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目的。方法对156例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的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仅发生切口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0.64%。结论术中切口的恰当处理,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菌素,可明显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抗菌素术前应用和术后常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素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75-1475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麻醉和抗菌素应用的进步以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手术属Ⅱ类手术,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有必要的,我们通过对择期剖宫产术前应用抗菌素和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素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以探讨抗菌素合理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旨在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和2013年剖宫产病例1026例和1184例,用Excel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按照围手术期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频率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唑啉钠、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所有病例均在断脐后使用抗菌药物;术后联合用药比例减少,87.33%剖宫产病例术后预防使用抗菌素时间在72h内停药,与72h后停用抗菌素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院通过行政干预与临床药师指导,缩短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减少联合用药等并未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刀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和并发阑尾穿孔的阑尾炎病人发生率更高,可达10%以上,即使注意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术后使用抗菌素预防感染.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我科从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做阑尾手术427例,其中203例病人使用洗必泰消毒液进行刀口冲洗,收得满意效果.只有一例发生了切口化脓感染,在此介绍我们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并探讨选取抗菌素进行预防胃肠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00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并分析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的200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共有17例感染,感染率为8.5%。感染部位主要为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腔隙感染以及器官感染。多数的感染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到了100.0%。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加强病原菌的监测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中合理的选取抗菌素,从而有效的预防切121感染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特点,血糖控制方法及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规使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6.4—8.3mmol/L水平后,行髋部骨折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监测血糖,术后正规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应用广谱抗菌素预防感染。结果 35例一期愈合,5例延期愈合,愈合率90.9%,不愈合4例,不愈合率9.1%,感染2例,感染率4.5%。结论 老年人髋部骨折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入院时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采用正规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再择期手术治疗是手术安全的保证。在治疗骨折时,平稳控制血糖使手术切口正常愈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袁先蓉  刘华 《家庭医药》2016,(8):105-10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患者有效护理管理方法,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多重耐药感染患者8例,采取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等管理方法。结果:8例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康复出院,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为更好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月15日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699人,发生医院感染18例,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2.58%;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1%;医院感染病昧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占50%;抗菌素使用率为40%,使用抗菌素前进行病原学检查76人,病原学送检率为27%。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控,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可控制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李家生 《安徽医药》2002,6(4):22-23
目的分析抗菌素在胆道手术中围手术期应用情况和给药方式.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01年12月157例胆道手术病历,对其抗菌素的使用情况,用药频度、时间和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胆道手术病例全部使用抗菌素,使用频率最多的为β-内酰胺类抗菌素,用药4~6 d占47.77%,给药方式主要是静滴.结论胆道手术围手期选用抗菌素基本合理,预防性抗菌素应用的给药方式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菌素的临床广泛应用,使感染性疾病得到治愈和预防,死亡率显著下降,人类健康得到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大量的应用抗菌素,可导致细菌耐药菌株的剧增,甚至引起菌群失调,造成严重的二重感染和其他药源性疾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抗菌素合理使用原则,以减少抗菌耐药现象及院内感染的发生。1抗菌素临床使用不合理现状1.1对症下药掌握不好有些医生往往在无明确指征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抗菌素。如:发现病人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不论是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一律用抗菌素;还有一些医生将抗菌素作为退烧药,不管什么原因,凡发热者一律使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为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常使用二联或三联以上抗菌素,连用5~7天。近年,为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抗菌素毒副作用,主张短程用药。为此,我院妇产科术前3小时和术后3天应用抗菌谱广的抗菌素,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一、资料来源选自我院199...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2002年7月至2005年元月亚急诊手术治疗3例心脏瓣膜心内膜炎,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去除赘生物,围术期大剂量使用敏感抗菌素,疗效满意,无1例死亡,现将其外科治疗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外科领域、清洁伤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越来越普及我们统计了本院整形科、眼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自1990年以来共4381例清洁伤口手术。93.4%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按统计学分析发现用药组与不用药组术后伤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本文就预防用药的疗效、适用症、指征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目的欲了解抗菌素能否预防切口感染,以及引起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因此我们分析1955年到1963年9年间所施行的甲状腺、疝、门静脉高压、阑尾、胆道、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化脓性腹膜炎等七种手术,且有切口愈合详细记录的2605份病例(占同时期外科手术总数14121次的14.6%)。发现切口感染有303例,占11.63%(乙级愈合7.7%,丙级愈合3.9%);其中术前、后均用抗菌素,有2274例,占87.3%,而术前、后均未用抗菌素,有331例,占12.7%。在用抗菌素组中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实施院内规范化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外科Ⅰ、Ⅱ类切口择期手术病例,以2003年10月~2004年3月出院者210例作为实验组,按规范方案用药,以2002年10月~2003年3月出院者212例作为对照组,按习惯方法用药,考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及费用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抗菌药物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显著降低。结论 在院内制定和实施规范化的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案的做法切实可行,可以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蒋业晖 《华夏医药》2005,9(4):339-340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重点管理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01年6月~2003年12月18例气管切开后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自身易感因素,切断扩散医院感染途径,规范抗菌素使用;并强调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工作,提出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重点护理方法。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严格无菌观念,杜绝一切感染机会,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质量,保护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328-330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调查医院2007年1月~5月930剖宫产患者,对病区和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带菌情况,手术者的无菌技术和用药情况等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1月~5月剖宫产患者930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6例(1.72%)。其中术前感染用药24例,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8.35%)。抗菌药物的术前预防用药术前半小时使用201例,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0.5%),术后使用705例,术后感染13例(感染率1.8%)。手术者手的细菌培养和无菌技术操作合格率分别为25.6%和15%。结论:剖宫产手术的切口感染与病区和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带菌情况、手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加强病区和手术室的管理,加强手术者的无菌技术操作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唐未坤 《河北医药》2015,(6):908-910
近二十年来,由于麻醉和手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胎儿监护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率呈全球性上升趋势,2010年WHO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5%[1]。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手术后感染是剖宫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抗菌素已经被广泛使用于预防剖宫手产后感染,但手术后发生腹壁切口感染、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以及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依然在不断增加,可达3%~20%,严重者导致全身感染,发生败血症、晚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标准和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调查我院637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35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的28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3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能有效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又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减少外源性感染预防内眼手术感染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感染(HAI)是当代临床实践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了医疗效果,尤其是内眼手术无菌要求较高,由于内眼手术的特殊性,预防术后感染显得特别重要。除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可能增加感染易感染性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纠正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术后预防性合理应用抗菌素等减少内源性感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