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砂体沉积厚度大,范围广,发育巨厚的煤系烃源岩,其油气具有多期成藏、燕山期或喜山期聚集、喜山期调整成藏的特点。岩性油气藏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主要存在的岩性相关气藏圈闭类型有以下几种:构造岩性、砂岩透镜体、古河道、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成岩、不整合遮挡岩性圈闭;其岩性圈闭形成以近烃源岩裂缝发育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为基础,良好的成藏配置为关键,适配的古构造提供了油气的聚集部位。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2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可分为下部成藏组合和上部成藏组合。下部成藏组合主要有高压驱赶、低压吸拉天然气成藏模式;上部成藏组合主要有水溶气运移释放、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早期古构造之上叠加晚期“断而未破”的裂缝系统是高压驱赶天然气成藏模式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充足的天然气源、开启的断裂、挤压构造的虚脱及地层剥蚀减压是低压吸拉天然气成藏模式成藏的关键;构造高点曾不断迁移变化、晚期抬升、储层物性较好的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水溶气运移释放天然气成藏模式的决定因素;优势运移通道上存在的有效圈闭是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天然气成藏模式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川西坳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石物性、构造特征、流体性质和地压场的多期次变化,油气运移聚集经多次反复而成藏。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富集带环绕彭灌生烃凹陷,在其东、西、北坡呈马蹄形分布,显裂缝系统构成天然气自然渗流的重要通道,天然气藏主要聚集在以早期构造为基础的各种复合圈闭中。综合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期-流体充注储层时期-圈闭形成期的分析,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原生气藏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晚白垩世以后,储层整体致密化,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结束,油气被致密化作用所"封存"。喜马拉雅运动使区内产生强烈形变,主要表现为裂缝对早期致密化"封存"油气的活化作用。因此,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藏特征:早期"古构造"是天然气藏聚集的基础;中期"致密化封存"是天然气保存的条件;晚期"裂缝活化"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巨厚,发育了多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为了弄清该区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寻找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在分析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油气演化的时空配置,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上三叠统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生烃强度大,具有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有效时空配置是成藏的关键,生烃强度控制气藏丰度,古今构造叠置决定气藏品质,大断裂控制气藏改造、重组和充满度。进而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川西地区南部以勘探常压、构造圈闭型气藏为主,其中川西南部三和①号断层下盘的老君山和邛西①号断层下盘的桑园等构造应为构造圈闭气藏的首选目标;川西地区北部以勘探超压、岩性气藏为主,其中地层上倾方向的梓潼凹陷-九龙山构造之间的剑门-龙岗地区是岩性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5.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浅,中,深层取得了重大勘探突破,油气储量,产量急剧上升,已形成立体勘探规模,本继承前人先进理论,探讨红层气源成因类型,追索红层天然气烃源岩,有机碳,资源量的宏观证据,揭示深部须家河组气源运移机制,强调红层浅部与深部油气属于同源关系,由此印证,除前人已作出的结论外,并提出了近几年的远源气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属煤系地层,烃源丰富,储层发育,圈闭众多,保存条件良好,具备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但天然气成藏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已发现典型气田的成藏剖析,认为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为:第一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第二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古圈闭;第三运移通道。并以此3个条件相互匹配的区域成藏最有利。综合考虑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提出了下部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川西含油气坳陷上三叠统水压系统类型和渗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论证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川西坳陷广泛发育上三叠统煤系烃源岩,为煤成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天然气以低含非烃气为特征,不同气藏天然气干燥系数差别明显,组分运移分馏现象明显。天然气成因类型主要是煤成气,只有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为油型气,并含有少量H2S气体。川西坳陷经历了多期成藏,但主要成藏期发生在燕山期,后经过喜马拉雅期的逆冲断裂作用,浅层储集层被改造,形成次生气藏。气藏分布明显受古隆起控制,并且在构造强活动带发育浅层次生气藏,隐伏断裂在次生气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上组合,受储集条件控制,气藏形态主要呈透镜体。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天然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和油气地球化学等分析化验资料,系统总结了渤中坳陷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主控因素,理清了天然气勘探潜力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坳陷天然气藏主要分布于太古宇变质岩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和新生界古近系...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 ,论证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 ,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 ,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 ,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西缘中下三叠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西部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了多个海相气藏或含气构造,是一个具备天然气勘探潜力的领域。但近20 多年来,由于勘探投入不够,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未取得大的突破,勘探程度仍然很低。文中在分别对川西坳陷西缘北、中、南3 段典型构造(气藏)剖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川西坳陷西缘中下三叠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滩相优质储层的发育是油气成藏的基础;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可划分为两套生储盖组合:下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三叠世中晚期;上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导致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的原因:一是机械压实;二是自生矿物充填。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时期为中侏罗世上沙溪庙期末至晚白垩世。流体包裹体指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主要充注时期为须家河期须四时末至中侏罗世末。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在川西坳陷形成了多期次的圈闭,以燕山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与油气运聚匹配最好。综合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期、流体充注储层时期、圈闭形成期,可以确定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主要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13.
