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杨学宁  林欢  吴一龙 《癌症进展》2010,8(6):549-553
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如T3N1M0)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是一种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疾病,因此完全性的手术切除应包括对纵隔淋巴结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或者纵隔淋巴结采样术(mediastinal lymph nodal sampling,MLS)。  相似文献   

2.
潘铁成  郑智  李军  陈涛  刘立刚  魏翔 《癌症》2007,26(3):303-306
背景与目的:肺癌手术中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我们通过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来探讨Ⅰa期NSCLC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41例临床Ⅰa期NSCL,C患者进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研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共清扫淋巴结295组,转移42组(占14.2%),其中肺门淋巴结转移33组,纵隔淋巴结中转移9组.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4例,第5、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例.上叶肿瘤转移包括5、7站淋巴结,中下叶肿瘤转移包括4、7、9站淋巴结.结论: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区域性淋巴结引流规律,可行区域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即上叶肿瘤在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时可只清扫上纵隔淋巴结而无须清扫下纵隔淋巴结,中下叶肿瘤无论有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都需要进行上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肺癌手术中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我们通过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来探讨Ia期NSCLC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41例临床Ia期NSCLC患者进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研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共清扫淋巴结295组,转移42组(占14.2%),其中肺门淋巴结转移33组。纵隔淋巴结中转移9组。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4例,第5、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例。上叶肿瘤转移包括5、7站淋巴结,中下叶肿瘤转移包括4、7、9站淋巴结。结论:临床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区域性淋巴结引流规律,可行区域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即上叶肿瘤在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时可只清扫上纵隔淋巴结而无须清扫下纵隔淋巴结,中下叶肿瘤无论有无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都需要进行上下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收集经胸腔镜手术治疗74例(胸腔镜组)及开胸手术治疗80例(开胸组)的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同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声音嘶哑、心肺总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在双侧N2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高于开胸组(P〈0.05);2组双侧N1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声音嘶哑发生率及心肺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期NSCLC根治术中,胸腔镜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技术上符合肿瘤外科原则,优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个月和47.1%。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清扫站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而增高(P < 0.05)。T1~T2的患者中,清扫0~11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各组患者预后差(P <0.05)。T3的患者中,清扫0~16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患者预后差(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可及早探知Ⅰ期肺癌患者临床未知转移灶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切除术后的精确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判断、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提高5a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早期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39例)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组,5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及预后情况。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VAMT组,住院时间略短于VAM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VATS组淋巴结阳性例数、个数与VAM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AMT组均略高于VATS组。两组1、3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VATS组生存率高于VAMT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2.57,P=0.034)。结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可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并发症少,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开胸或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通过对比研究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胸腔第1天引流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转移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69%,相比于对照组术后肿瘤复发率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的转移率为11.54%,相对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关系到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的发病率近年一直是呈上升趋势仅美国每年就有161000例新发现的肺癌,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差,总5年率只有14%,。疗效好坏与接受治疗时的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纵隔淋巴结清除范围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手术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纵隔淋巴结清除术(SML)与纵隔淋巴结采样术(LS)对于患者生存的影响。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与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行SML的患者(n=28)5年生存率优于行LS的患者(n=69;84.36%vs68.54%;P=0.02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行SM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肺叶切除加上SML能提高Ⅰ期NSCLC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可列为NSCLC的规范性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新辅助治疗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MLND)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围术期和长期结果来验证VATS的充分性。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45例LA-NSCLC患者分为VATS组和开胸组,进行倾向评分配对,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进行充分MLND相关预测因子的评估,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长期生存率评估。结果:倾向评分配对前后的ypT/N、符合MLND指南患者比例、站点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倾向评分配对后的切除完整性情况,VATS组与开胸组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ATS组仅在右上叶或中叶切除时的第3站淋巴结清扫率显著低于开胸组(16.7% vs 56.0%,P=0.006),但在其他任何部位,VATS组的淋巴结清扫率均不逊于开胸组;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下叶手术相比,上叶或中叶手术更易获得充分的淋巴结清扫(OR=3.843,95%CI:1.612~9.171,P=0.002),而手术方法并不能作为充分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预测因子(OR=0.812,95%CI:0.364~1.803,P=0.606);VATS组和开胸组的RFS(P=0.292 9)和OS(P=0.216 4)均无显著差异,手术方法不是RFS(HR=0.955,95%CI:0.415~2.198,P=0.913)或OS(HR=0.841,95%CI:0.338~2.093,P=0.709)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LA-NSCLC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VATS的应用可能足以保障MLND的充分性,同时与开胸手术比较,也并未明显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1986年间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506例行手术治疗。现就手术疗效、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因素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男性428例,女性78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50岁。鳞癌312例,腺癌156例,腺鳞癌23例,大细胞癌15例。TNM分期:T1N0M0期121例,T2N0M0期385例。506例均为根治性切除,其中肺叶切除416例,全肺切除90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均为全肺切除,肺叶切除无一例死亡,手术死亡率为0.6%。结果 随访5年以上,失访16例,随访率为96.8%。全组5年生存率为…  相似文献   

13.
