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郝红缨  李红燕 《武警医学》1999,10(4):199-201
目的研究bcl-2及其表达产物在足叶乙甙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形态观察,DNA电泳,DNA缺口的原位检测观察K562细胞的凋亡,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20μg/ml的足叶乙甙能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在此过程中,bcl-2mRNA及bcl-2蛋白的表达均下降。结论bcl-2及其表达产物的下调在足叶乙甙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8 Br c A M P 和60 Co 照射体外诱导 Hela 细胞凋亡。探讨bx L 2 ,w p53 ,m p53 ,c m yci Nos 的基因表达和i Nos , Fas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探讨无毒性8 Br c A M P 对宫颈癌治疗的新途径提供依据。采用 T U N E L 法和 Feulgen 法进行细胞凋亡实验;采用本实验室创新的完整细胞原位 R N A 斑点印迹技术检测 Fas 和i Nos蛋白,应用高速薄层色谱扫描仪对斑点印迹信号进行定量测定。结果8 Br c A M P 和60 Co 照射均可上调 Hela wp53 ,i Nos 的基因表达;下调m p53 ,bcl 2 ,c myc 的基因表达。可增强i Nos 蛋白质的酶活性,降低 Fas 蛋白质的免疫反应性。显示出8 Br c A M P 可能代替放疗作为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p53和bcl-2表达与BT325细胞辐射性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癌基因表达的变化与辐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经X射线处理前后p53、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凋亡组内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表达显著减弱,p53与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②凋亡组内p53在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53基因在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p53和bcl-2基因在X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显示,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42.7%,阳性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浆或核膜上,胞核中偶有表达。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浸润性小叶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之间,bcl-2表达串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还发现,bcl-2表达与显示预后好的某些病理形态学特征关系密切,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病理分级组间,bcl-2表达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核分裂≥21/10高倍视野组,bcl-2表达率明显低于0~10/10高倍视野组(P<0.01);有肿瘤坏死者的bcl-2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肿瘤坏死者(P<0.01)。另外还观察到,bcl-2与p53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1),与c-erbB-2、MDR1、GST-、nm23及PCNA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c-myc,p53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食管癌活检组织中bcl-2,c-myc,p53基因表达水平,病人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bcl-2蛋白表达阳性者放射敏感性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53蛋白表达阳性者略差于阴性者;c-myc基因表达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结论 bcl-2,c-myc,p5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综合分析有助于食管鳞癌放疗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LSAB免疫相比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探讨了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显示:bcl-2表达的阳性率为42.7%,阳性反应物质位于细胞浆或核膜上,胞核中偶有表达。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情况,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浸润性小叶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之间,bcl-2表达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还发现,bcl-2表达与显示预后好的  相似文献   

7.
bcl—2高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其抗凋亡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bcl-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株,观察其抗凋亡特性。方法: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人的bcl-2基因cDNA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通过PA317细胞包装成病毒后感染宫颈癌HeLa细胞。结果和结论:经PCR及Western印迹证明转染成功,得到bcl-2稳定高表达株Hbc17。用顺铂诱导凋亡,Hbc17比对照细胞株H1具有更明显的抗凋亡能力。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60Coγ射线为参比射线,研究裂变中子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用形态学观察、DNA电泳、流式细胞仪(FC,)分析及二苯胺(DPA)法检测细胞凋亡;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p53与bcl-2的基因表达,结果:小鼠经裂变中子2.5Gh照射后2-24h,在各时间点上均检测到胸腺细胞DNA梯状条带,利用光镜与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凋亡特征的胸腺细胞;以DNA法、FCM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损伤骨髓衰竭的机理及防护对策。方法用Northernblot技术检测了60Coγ射线8.0Gy照射小鼠(对照组)及照射后立即给复方活血汤治疗小鼠(中药组)的骨髓有核细胞bcl-2、bax、bcl-xL基因表达。结果放射损伤后第3,7天,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bcl-2/bax值减小、bcl-xL不表达。中药组与之相反,bcl-2/bax值明显增大、bcl-xL明显表达。受照后第7天两组脾脏单个核细胞bcl-2/bax值与骨髓有核细胞的表达一致。结论复方活血汤对放射损伤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周期调控基因bcl-2、bax、bcl-xL有一定调节作用,保护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0.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p5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Gz暴露组、+10Gz暴露组和+14Gz暴露组,各组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Gz暴露组和+14Gz暴露组在6h和2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和bcl-2和p53mRNA表达变化。结论 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脂质体 (LR )介导C -myc基因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人膀胱癌细胞系Biu - 87的生物学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MTT比色法评价反义C -myc寡核苷酸对Biu - 8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应用免疫组化 (SABC)、DAB显色检测C -myc反义寡核苷酸作用癌细胞后C -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脂质体介导C -myc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对照组相比 ,Biu - 87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 (P <0 .0 5 ) ,12h后可抑制C -myc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脂质体介导C -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应用反义技术封闭C -myc癌基因表达 ,为膀胱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 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定量细胞DNA片段的方法观察转染质粒Ets 1后VSMC增殖与凋亡情况 ,观察共转染Ets 1和反义P2 1WAF1 CIP1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干预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法研究转染质粒Ets 1后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定量细胞质DNA片段方法发现Ets 1抑制VSMC凋亡。