钙屑砂岩一般都致密,被认为是非储集岩类。2012年2月,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四川盆地YB地区所钻X7井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获得高产工业气流,薄片鉴定确认储层岩性为钙屑砂岩,由此点亮了钙屑砂岩储层油气勘探的希望。为此,通过对YB地区高产气井--X7井产层段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层电性特征、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建立了YB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三段钙屑砂岩气藏的成藏模式:钙屑砂岩分布+有利的成岩作用(包括早期短期暴露溶蚀作用以及晚期有机酸溶蚀作用)+构造裂缝发育带+合理断层匹配。并结合沉积相、地震属性分析和裂缝分布研究成果,对X7井附近须三段储层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显示:油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在钙屑砂岩发育带叠加构造裂缝发育带。在此基础上,提交了3口开发建议井井位。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烈  曾焱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5):520-52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沉积了 浅海-滨海、湖沼与河流相地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定量研究了川西坳陷的烃源岩生烃史、储集层致密化史,指出其生烃起始地质年代、生烃高峰、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刻,重塑对应于生烃高峰期的生气量和储集层致密化前的适时古构造,确定油气运移和聚集区,阐述了含油气系统的定量化特征,对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genesis of a reservoir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action of deposition, diagenesis, tectonic reworking, and interaction of rock and fluid and the evolutionary environment. We discuss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a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diagenesis,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and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is reservoir bed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of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namely strong dissolution, chlorite-lined intergranular pores, compaction and pressure solution, carbonate cementation and secondary quartz increase. There are, however, just two diagenetic reservoir facies which provid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s, namely strong dissolution and chlorite-lined intergranular pores. We also analyzed their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Besides,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andstones,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agenesis history as well as the tectonic reworking in later periods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bed. The above- mentioned factors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eca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 beds.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烃源岩动态演化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西坳陷中部上三叠统烃源岩在须家河组三段沉积时期开始成熟,早侏罗世晚期进入高成熟阶段,晚侏罗世达到过成熟阶段。川西坳陷西深东浅的构造格局,导致烃源岩演化具有西早东晚、西高东低的特点。须家河组三段沉积末期,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靠近龙门山前;至须家河组五段沉积末,成熟度相对高的地区向东扩展,最高点向北迁至龙深1井附近。侏罗纪末,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地区整体向东迁移。白垩系末到现今,形成以绵阳、德阳、彭州和大邑一线为核心的高演化区,以马深1井和大邑北为最高点。川西坳陷中部须家河组烃源岩总生气量为1 678 125×108 m3。其中,马鞍塘组-须家河组三段沉积时期生气量仅占总生气量的2.53%,须家河组四段至五段沉积时期占10.84%,早、中侏罗世占22.79%,晚侏罗世占22.87%,白垩纪占40.97%。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最新的页岩气勘探理论及模拟实验结果,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该区下寒武统暗色泥页岩发育,可划分为"被动陆缘型"和"拉张槽型"2种类型。前者具有品质好、厚度巨大、分布范围广等特点,页岩气成藏物质基础条件优越,但底板条件差,构造变形强烈,页岩气保存条件受到挑战;后者达到了基本烃源岩标准,虽单层厚度薄,但具有纵向发育层段多、顶底板条件良好、构造变形弱等特点。高演化程度影响了暗色泥页岩的含气性,不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气藏早期形成的前提;构造条件是页岩气藏后期得以保存的关键。勘探有利区为盆内绵阳—乐至—隆昌—长宁地区及周缘城口—巫溪、鄂西宜恩—鹤峰、湘西花垣—张家界、贵州镇远等地区。  相似文献   

18.
川西坳陷须二气藏气田水成因、运移及其成藏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川西建产的新场和大邑须二气藏投产后,气水关系复杂。为此,引用洛瓦克(Novk)相图分析法及气田水氘、氧同位素特征判别气田水产层及其成因类型,分析了气田水的动态运移,研究了川西须二气藏的成藏演化。结果表明:新场须二气藏气田水为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其形成时封闭较好,但因后期受构造运动影响使保存条件变差,下盆雷口坡组海相成因地层水运移至须二气藏,造成现今的气田水为海相成因地层水;大邑须二气藏气田水由须家河组原始沉积水逐渐变为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其形成时封闭性好,还原彻底,属于典型的古沉积水,但因提产致使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沿控制大邑构造的断层运移至须二段,须家河组原始沉积水逐渐被须下盆雷口坡组的海相成因地层水替代,与大邑须二气藏现今气田水动态特征相吻合。成藏演化表明:新场、大邑须二气藏经历的成藏阶段不同,受裂缝系统影响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气藏。新场、大邑须二气藏气田水类型及动态特征不同是成藏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