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查青海省平均海拔4200m地区4~18岁世居藏族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青海省玉树、果洛地区(平均海拔4200m)的25 185名藏族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3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CHD的患病率、病种分布、性别间及各年龄段间的变化.将玉树地区少年儿童CHD的患病率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个地区共查出CHD患者220人,总患病率为8.74‰,其中玉树地区CHD的患病率为8.37‰(157/18 747),果洛地区为9.79‰(63/64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玉树地区CHD患病率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14.7‰,35/2384)比较明显降低(P<0.01).经标化后两地区男性总患病率为13.83‰,女性总患病率为20.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玉树地区少年儿童CH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有增加趋势(P<0.01),其中16 ~ 18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15.74‰),与4~7岁及8~12岁年龄段(分别为5.39‰、7.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果洛地区少年儿童CH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也有增加趋势(P<0.05),其中13~ 15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14.08‰),与4~7岁年龄段(3.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少年儿童CHD的构成比以动脉导管未闭为最高,占46.36%,其次为房间隔缺损(35.45%)和室间隔缺损(13.64%).结论 海拔4200m地区藏族4~18岁少年儿童CHD的患病率较20世纪80年代明显下降,但随年龄增大有增加的趋势.动脉导管未闭是该地区最常见的CHD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海海西地区儿童青少年(4~17)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整体普查方法,对青海省海西地区67663名幼儿园、中小学(4~17)岁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总患病率为5.22‰,男性为3.93‰,女性为6.63‰,男女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5)。在CHD的类型上,房间隔缺损(ASD)患病率最高,为0.21%,占CHD总数的40%,其次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其他类型,不同病种之间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别,(2=94.561,P<0.05)。不同市、县的患病率都兰县为8.65‰,天峻县为7.99‰,德令哈市为6.51‰,乌兰县为4.63‰,格尔木市为3.66‰,茫崖、冷湖、大柴旦等行政区为2.42‰,患病率有随海拔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别。不同民族患病率,汉族为5.08‰,少数民族为5.46‰,其中蒙古族为7.86‰,土族为7.81‰,藏族为6.20‰,回族为4.32‰,撒拉族为1.48‰,除撒拉族患病率与蒙古族、藏族有显著性差别外(2=6.704,P=0.01,2=4.676,P=0.031),其余民族间患病率相互没有差别。结论:青海省海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区域性、民族、性别差别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玉树地区(4-16)岁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机会。方法:对28745名(4~16)岁中小学生按初筛、复筛、彩超多普勒确诊三个阶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8745人,先心病264例,总患病率为9.18‰,其中男性为8.23‰,女性为10.17‰,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各县中曲麻莱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为lO.20‰;治多县10.10‰;杂多县10.00‰;囊谦县和玉树县分别为9.52%和7.76‰。病种构成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占首位41.67%,其次是房间隔缺损30.3%,卵圆孔未闭15.15%,室间隔缺损9.09%,其他4.16%。结论:玉树地区先心病患病率9.18%,先心病的构成以动脉导管未闭为主,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青海省海晏县、玉树县藏汉族代谢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了解高原地区藏、汉族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相关因素的分析,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海晏县、玉树县(平均海拔I〉3000m)584例60岁以上藏、汉族农牧民进行健康体检。将尿酸≥420μmol/L定为高尿酸血症,比较藏、汉族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①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②藏、汉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14.4%和1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尿酸血症组的腹围、臀围、BMI、SBP、DBP、TG、BUN、Cr和HB明显增高,而血氧饱和度(SO2)下降,在藏族人群中尤为明显。同时肥胖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常伴发肥胖、代谢异常和肾功能不全等,肥胖、高血压、低氧血症及红细胞增多与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春市中心区6~18岁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对7 117名6~18岁学生进行筛查,按《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结果:检出ADHD155人(2.18%),男36人(1.03%),女119人(3.27%),男女患病率之比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3,P=0.000)。~14岁组患病率最高,为5.31%,6~8岁组次之,患病率为1.21%,~11岁组患病率为0.80%,~18岁组患病率为0.56%,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85,P=0.000)。结论:长春市中心区ADHD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14岁组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发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的里氏7.1级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年了。这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不仅取得了高原医疗救援的伟大胜利,对灾后伤员的伤后康复和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海拔地区藏汉族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进一步了解高原地区老年人血压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玉树县(平均海拔3 700m)、海晏县(平均海拔3 000m以上)两地区506例60岁~87岁世居藏族及移居汉族的血压进行健康调查.结果:①玉树县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海晏县,收缩...  相似文献   

8.
高原藏族与平原汉族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并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患病情况比较,为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1:1的比例,分别选择居住在理塘县(海拔4000m以上)藏族及成都市(海拔500m)汉族被调查者各284人,调查其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测定其血压和血脂。结果与汉族相比,藏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而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偏低;藏族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于汉族,但低HDL—C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混合性高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与汉族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应大力加强对高原高危人群的检查及干预,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降低高原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西北五省区军队干部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北五省区军队干部高血压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定样本人群,调取所选人群2006年按军区卫生部要求统一组织的干部体检资料,采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北五省军队干部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20.1%,女性14.1%,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X^2=16,4,P〈0.01)。年龄分布,男性45岁以上患病率开始增加,60岁以后进一步增加。女性50岁以后患病率开始增加,到65岁时接近男性水平。血压分布情况,男性干部55.7%,女性68.8%具有最佳或正常血压,男性和女性干部中具有正常高限值血压的人数分别占23.4%和17.4%。具有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人数男性分别占16.7%、2.9%、0.5%,女性分别占11.7%、1.9%和0.5%。结论:目前西北五省军队干部很大一部分具有高血压或正常高限值血压,高血压的预防控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藏族男性面部数据调查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颌面外科柳江太为了解世居高原地区藏族男性面部正常数据,作者于1990年7月在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海拔4200m),对世居藏族30名男性进行了面部测量,其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对象:藏族男性30名,年龄22~39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青海高原地区藏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流行病学的调查,了解错[牙合]畸形的患病情况,为今后错[牙合]畸形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海省海西州藏族中学生1024人(男520人,女504人),对错[牙合]的安氏分类和错恰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内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原藏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44.92%。结论:高原藏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与全国各地的患病率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为了探明青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在不同群体的患病率及分布和有关患病因素及危险因素。以为本症的防治措施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自然人群调查并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对青藏高原广大地区,按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范围的青海省内12个自然村落不同高原适应水平人群共5113人进行了调查,按人群患病率计算并作了患病因素的分析;结果与结论:总患病率为3.2%,随海拔高度增高患病率有明显增高,世移居间患病  相似文献   

13.