反义P2 1WAF1 CIP1能够阻断Ets 1的抗凋亡作用 ,并抑制Ets 1诱导的VSMC增殖。Western印迹法发现Ets 1能够上调RB P蛋白表达 ,反义P2 1WAF1 CIP1可以阻断视网膜母细胞瘤 (RB)蛋白磷酸化。结论 在VSMC中 ,Ets 1通过P2 1WAF1 CIP1旁路发挥抑制凋亡和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TEN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辛伐他汀调控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及[3H]-亮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及蛋白合成速率,RT-PCR检测心钠素(ANP)mRNA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辛伐他汀 PTEN反义链组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掺入率、ANP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P<0.01)。结论:PTEN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PTEN表达、部分逆转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还原型辅酶Ⅰ(NADH)对PC12细胞鱼藤酮损伤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NADH对PC12细胞线粒体鱼藤酮损伤的修复机制,采用细胞毒实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鱼藤酮损伤前后细胞增殖基因(c-myc、c-erbB-2)、抗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细胞快反应基因(c-fos)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鱼藤酮能明显抑制PC12细胞增殖,下调c-erbB-2、c-myc、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NADH可以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上调细胞bcl-2c、c-myc、c-erbB-2基因和PCR的表达,提示鱼藤酮可能通过控线粒体磷酸化过程和下调细胞增殖基因(c-rebB-2、c-myc)、抗凋亡基因(bcl-2),上调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致使细胞损伤,NADH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损伤可能与bcl-2、c-myc、c-erbB-2和p53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慢性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培养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和DNA凝胶电泳检测低浓度的Ox -LDL (0、 2 5、 5 0、10 0 μg/ml)对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免疫组化维生素E干预前后Ox-LDL对系膜细胞Bax/Bcl- 2表达的影响 ;按血浆LDL水平 ,把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的慢性肾炎患者肾标本分为LDL正常组和LDL升高组 ,分别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 ,检测肾小球细胞凋亡及Bax/Bcl- 2蛋白表达。结果 :低浓度Ox-LDL (0~ 10 0 μg/ml)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 ,并使肾小球系膜细胞Bax的蛋白表达呈时间 -剂量依赖性增加 ,P <0 0 1,Bcl- 2的蛋白表达轻度升高后呈时间 -剂量依赖性下降 ,P <0 0 1,导致Bax/Bcl- 2比值增大 ;维生素E干预后这种变化不明显 ,P >0 0 5。LDL升高组肾小球凋亡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Bcl- 2变化不明显 ,P >0 0 5 ,血LDL水平与肾小球硬化指数、凋亡指数、Bax/Bcl- 2比值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Ox -LDL能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 ;Bax/Bcl- 2比值上升可能是Ox -LDL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脂质异常可能是导致肾小球硬化中细胞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脑创伤后神经元凋亡及调节机制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人类急性脑创伤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了解调节人类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为临床治疗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寻找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急性脑创伤患者脑标本,采用光镜、电镜以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创伤后神经元DNA损伤情况;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bax、p53、caspase-3 p20亚单位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人脑创伤后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24h左右最为明显。正常人脑组织中几乎没有bcl-2、p53 mRNA及蛋白以及活化的caspase-3存在。急性创伤后bcl-2、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被激活。正常人脑组织持续性表达高水平bax mRNA及蛋白,创伤后bax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人脑创伤后有细胞凋亡现象发生。人脑创伤造成bcl-2、bax、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靶向HER-2基因、具有不同活性的反义硫代寡核苷酸(S-ODNs)在SK-BR-3细胞内的微观分布差异,以及与靶基因转录和翻译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细胞靶基因转录和翻译抑制的时相性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6-羧基荧光素标记S-ODNs在靶细胞内的分布.结果:反义S-ODNs能够在mRNA与蛋白水平抑制HER-2的表达.不同序列的抑制活性各不相同,但最大抑制强度均出现于转染后48~72 h之间,此后靶基因表达逐渐恢复.高活性序列主要均匀分布于细胞核,且持续时间长,低活性序列呈点状分布于胞质,少量分布于细胞核且持续时间短.结论:活性不同的S-ODNs亚细胞分布有显著区别,且分布变化与对靶基因的抑制效应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强  朱金水  达炜  孙群  郭花 《武警医学》2008,19(1):41-44
 目的 研究白杨黄素对两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KN-45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经白杨黄素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n-blot测定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ub G1期;能上调Caspase-3,下调Survivin和Bcl-2的基因表达.结论 白杨黄素能够诱导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凋亡并有效地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激活Caspase-3,抑制Survivin和Bcl-2有关.  相似文献   

19.
影响内皮细胞凋亡的因素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Ars),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烧伤血清、创伤血清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ECV-304,与上述物质孵育24小时后检测凋亡水平及ICAM-1.bcl-2,p53表达的变化,结果:Ars可使内皮细胞发生剂量依赖的凋亡增加(与对照相比,P<O.01),但是LPS、TNF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有限,细胞凋亡率在15%以下。除10%烧伤血清外,所有处理因素都内皮细胞ICAM-1表达降低。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与bcl-2表达降低、p53表达增多有关,结论:Ars,LPS,TNF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通过下调bcl-2表达,上调p53表达来影响内皮细胞凋亡,并且抑制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