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荆门市无偿献血者献血的现状以及对献血的相关认知、态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2013年7月~2013年11月随机抽取荆门市无偿献血者1001名作为研究样本。结果献血者中以男性、30岁以下年龄段、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学生、军人以及企业人员为主。其献血主要动机是奉献爱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献血信息,对采血服务满意度较高。结论针对献血主要人群,发展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促进荆门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流失原因为制定招募计划,稳定献血人群提供依据。方法从末次献血日期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献血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485名,按照献血次数分为初次献血组263人,再次献血组216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相关资料。结果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对其献血行为均具有影响(P0.05)。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对献血前相关讯息的知晓程度比较,7项中有6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不同程度焦虑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应多种因素影响而流失,仅需对应调整招募计划,稳定固定献血者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生无偿献血行为及其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1月,在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随机抽取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共发放问卷236份,有效回收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93.6%。结果参加过无偿献血的221名本科生中,首次献血者158名(71.5%),再次献血者63名(25.8%)。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性别、专业、年级、无偿献血知识、无偿献血动机、朋友影响、无偿献血宣传是否到位及宣传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得分和朋友影响是本科生再次献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无偿献血氛围,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无偿献血的认知水平能对在校本科生参加无偿献血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驻香港部队无偿献血情况和广大官兵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将来献血意愿,为军队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 610名驻港部队无偿献血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献血者的基本情况、献血动机、了解献血知识的渠道等信息资料,通过调查发现,奉献爱心方面多次献血者(67.3%)高于初次献血者(54.1%),对于是否影响健康的顾虑未献血者(71.8%)明显高于献血者(29.8%)。结果驻香港部队无偿献血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8~35岁年龄层,占献血者总人数的87.6%。"奉献爱心"是军人献血的主要原因,初次献血和多次献血者分别为54.1%、67.3%,"部队宣传"是无偿献血者了解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70.4%),通过感受献血现场氛围或参与献血,愿意下次继续献血的分别占60.0%、98.1%。结论应有长期坚持无偿献血宣传,不断完善采血服务保障措施,强化采血现场的氛围布置,加大人文关怀与沟通交流,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目的了解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各种因素以及公民决定献血的重点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方法依照知、信、行(KAP)理论设计调查表,对成都市2385名献血与未献血的公民做现场问卷调查,通过对其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研究来做相关分析。结果①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成都地区公民对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知晓率较高(87.5%),但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9.4%、32.5%),其中献血者(1349名)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分别为33.4%、38.1%)均高于未献血者(1036名)(分别为24.2%、25.1%)(P<0.05);文化程度越低,对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的知晓率越低,职业分布以医生的知晓率最高,农民的最低。②了解渠道:献血者通过人际传播的渠道了解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P<0.05)。③献血动机:未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愿意献血的主要原因是“献爱心”,但献血动机比较多样,街头献血的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人道主义”、“同伴招募”和“健康检查”是促使公民初次献血的因素,而影响初次献血的重点因素是“便利和勇气”;再次献血的公民主要是“献爱心、没什么特别原因和享受用血优惠”。④关注信息:未献血者如果打算献血,最希望了解的依次为“献血后是否影响身体”、“是否会感染疾病”、“血液相关知识”、“相关疾病知识”、“献血后优惠”、“献血时间地点”和“其他“。⑤对待献血的态度和行为:认为献血不影响身体的公民占73.5%,献血者(76.3%)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70%)(P<0.05);献血者愿意继续献血的占93.3%,重复献血者(97.1%)高于初次献血者(91.1%)(P<0.05);77.3%的献血者表示“如有危险行为时选择放弃献血”。结论动机、认知、态度、个性及职业与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献血法律法规、献血宣传方式、献血服务过程等环境因素亦都会影响公民献血。献血者招募的策略,首先应研究不同人群对献血不同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公民献血;其次,应为献血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影响自愿无偿献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方法 应用自编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24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收入、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以及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均影响无偿献血行为。