后向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3ml。结果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五项综合评分,随访8月-3年,优良率79.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可明确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有针对性的操作,同时注入透明质酸钠,可营养软骨,改变关节内环境,对治疗骨性关节炎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0例(40膝)患者资料,通过膝关节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隧道宽度后,对骨隧道扩大进行分级及定义。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 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 PST)、Lysholm评分表、IKDC2000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未发现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术后患侧活动度与健侧活动度,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44,P =0.069)。骨隧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间ADT、Lachman和P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14、0.011、0.005,P =0.33、1.0、1.0)。40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与术后Lysholm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50,P <0.001);术前IKDC2000评分与术后IKDC2000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8,P <0.001)。骨隧道扩大各级别间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74,P =0.292),各级别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单束解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患者中期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的方法 .方法 应用骨水泥型全膝人工关节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共 4 8例 (5 7个膝 ) ,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 .结果 术后 2周膝关节HSS评分 6 0~ 81分 (平均 70 .2分 ) ;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 80~ 92分 (平均 87.1分 ) .结论 术后早期功能锻练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23例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住院患者,共35个膝关节,其中27例膝关节有手术适应证。27例膝关节术前膝关节HSS评分59~84分,平均(63.4±3.8)分。根据膝关节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1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5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7例关节镜下探查清理术及5例自体软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3年,HSS评分73~94分,平均(77.6±4.8)分。有2例坏死区髓心减压术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死骨刮除打压植骨术软骨下骨塌陷,关节坏死面进一步扩大;1例关节镜探查清理关节破坏进一步加重;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早中期继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可推迟或组织膝关节的进一步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DOA患者,均行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术后应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系统判定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平均随访1年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3%;HSS评分由(41±3.25)分升至(96±6.37)分,关节活动度由平均70o,提高至平均100o,均<0.05。结论 TKA治疗KOA疗效确切,严格手术指征、术中矫正畸形时保持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及周围软组织平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