纵隔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纵隔淋巴结转移(N2)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用SPSS软件对我院外科治疗1083例非小细胞肺癌建立数据库,对其中147例N2肺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2组中鳞癌发生率最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肺癌(P<0.01),其预后明显优于肺腺癌(P<0.05)。根治性切除者淋巴结转移度明显低于姑息性切除者,预后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者(P<0.05)。淋巴结转移数与预后有关,>4枚者预后差(P<0.05)。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肺癌外科治疗常规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对达到根治效果和准确分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曾剑  陈奇勋  骆涛波 《中国肿瘤》2018,27(9):715-720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 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术前诊断为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入组,所有患者接受病变所在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与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 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N1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转移率均增高。术前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50%、实性成分≥50%的患者N1淋巴结转移分为为0、2.82%和9.52%,N2淋巴结转移分别为0、4.23%和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理类型为鳞癌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腺癌,主要是N1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病变位置位于近肺门内1/2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外1/2的患者(P=0.01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影像学实性成分占比、与肺门相对位置。[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纯毛玻璃结节、肿瘤位于外肺门1/2、肿瘤小于1cm等特征的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不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可酌情减少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5.
Zhang GQ  Han F  Gao SL  A DL  Pang ZL 《癌症》2007,26(5):519-523
背景与目的:在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如何正确处理纵隔淋巴结对预后非常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ⅢA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以两种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行完全性切除术的219例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状况,其中109例采用采样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术(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LS),110例采用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SML).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比较累积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Cox多因素生存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LS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8%、13%,SML组分别为88%、37%、16%,两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23.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状况、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影响ⅢA期NSCLC N1或N2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对可手术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比例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世界新增肺癌病人在90万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CT与纵隔镜评估非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方法 152例Ⅰ~Ⅲ期NSCLC患者术前均接受CT和纵隔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分别计算CT与纵隔镜评估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CT与纵隔镜的准确度,采用ROC诊断曲线比较CT与纵隔镜诊断效果.结果 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3.8%、70.1%、64.9%、78.2%和71.7%,纵隔镜分别为83.1%、100.0%、100.0%、88.8%和92.8%,纵隔镜检查的准确度和诊断效果优于CT(P<0.001).纵隔镜检查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假阴性的发生率为7.2%.结论 CT单独评估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准确度不足,纵隔镜是评估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准确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影响分期和预后,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分析,为手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5例NSCLC手术病例,比较胸内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组织类型两方面比较各分组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及跳跃性转移率的差异。结果:205例NSCLC术中共清扫胸内淋巴结977组共3 577枚,平均每例17.4枚。其中220组共508个淋巴结存在转移,有胸内淋巴结转移病例98例,转移率为47.8%。发生跳跃性转移35例,转移率为17.1%。第4、5、7、10、11组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肺上叶癌比肺下(中)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性转移。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多数是按肺内淋巴结到肺门淋巴结再到纵隔淋巴结的顺序进行逐级转移,纵隔淋巴结的跳跃性转移比较常见。NSCLC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与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组织类型有密切关系。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对胸内淋巴结进行系统性清扫,特别注意转移频率较高的第4、5、7、10、11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淋巴结清扫是肺癌规范化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中包括淋巴结清扫的数量和范围,它也是预防复发和减少转移的关键措施;淋巴结清扫对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和进行TNM分期、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意义。纵隔内器官和软组织是超声检查的理想介质,术中超声有助于发现纵隔内较小的转移淋巴结,并根据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学表现,结合术前CT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减少清扫淋巴结时不必要的创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术前CT及术后病理指导清扫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临床意义;并了解超声下纵隔淋巴结的声像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7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年龄62岁;所有6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下完成手术。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胸部CT检查,均作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清扫淋巴结之前用多普勒超声对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查并同术前CT进行对比,术后病理检查腺癌36例,鳞癌30例;淋巴结转移者行免疫组化检查。检查范围:右侧包括1、2、3、4、7、9组淋巴结,左侧包括5、6、7、9组淋巴结。右侧36例肺癌其中上叶24例、下叶9例、中叶3例,左侧30例肺癌其中上叶16例、下叶14例;术中总共清扫淋巴结390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40枚。术前CT下TNM分期cT2N0M016例,cT2N1-2M050例;术后TNM分期:pT2N0M036例,pT2N2M030例。结果:圆形类圆形暗回声、边界清楚和扁平、边界不清楚的检出率为87.5%;CT下淋巴结大于1cm的阳性符合率为84.3%,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圆形和类圆形且伴有暗回声的阳性诊断率为67%,扁平边界不清楚者的阴性符合率为100%。腺癌较鳞癌容易发生2组以上的淋巴结转移。多普勒超声与CT阳性符合率为84.3%。结论:根据超声影像检查下淋巴结的形态和边界清楚与否,结合术前CT显示的淋巴结大小可以有效指导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