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8例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如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及术后对并发症的观察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20minDSA示血管再通率达78.57%(22/28)。二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率达71.43%(20/28)。因此,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疗效,安全性及适应性,对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作全脑血管造影明确闭塞的动脉后,再选择性地向 动脉内直接注入25-100万尿激酶进行观察。结果:19例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率68.42%,其中治愈15.79%,显效36.84%;有效10.52%,无效10.52%,死亡26.32%。  相似文献   

4.
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山西省夏县中医院内科卢万义,安峥,刘兴州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越来越强调早期治疗,即在缺血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开始治疗。只有尽早治疗才能改善缺血性半暗带(penumbra)的供血,使半暗带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缩小梗塞范围,改善...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塞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9年1月-2006年2月对21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行动脉溶栓,疗效显著,现将治疗结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脑梗塞(AICD)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急性脑梗塞治疗的研究热点。已知用于临床治疗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UK)和基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和局部动脉内灌注溶栓(LIF)。用药时间在6h以内[1]。由于溶栓药物在 AICD超早期溶栓应用可能带来严重出血的潜在危险[2],所以,此项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只能在具备监护条件的医院进行。而溶栓治疗中各个环节的护理技术配合非常重要。现就近几年来AICD超早期溶栓治疗护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1 凝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4例,右侧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3例,治疗前头部CT检查均除外脑出血,将微导管导丝系统送人血栓部位,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或将微导丝轻柔地穿过血栓,将微导管放在血栓内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27例患者16例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恢复满意。7例部分再通,临床症状部分恢复。2例血管影像学及临床症状无变化。TLA反复发作2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溶栓后瘫痪肢体即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溶可使闭塞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得以再灌注。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对本病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晓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142-1143
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及时的溶栓治疗能够再通堵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同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治疗具有溶栓药物直接接触栓子、所用溶栓药物剂量少、局部溶栓药物浓度高、出血等并发症少、血管再通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超早期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早期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62例王焕君我院自1994年至今采用超早期颈动脉溶栓、扩容和解痉等治疗急性脑梗塞62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62例均为发病6~12小时内住院治疗患者,并经头颅CT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梗塞。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动脉内血栓溶解术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2例发病于3~12 h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溶栓后24 h复查CT或MRI。结果:经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6例(50%),部分再通4例(33.3%),无效2例(16.7%),其中1例死亡(8.3%)。总有效率为93.3%;无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结论:早期动脉内介入溶栓是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25例发病在1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闭塞血管后,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17例闭塞血管再通,再通率为68.0%。溶栓后卒中分数较术前减少4分以上,表明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过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6h,尿激酶以1.0万μ.min-1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μ,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90.2%,显效率为60.4%,血管再通率为72.9%,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11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结果,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压力,稳定情绪,合理安排患者生活起居,并做好其他术前准备。术后应注意保持正确体位,观察局部变化及下肢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密监护颅内出血、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玲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2007,21(12):3167-316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对脑缺血和病理生理的加深理解,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迅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恢复神经功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制定动脉溶栓护理路径使脑卒中病人得到及时的护理观察,且培养了经验丰富的溶栓护理小组,为卒中绿色通道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4例外周大动脉血栓均采用动脉内溶栓治疗,成功21例占88%。外周动脉血栓以殷总动脉多见。动脉内溶栓治疗开始的越早效果越好。但只要无明显的肢体坏死形成.都可以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是尿激酶,但不要忽视血栓形成早期血管痉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是否尿激酶溶栓及尿激酶溶栓时间早晚对急性脑梗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住院的256例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A组发病6小时以内静滴尿激酶100万U,B组发病6—24小时内静滴尿激酶100万U,C组用安慰剂代替。结果:ESS分数增加速度A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C组,mRS得分:A组明显优于C组,B组明显优于C组,死亡率三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满意,溶栓者优于末溶栓者,6小时以内溶栓者优于6—24小时内溶栓者。对于急性脑梗塞,尽可能进行溶栓治疗,越早溶栓,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出1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介入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再通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完全再通率、部分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上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效果确切,有效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249例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药物和时间及不同方法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 ,应用国产尿激酶经颈动脉注入或静脉注入治疗 ,并和日本东菱克栓酶 ,国产丽珠降纤酶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总结我院近6年来249例急性脑梗塞病例经溶栓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急症入院的309例急性脑梗塞病例 ,根据病情需要和适应证 ,分成 :(1)尿激酶颈动脉注入组21例 (下称颈动脉组 ) ;(2)尿激酶静脉注入组47例(下称尿激酶静脉组 ) ;(3)东菱克栓酶组112例 (下称克栓酶组 ) ;(4)丽珠降纤酶组69例 (下称降纤酶组 ) ;(5)对照组60例。二、309…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ACL)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早期溶栓治疗可改善ACL的预后。2001年4月至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护理,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08以来,我院对20例患者采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46~72(平均59)岁。首发症状均有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完全运动性失语8例。感觉性失语7例,混合性失语3例,神志不清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