邢亚楠  杨冠华  许宁  吴蓓 《人民军医》2011,(12):1050-1051
目的:调查分析门诊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方法:选择门诊体检395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等生化指标,并于体检当天完成腹部B超、内科检查等项目。根据上述体检结果对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脂肪肝总患病率为29.4%,其中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40~49岁年龄段与30~39岁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脂肪肝组TC、TG、LDL-C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HDL-C水平非常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脂肪肝患病率体重指数(BMI)≥24且〈28组非常显著高于≥18.5且〈24组(P〈0.01),BMI≥28组非常显著高于≥24且〈28组(P〈0.01)。结论:门诊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及时进行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2262m~4000m)40岁以上世居或移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40岁以上行冠脉造影的120例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46例),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家族史和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前降支受累率最高,汉族为79.69%,藏族为80%,两族C型病变多,双支病变及完全闭塞性病变发生率高。结论:高海拔地区40岁以上世居或移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且以男性为主,汉族世居与移居者冠脉病变程度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糖尿病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据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2002年我国调查的18岁以上人群52416人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4%。与1996年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从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从3.4%上升到3.9%。另一调查显示12省市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5.89%,糖耐量减低(IGT)为5.90%,北京和上海的糖尿病和IGT患病率均高于10%。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2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了解四川省高原地区藏族人群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并与平原地区汉族人群患病情况比较,旨在为两病的防治提供依据。作者按1:1的比例,分别选取居住在理塘县(海拔4000m以上)藏族健康人员284人,在当地居住时间〉5年,年龄(21~72)(49.44±12.37)岁;男性150人,女性134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尿酸血症(HUA)在西藏高原藏、汉不同民族间的患病现状以及相关代谢异常特征。方法:按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推荐诊断标准对2009年—2011年在西藏拉萨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血尿酸、血糖、血脂、体重以及身高、血压等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人数5 691位,其中藏族4 127例,汉族1 564例。总的HUA患病率为30.8%,汉族患病率(40.4%)显著高于藏族(27.2%)(P〈0.05)。藏、汉族男性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与非HUA组相比,HUA组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超标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不论在HUA组,还是在非HUA组,藏、汉两民族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西藏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汉族高于藏族,同时存在与高血压、血脂异常、体重超标等代谢异常聚集现象,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医疗干预等综合措施对防治高原地区HUA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预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直径的价值。方法:使用VIVID7超声仪分别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及剑突下两心房切面测量ASD直径,房间隔总长度及残余房间隔各硬缘长度。预选封堵器直径为测得的最大ASD直径加4mm。在X线透视和TTE监测下行ASD封堵术。结果:14例ASD手术当日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17~31mm,术中所用封堵器直径为22~40mm,二者间相关性良好(r=0.91)。除两倒术中试用不同型号封堵器外,其余均以TTE测得的最大ASD直径加4mm选用封堵器型号,一次成功。结论:TTE能准确预测ASD封堵器型号,从而大大节省手术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武警部队3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35岁以上特定人群脑卒中及其相关疾病现患率。方法 于2002年5~7月在武警部队24个单位共231308人,随机抽取35岁以上的个体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脑卒中及相关疾病史,化验血常规、血糖、血脂等。结果 共调查4029人,男3528人,女501人,平均年龄(45.37±10.63)岁,诊断脑卒中63例,患病率为1.5%,高血压619例,患病率为15.4%,高血脂689例,患病率为17.1%,糖尿病158例,患病率为3.8%,心脏病287例,患病率为7.1%。结论 武警部队脑卒中在35岁以上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处于高水平,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民航飞行人员冠心病(CHD)的发病趋势与发病特征,为制定对策提供参照。方法 ①统计比较该群体1979年-2001年各时期CHD的总体与年均发病(率)趋势(采用χ^2检验);②对其中58例的临床资料分门别类统计(%)分析。结果 ①1979年-2001年飞行人员共发生CHD约76例;1990年-2001年总体发病率(8.349‰)或1996年-2001年(6.378‰)均比1979年-1989年(2.889‰)显升高(P<0.01);1996年-2001年也比1990年-1995年(1.889‰)显升高(P<0.01);各时期年均发病率比较P>0.05;②发病年龄44-59岁(平均51.9岁);无症状性CHD占31.0%,心绞痛32.8%,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4例猝死)36.2%。无症状性CHD和首发症状即为心绞痛(17.2%)与AMI(含3例猝死)(25.9%)共占74.1%。有60.3%-82.8%的病例长期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等多项危险因素。结论 该群体CHD发病近十多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临床实际发病年龄与普通群体相当或较后略滞后;以无症状起病和首发症状即为心绞痛或AMI,因而其潜在的危险性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