结论 普及献血知识、加强政策支持是提高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意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洛阳地区人群无偿献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知信行(KAP)模式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4个市区采血屋、6个县区采血屋为调查地点,随机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3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798份,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献血认知和态度、献血动机和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798份被调查者中献血者1 472份、未献血者1 326份;两者比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P值均0.05;献血者中男性比例58.91%高于女性41.09%;25-34周岁年龄段参与献血最多为32.40%;职业划分,农民占比例最高为30.43%;被调查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是71.77%,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了解献血知识的来源途径方面,以街头献血屋和献血车为最高占56.83%;献血者献血动机以奉献爱心比例最高占70.99%;献血者对专业技能的满意率最高为87.64%;愿意再次参加献血的比例为86.14%;首选到固定采血点献血的比例为66.24%;48.85%的献血者献血目的是奉献爱心不需要回报。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多样化的宣传策略,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群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创建更安全、卫生、温馨的献血场所,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8.
初次献血体验对未来献血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增加自愿、无偿、固定的献血者,除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力度外,献血者在初次献血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我们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526名无偿献血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追踪再次献血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保山市无偿献血的现状,为今后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动员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知信行(KAP)的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向受调查人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对无偿献血知识、危险行为、无偿献血的态度、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受调查人群的3个年龄段中,18-30岁年龄段占59.5%,31-45岁年龄段的献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P0.05);性别方面,男女献血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职业方面,以工人(其中大部分是企业的农民工)、农民、民工、事业人员和学生为主,占83%;人群的学历分布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占75%。知晓率最高为82.5%,最低为64.9%;献血者和未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常识知晓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知识获取渠道方面,以朋友介绍和血站宣传为主(68.2%);在关于血液安全和危险行为方面,知晓率均在90%以上,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动机以帮助别人(51.4%)和有益健康(37.1%)为主;在对待献血的态度方面,占73.6%的受访者愿意1年至少献1次血;不愿献血的原因以没时间(34.5%)、身体不适合献血(20.7%)、怕痛(18.4%)为主。结论只有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动员、招募策略,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才能使更多人献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RhD阴性献血者无偿献血认知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进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999~2009年献血后经确认为RhD阴性的218名海南省献血者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献血者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50名(68.8%),献血者从流动采血车获取无偿献血知识92名(42.2%),献血地点不便影响再次献血82名(37.6%),献血是为帮助有需要的病人160名(73.4%),献血者对RhD阴性血型知识不甚了解23名(10.6%)。结论流动采血车宣传无偿献血作用显著,电视广播等媒体无偿献血宣传仍待加强,增加采血点方便公民就近献血,增强献血者对RhD阴性血型的知晓程度及切实提供输血、生育方面的咨询帮助,为其家人免费检测RhD血型等可减少RhD阴性血型献血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采供血机构明确健康宣传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2011年6月某献血点的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次献血者和再次献血者对献血政策和献血相关知识了解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献血前后知识的期望方面基本一致;获取献血知识的渠道中,“采血车工作人员讲解”均为最主要渠道,但所占比例均〈50%。结论针对无偿献血者所期望获取或缺乏的知识进行宣教,能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更具有实效,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固定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绍兴市街头献血人群献血认知和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绍兴市街头无偿献血人群献血认知及服务需求,为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及持续改进献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邮寄问卷的方法对2005年1-10月绍兴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街头无偿献血人群中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为78.5%;献血者对血站服务满意率96.9%;重复献血率为49.2%;愿意加入固定献血队伍和下次愿意献血400 ml的分别为85.0%和78.8%;当前服务需求依次为微笑和鼓励、熟练的操作技术、讲解献血小常识等;潜在服务需求依次为提供一些卫生保健指导及服务措施、献血后能尽快知道化验结果等。结论献血者的满意度、献血动机和对无偿献血知晓程度直接影响到血站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和发展,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献血者当前及潜在的服务需求,促使无偿献血工作模式从街头自愿献血向固定献血队伍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对北京市民参加无偿献血意向的影响程度,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血服务管理,促进市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意向。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1031名献血与922名未献血的公民做现场和Email问卷调查,了解其无偿献血意向与对采血服务的评价及满意度,做市民献血意向与服务评价、献血者与非献血者服务质量评价比较、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与采供血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系、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与采血环境的关系等分析。