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克华被击毙后,当大量媒体涌向重庆之时,《中国新闻周刊》来到了长沙。在这里,90多人组成的专案组历时3年,在海量的碎片式视频中,将周克华的相貌个性像底片一般"显影",并最终锁定了他的身份。长沙,是周克华恶性犯罪的拐点,也是全部追缉工作的拐点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14日6时40分左右,几声枪响后,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被击毙.可因为相关质疑特别是周克华假死的猜测快速发酵,致使某些地区百姓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几天后,谣言才平息. 周克华被击毙事件中的媒体表现 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覃家港镇童家桥村被公安民警击毙.这不仅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焦点,而且被不少媒体纳入后续深度挖掘的重要素材.几乎就在周克华被击毙消息发布的同时,种种传闻特别是对警方的质疑便接踵而至.在这个过程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充当了传播主力军角色,部分传统媒体也成为这一舆论场的推手.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后,也许有人仍会记起周克华。这个比起小说中的"冷面杀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悍匪"在他最后的末路途中,仍然保持着令人费解的镇静与冷酷14日下午,重庆警方召开发布会称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宣告侦破,均系重庆"8·10"持枪抢劫案嫌犯周克华所为。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黄伟称,2004年以来,周克华流窜重庆、湖南、江苏等地,持枪作案10起,打死10人、打伤6人,抢劫巨额金钱和81-1自动步枪一支。经重庆警方证实,在重庆"8·10"持枪抢劫案中,枪杀重庆铁路民警朱彦超的9毫米手枪系重庆"3·19"枪杀哨兵案作  相似文献   

4.
许沁 《新闻世界》2013,(5):71-72
法制新闻在地方媒体的各类新闻节目中向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资源。以往地方媒体对此类新闻报道都是集中在"辖区"以内,不过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将触角伸向全国性重大法制新闻事件,参与此类报道,不仅可以扩大新闻选题范围,更能彰显媒体权威性。而作为外地媒体,参与这类报道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如何报道好这类新闻呢?笔者就自己曾经参与报道的"重庆警方击毙周克华"题材,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因拒捕被公安民警击毙。8月15日,扬子晚报用9个整版对此案作了全面报道,其中第9块版面(A12版)的内容为专题总结,旨在从该案件报道中找出今后需要改进的做法。周克华8年杀了10个人,曾有媒体在对此案件的报道中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总结版中首先提出《用"哥"形容悍匪极不合适》。一位名为"新闻矿工"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因  相似文献   

6.
疯狂的杀人犯总是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假如这个杀人犯是个穷人的话,通常还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同情。比如,马加爵杀人案。现在,邱兴华连杀11人,媒体和专家们自然要深入地探讨邱犯罪的社会根源,要让“社会”为邱分担责任。不过,这一次,人们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医学领域。专家和媒体告诉公众,邱兴华很可能是个精神病,因为他看样子像有精神病;法院应当对其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7.
周克华被击毙多天,网络上却不断出现其"复活"的谣传,还有网友质疑周克华的死是自杀而非被击毙,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也有网友声称被击毙的不是周克华而是一便衣警察,并展示所谓的"证据"……除了这些,  相似文献   

8.
牛静 《新闻传播》2005,(10):70-71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发现4名大学生被杀死,当天即认定作案人系该校2000级学生马加爵。一个大学生如何沦为“杀人犯”的过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马加爵的亲属成了各媒体竞相采访的对象。“经常是一个媒体的记者刚刚出门,另个媒体的记者又进了门来。而他们每次问的都是差不多相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九年时间,十条人命。随着周克华被击毙,长达九年的追与逃终于结束。而他的历次逃脱之路,无疑成为重大犯罪档案中的又一谜团。揭开和研究这些谜团,有助于警醒世人南京枪击案后,共有1.3万民警进行地毯式搜捕;长沙枪击案后,几近全城布警,荷枪实弹地排查;"8·10"重庆劫案后,军方亦参与搜捕,连夜搜山,并展开三道包围拦截。光天化日之下却能消失于层层封锁之中,警方数次倾巢出动均一无所获,周克华案的特殊性值得反思。作案时间均为上午10起案件均发生于工作日的上午9点至12点之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多犯罪嫌疑人都会选择在上午作案。"在那个时间段,街上的人相对较少,易于逃脱。且一般罪犯在行动前都已进行了精心策划。经过一夜的漫长等  相似文献   

10.
"走错了路了!"周克华假装嘟囔一句,反向疾步向警察走去。周缙立刻高度紧张起来,但这时他还没有确定此人究竟是不是周克华,眼前这个人的表现俨然是一个走错路的青年"砰!砰!砰!"三声枪响,划破了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双菱皮鞋厂附近的宁静。住在皮鞋厂家属区的张敏(化名)寻着枪声赶到事发地,看见一个身着黑色上衣的男子躺在血泊里。男子旁边,站着两名身着便衣的持枪警察。张敏当时并不知道,血泊里的男子,就是这几日在重庆  相似文献   

