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癌症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2018年全球新增肿瘤1810万例,死亡960万例[1]。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最恐惧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研究显示[2],癌症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为55.0%,抗肿瘤治疗后疼痛发生率为39.3%,癌症晚期疼痛发生率为66.4%,  相似文献   

2.
根据WHO报道,2005年有760万人死于肿瘤,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2005~2015年预计将有8400多万人死亡[1]。70%以上肿瘤死亡者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预计到2030年肿瘤死亡人数将超过1100万/年[1]。近年来随着临床新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应用,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已达到68%[2]。随着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癌症对家庭照顾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3-5]。为了解我国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  相似文献   

3.
癌症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首要因素,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癌症新发患者约14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820万,癌症幸存者约3200万[1]。癌症患者和配偶常有相似的心理反应,如震惊、否认等[2-6],并存在较多的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困扰等,这些心理负担对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性生活及生命质量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7-12]。为患者和配  相似文献   

4.
<正>癌症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统计资料显示~([1]),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患者极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影响最明显的心理困扰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癌症伴随的焦虑、抑郁状态,未经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类疾病谱的发展,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有429.2万例,其中死亡病例约有281.4万例[1]。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症状并延长其生存期。然而,经研究表明[2],化疗后患者多有疲乏、恶心、不适等症状。长此以往将导致患者出现情感、思维、运动障碍等症状,并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因此,如何提高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现状及与化疗期间症状困扰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为癌症化疗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 C)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北京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肿瘤科、妇科的95例癌症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并对睡眠质量与症状困扰、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好者3例(3.2%),一般16例(16.8%),差者76例(80.0%);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指数与化疗症状困扰、心理状态呈正相关(P=0.000)。[结论]大多数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与化疗症状困扰和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症状和心理状态对病人睡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睡眠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报告[1]显示,201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 400万,癌症幸存者约3 200万,且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癌症患者表示缺少足够的信息支持[2],并在治疗后会产生焦虑、抑郁、身体症状、认知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近年来,互联网已成为癌症患者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约为20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癌症患者在疾病过程中有一系列复杂的症状,这些症状有从患病时开始的,也有从治疗时开始的;有患者自身的症状,也有癌症引发的症状;既有与疾病相关的症状,又有与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症状(如麻醉镇痛药物引起的疲乏和睡意)。这些症状种类繁多、表现多样、病因复杂,不断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共同作用于癌症患者旧[2],并且不断地随疾病的发展而衍化,影响患者疾病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边钰  肖树芹  骥琨 《护理研究》2014,(13):1569-1571
[目的]探讨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现状及与化疗期间症状困扰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为癌症化疗病人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C)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北京市某2所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肿瘤科、妇科的95例癌症化疗病人进行调查,并对睡眠质量与症状困扰、心理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好者3例(3.2%),一般16例(16.8%),差者76例(80.0%);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指数与化疗症状困扰、心理状态呈正相关(P=0.000)。[结论]大多数癌症化疗病人住院期间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与化疗症状困扰和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症状和心理状态对病人睡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病人的睡眠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化疗作为全身性治疗手段,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被应用到多数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化疗患者普遍存在恶心、呕吐、脱发、疲乏、食欲丧失、睡眠障碍等症状,造成巨大困扰,严重的可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疾病复发、转移的可能[1-5]。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期望-价值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6]。该模式提倡加强和鼓励个体认识到采取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孙航  吴传新 《浙江临床医学》2023,(1):154-156+158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第6位常见癌症和第3位癌症死亡原因,2020年全球新增PLC患者超过90万例,死亡患者达83万例,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PLC类型[1]。HCC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分期,早期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50%~70%,而进展期患者丧失了根治性治疗机会,3年生存率仅为10%~40%[2]。然而HCC早期并无特异症状,多数HC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导致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迅速增高,预计2020年每年新发肿瘤患者将达1 500万例,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总数将每年增加73%,发达国家为29%[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由传统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专业化、个体化和整体化的要求,专科护士培训成为目前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2]。因此随着肿瘤学科不断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出现,促进了以"疾病  相似文献   

13.
<正>癌症是目前全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胃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居全球癌症死因第三位[1]。胃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远高于欧美等其他国家,仅在2013年全球新增患者95.2万例,其中47%发生在我国[2]。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指出,发展中国家胃癌患者较发达国家明显增多;发展中国家男性患者466 900例较发达国家的173 700例显著增多,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女性患者数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4.
癌症患者爆发性疼痛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发性疼痛(Breakthrough Pain)由Portenoy RK和HagenNA[1]于1990年提出并定义为,接受阿片药物治疗持续疼痛的癌症患者中出现的短暂加剧的疼痛。爆发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有调查[2-4]显示,40.3%~89.0%的癌症患者存在爆发性疼痛,且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目前,疼痛管理的主体已由医生转为护士[5],护士管理爆发性疼痛的能力直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1],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2100万[2],约占女性癌症新发病例的1/4,预计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可达到2500万。由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有研究显示,美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0%,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3.0%[3]。多数乳腺癌生存者(BCS)确诊时处于工龄阶段,因治疗需要、对疾病复发的恐惧[4]、担心致畸致残、情感障碍[5]、功能改变[6]等,BCS在长时间甚至终身不再重返工作岗位。而对于BCS,特别是年轻生存者而言,生活和情感层次的需要使得重返工作岗位的问题尤为重要。目前,国内BCS重返工作岗位的相关研究仍较少见。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危害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有效提高了癌症治疗水平.但有研究显示,因癌症本身手术、放疗、化疗后身体虚弱无力,癌症患者出现疲劳比例高,65%癌症患者放疗时易出现疲劳,82%~96%的化疗患者易疲劳[1],疲乏是癌症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癌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最难耐受的症状之一,是由肿瘤本身或与治疗有关的精神、心理、社会等原因所造成,一直困扰着癌症患者和医护人员,也是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NCCN成人癌痛指南明确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与现实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感觉或情绪不愉快的体验,或与这些损伤相关的表述[1]。据统计[2],57%癌症患者在确诊之后会有癌症相关性疼痛,直至疾病进展期,这一比例最高可上升至95  相似文献   

18.
<正>癌症是一种危害个体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WHO和国际抗癌联盟(IUAC)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 100万新增确诊癌症患者,每年约有800万人因癌症致死[1]。我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 550例,全国每分钟有6例被诊断为癌症[2]。而目前,癌症尚不能  相似文献   

19.
<正>癌性疼痛是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诊疗导致的疼痛[1]。癌性疼痛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危害着他们的家庭、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2]。目前,癌性疼痛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由于患者病情、经济状况、认知水平及医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患者的癌性疼痛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新发肿瘤患者,其中50%的患者存在癌痛症状,70%的癌症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症状困扰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症状困扰量表(the symptom distress scale,SDS)、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l周内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1周内患者普遍存在症状困扰(97.6%),困扰程度最高的症状依次为外表的改变、对前景的担忧、手臂活动受限、胸壁紧张感、疼痛频率;年龄、疾病阶段、手术方式是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31,P〈0.01)。结论护理过程中应重视疾病和治疗带给患者的症状困扰,对年轻、中晚期和乳房全切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注,加强症状管理,进而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