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ilms’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WT1基因是从Wilms’瘤克隆出的第一个公认的抑癌基因。本文综述了WT1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表达调节、突变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Wilms瘤1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Wilms 肿瘤1基因(WT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体外原代培养TEC分别置含IL-1α(10 ng/ml)、 IL-1α+抗WT1中和抗体(10 μg/ml)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 观察TEC的形态变化及免疫学特征。采用RT-PCR检测各组TEC中WT1及α-SMA的表达。结果 经IL-1α掺入培养5 d后,体外培养的TEC形态特征趋于成纤维细胞化,细胞拉长、梭形变,失去原有的呈铺路石样的生长方式。电镜下细胞极性丧失,表面微绒毛消失。正常情况下,成年TEC不表达WT1。经IL-1α掺入培养1 d后,TEC重新表达WT1,同时伴有α-SMA的表达;3 d后WT1表达消失,呈一过性特征,而α-SMA的表达则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在培养中掺入抗WT1抗体以中和WTl基因产物后,尽管仍给予IL-1α刺激,TEC大都保持原有特征不变,α-SMA及WT1 mRNA仅呈微弱表达。结论 高浓度IL-1α可导致TEC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在TEC的转分化过程中,WT1基因的重新、一过性表达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成年TEC重新获得WT1表达,可能是其发生转分化的内在启动机制。体外中和WT1的基因产物可明显抑制TEC的转分化进程,并可能籍此影响肾脏的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MTS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生长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外源性MTS1基因导入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通过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及^3H-脯氨酸掺入的方法测定细胞的DNA合成量及胶原合成量,来分别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生物学变化。结果:在转染MTS1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同时其DNA合成量及胶原合成量也明显降低,而转染空载体组及正常组细胞均未出现上述变化。结论:外源性多肿瘤抑制基因1(MTS1)能明显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胶原合成等方面生物学功能,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抑癌基因的功能失活与癌基因的激活为其主要原因之一。ING1基因是近年克隆出来的一个新的候选抑癌基因,研究发现,它的过表达可抑制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它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6.
采用电穿孔方法将组装于DNA质粒载体pCMV-neo的RB1基因导入该基因功能丧失的膀胱癌细胞系HTB9-5637。结果表明RB1抑癌基因对人类膀胱癌细胞具有明显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P<0·05);在Dukes A、B期、Dukes C、D期病例中分别为56·7%(17/30)、30·0%(9/30)(P<0·05)。结论:p33IN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MMAC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MMAC1/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PTEN及MMAC1/PTEN mRNA表达情况,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阳性反应分布在胞浆中。胆管癌组织中MMAC1/PTEN mRNA阳性表达率73.6%,阳性信号位于胞浆中。MAC1/PTEN蛋白及MMAC1/PTEN 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以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浸润转移、术后生存时问明显相关,分化程度愈低,恶性程度高的其表达水平低,术后生存时间短。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MMAC1/PTEN蛋白和MMC1/PTEN mRNA阴性表达,说明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MMAC1/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阳性表达均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对判断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胆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抑癌基因可能是抵御肿瘤发生的重要保护机制。ING1是1996年Garkavtsev等用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株和8个乳腺癌细胞株分离出的一个新基因。这个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用反义mRNA可以阻断其作用,促进细胞生长和恶性转化,故命名为生长抑制基因(ING)。  相似文献   

10.
抑癌基因MMAC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及MMAC1 PTENmRNA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6 4% ,阳性反应分布在胞浆中。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mRNA阳性表达率73.6 % ,阳性信号位于胞浆中。MAC1 PTEN蛋白及MMAC1 PTEN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以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浸润转移、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 ,分化程度愈低 ,恶性程度高的其表达水平低、术后生存时间短。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MMAC1 PTEN蛋白和MMAC1 PTENmRNA阴性表达 ,说明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 ,MMAC1 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的阳性表达均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对判断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胆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抑瘤基因与骨肉瘤应明,综述,吴岳嵩,李光业,审校致癌过程是某类基因的积累和突变,人类肿瘤中的15%~30%可发现这种肿瘤基因的激活。而近来的研究发现,正常细胞分泌的多种可溶性因子能抑制瘤细胞的生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融合后能导致转化表型的抑制;向瘤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FHIT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4 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32例肝外伤后正常肝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4 0例HCC中有 1 1例FHIT表达缺失 ,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只有 2例FHIT蛋白表达缺失 ;正常肝组织中全部呈阳性表达 ;HCC组织中FHIT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1 ) ,并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HBsAg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 (P <0 .0 5 )。结论 FHIT蛋白的缺失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癌旁组织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腺癌组织的表达量(P<0.05);高分化腺癌组织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中、低分化腺癌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P<0.05)。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SSF1A表达缺失或低下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 A、B期和Dukes 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6.
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抑制转录是基因失活的又一机制,也是人类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我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了HCC中GST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探讨其在HCC发生中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发生、发展必有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1997年,研究人员从10q23.3染色体上克隆到了PTEN基因(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PTEN)并证实为肿瘤抑制基因。PTEN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罕见报道。细胞凋亡(apoptosi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大肠癌中的Fas/APO-1和bcl-2为凋亡调控作用相反的基因。我们检测了上述基因在胆囊癌和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期了解它们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tumors,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86例GISMT患者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表达率的差异采用X^2检测。患者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k检验。P16的表达率按平滑肌瘤1、2、3级依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的研究指出某些癌基因的激活(主要为ras基因及c-myc基因),及抑癌基因(P_53基因)的失活在肝癌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郭亮  桂思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4-216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ue deleted onchromosome ten,PTEN)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具有双重磷酸酶活性,在细胞的生长、凋亡、分化、粘附、迁移等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PTEN基因不仅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而且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发育,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发现PTEN在皮肤疾病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近年来PTEN在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一综述。1PTEN的基因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