11.
肖中华 《新闻实践》2012,(12):74-75
前段时间,围绕悍匪周克华的报道铺天盖地,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微博,各路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现场或转载,或消息或通讯或评论或专访,从周克华本人到母亲到女友到前妻到公安干警到举报者,上天入地,无孔不入。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案情重大,受众关  相似文献   

12.
"媒介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熔合一样,能释放出新的巨大的能量"。——马歇尔·麦克卢汉。重庆商报作为重庆都市报中引领型的大报,在14年的探索发展中展示了一个传媒集团的媒体资源整合之路。从一到六,重庆商报挣脱出传统的纸媒的瓶颈,完成了两报两网两中心六位一体全媒体资源整合的华丽转型。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重庆商报在媒体资源整合的尝试方面堪称行业翘楚。  相似文献   

13.
8月14日中午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周克华的家里,周母说有很长时间没见过儿子,也记不清他最近一次回来看自己是什么时候了当被问到儿子回来有没有给她带过东西或钱时,周母摇头:"没,没有给过钱。"得知周克华的死讯时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华商报》8月15日)  相似文献   

14.
李成明  马荧 《今传媒》2023,(9):125-130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对NOW语料库中2010年至2022年7月关于重庆的报道进行了检索分类,从词频和搭配词的层面,统计了海外媒体涉渝报道话语的特征,运用话语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所建构的重庆城市形象。研究发现,重庆在海外媒体话语中呈现出“位于西南的省级直辖市”“创新智慧之城”“一带一路枢纽之城”的城市形象,并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升重庆国际形象的相关建议:在未来的传播过程中重庆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还要全方位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旨在为进一步塑造重庆的国际形象提出改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中国的传媒年,在国家传媒业政策空间日益宽松的背景下,中国传媒资本乃至于商业资本的市场欲望得到空前增强。各地主流媒体跨地域办报,输出资本与管理,整合资源打造强势媒体品牌,各地报业市场在新锐报媒搅动下,掀起阵阵竞争狂潮。《新京报》在北京攻城略地快速上扬,《华商晨报》在西安锐意崛起,《重庆时报》在重庆横空出世,《第一财经日报》在上海亮丽登场,  相似文献   

16.
张德泽  卢勇刚  樊国生 《传媒》2016,(12):44-46
重庆,是一个山美水美之地,也是一个新闻富矿之地.继各地各路媒体记者持续关注重庆、港澳媒体高层集体参访重庆等之后,2016年5月11-1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网络媒体责任论坛在重庆召开,12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31家省级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42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闻网站负责人、部分商业门户网站和知名APP客户端负责人,共计102家网络媒体150余人汇聚重庆,在研讨“一带一路”与“媒体责任”之外,也开启了一次对“重庆之美”的深度聚焦.  相似文献   

17.
马娜 《新闻爱好者》2011,(19):29-30
单士兵的媒体素质单士兵生于20世纪70年代,江苏淮安人,做过高中语文教师,后供职于重庆《潇湘晨报》、《重庆时报》等媒体。凭借多年对媒体的贡献,他2009年获得"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文体类年度人物奖)。对实际生活的了解是评论员不可缺少的素质,评论家应该是"专家与普通人的合体,是一位理性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①。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声屏世界》2013,(11):213-214
TREND动态2014重庆卫视媒体推介会拉开帷幕10月10日和10月16日,重庆卫视将分别在广州和北京隆重召开以"重装出发,铸就传奇"为主题的媒体推介会,对2014年重庆卫视的全新定位和整体节目架构进行全方位解读。2014年,锐意改革的重庆卫视将再次升级,转型破局。在确定频道"传奇"定位的基础上,锁定中青年男性主力观众群,制定了以新闻占领媒体品牌制高点,以传奇剧场电视剧托底,以品牌栏目和季播真人秀、电视新闻行动、大型活动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22日.重庆工商大学第四届新闻宣传月在校园“四大媒体”原创作品朗诵大赛颁奖仪式后圆满闭幕。 重庆工商大学新闻宣传月活动创立于2003年.每年举办一次。新闻宣传月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办.由校报编辑部、校园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等“四大媒体”联合承办,是一项规格较高、影响较大的全校性活动。新闻宣传月内容丰富。活动有声有色.先后开展了校园记者(通讯员)培训、专家(学者)讲座、校园十大新闻事件评选、  相似文献   

20.
“爆头哥”的称谓有损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死了!下次去银行不用提心吊胆啦!""大快人心!"但事实上,"周克华案"却是"余波未平"。因为多次犯案,部分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爆头哥"的称谓,微机打字软件里竟然有这个叫法的固定词条。对此很多人不满,他们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