结果献血意向与献血服务评价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其中"尊重献血者"尤为重要(r=0.23),采供血机构人员的服务态度与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显著相关(χ(22,1280)=24.787,P<0.05),采血环境与市民是否愿意多次献血显著相关(χ(22,1269)=23.579,P<0.05)。结论献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献血的意向;为献血者提供友善、周到、专业的服务品质可促进自愿无偿献血率的提高、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2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OR95%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OR95%CI:0.539~0.859,P=0.01),街头献血者(OR=0.641OR95%CI:0.509~0.808,P 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95%CI:0.509~0.808,P 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无偿献血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未献血人群的特点,探讨上海市合理有效的血液募集管理策略。方法利用网络信箱和人工调查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5 620份,其中无偿献血者3 494名(62.2%),未献血人员2 126名(37.8%)。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献血动机和献血满意度等。结果对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全面了解的共有363名(占6.5%);对无偿献血相关内容有明确了解和积极认识的有398名(占7.1%);受访者知晓无偿献血的主要信息途径为:公益广告牌宣传,电视,流动采血车、固定采血小屋;献血过程整体满意度的权重排序依次为:献血互动服务>采血技术>献血安全性>献血环境>献血方便性。结论目前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工作还有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未来血液募集管理策略应结合社会营销理论,扩大"爱心流动血库",建设"应急流动血库",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献血基本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良性持续发展。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2011年2~7月余杭区各镇团体预约献血队伍中的再次献血者共计3 070人次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 070名次农村固定献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8~30周岁为主;文化程度以中专、高中、初中为主;献血次数以2次为主;献血动机里以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和挽救他人生命为主。结论农村固定献血者结构呈明显的年轻化,教育程度以中、低文化程度为特征;献血动机主要是献血对身体有好处和为挽救别人生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血液检测结果,为更好地做好招募和宣传提供参考,以促进九江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分析2013年无偿献血情况及其血液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检测结果,分别按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献血者类型进行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37230例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1.6%)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和类型相关;18~34岁的献血人群占50.23%,其不合格率远低于34岁以上献血人群;献血人群中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2.66%),远高于其他职业;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占79.05%,其不合格率远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人群;首次献血者人数多于重复献血者,其不合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结论针对不同的献血人群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征询和宣传;年轻人、高文化程度者和重复献血者是较安全的献血人群,应对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首次献血者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特征,为进一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寻找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大理地区610例献血不良反应者数据信息,运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年份的献血反应率及在不同献血次数、性别、年龄段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大理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率呈逐年递减趋势;初次献血者反应率高于再次献血者;总体男性高于女性且显著性差异体现在18-24岁和25-34岁2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反应率有显著差异,以低龄段(18-24岁)反应率最高为1.42%,且随年龄增加呈阶梯状下降。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初次献血者、男性及低年龄段献血者,加强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跟踪有不愉快献血经历的献血者后期无偿献血情况,为发现血站献血服务中的不足及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6~2007年随机电话回访反馈,录入Excel后统计分析。结果电话回访7 314名无偿献血者,有214名无偿献血者在穿刺技术、献血服务方法、献血后轻度不适感及献血反应等方面有抱怨。而这214例有抱怨的无偿献血者178名后期没有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另外,在218名抱怨的无偿献血者中,130名为初次无偿献血,后期仅1人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对献血者不愉快献血经历要认真对待分析,找出对策,加以解决,以此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的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扩大并稳定献血人群以及献血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电子档案信息及献血者健康征询表登记信息,统计分析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历,以及再次献血率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1~2013年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人群以30岁以下年龄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11~2013年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6.01%、6.23%、5.46%,再次献血者不合格率分别为2.97%、4.42%、2.46%,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2013年学生献血比例为18.78%、19.51%。结论近3年重庆市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稳定,再次献血者合格率高于初次献血者,应加大对初次献血合格者的再次招募,以便发展为固定献血者,减少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