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Ⅲ)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 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为配体的镍(Ⅱ)配合物Ni(ofo)2*4H2O,通过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Ni(ofo)2*4H2O对BEL-7402细胞没有抑制作用,对HL-60细胞在较高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氟哌酸药物分子和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铜 ( )配合物 [Cu(NFL X) (phen) (H2 O) ]NO3· 3 H2 O(NFL X为氟哌酸 ,phen为 1,10 ' -邻菲咯啉 ) .记录了在不同状态 (固态或溶液 )、不同溶剂 (CHCl3,Py(吡啶 ) )及不同温度 (室温、77K)下的 EPR波谱 .在 [Cu(NFL X) (phen) (H2 O) ]NO3· 3 H2 O的溶液中观察到二级效应和弛豫效应 ,利用自旋哈密顿给予了满意的解释 .由低温溶液谱波谱参数计算了配合物的键参数 ,讨论了成键特性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氟哌酸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 ,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MTT和SRB法研究了双核铂(Ⅱ)配合物[{Pt(H2O)2I}μ-OOC-COO-{Pt(H2O)2I}](BPI)对人体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又通过流式细胞法、Giemsa染色法、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它的抗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10 μmol·L-1浓度下,该配合物对HL-60, BGC-823,Bel-7402,KB,Hela,HCT-8,MCF-7和EJ 8种肿瘤细胞都表现出有较高的活性,对HL-60、BGC-823和Bel-7402 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都在70%以上,它能阻止HL-60细胞G2+M→G1期的进行;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不明显;在相同浓度情况下其与HL-60细胞的DNA键合量大于顺铂.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以氧氟沙星(ofloxacin,ofo)为配体的锌(Ⅱ)配合物Zn(ofo)2(H2O).2H2O,报道了锌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306(1),b=11.331(1),c=17.787(2),α=92.667(1)°,β=94.898(2)°,γ=92.071(2)°,V=1865.1(3)A3,Z=2,Dc=1.496 mg·m-3,畸变的四方锥形配位几何构型,其中锥顶上的氧原子来自水分子,锥底的4个氧原子来自两个氧氟沙星的羧酸根和酮基;探讨了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固体荧光光谱性质,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两种革兰氏阳性菌和两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6.
首次合成四种二水一碘羧酸根合铂类配合物[Pt(II)(H2O)2I(OCOR)](I~IV)(R=—C6H4NO2,—C6H4NH2,—CH2Cl,—CHCl2).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四种配合物对所试的肿瘤细胞表现出较低的活性,只有在10μM浓度下配合物才仅对某些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首次合成四种二水一碘羧酸根合铂类配合物[Pt(Ⅱ)(H2O)2 Ⅰ(OCOR)](Ⅰ~Ⅳ)(R=-C6H4NO2,-CsH4NH2,-CH2Cl,-CHCl2).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四种配合物对所试的肿瘤细胞表现出较低的活性,只有在10μM浓度下配合物才仅对某些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双核铂类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3种双核铂类化合物[{Pt(H2O)2I}μ-OOC-(CH2-)nCOO-(Pt(H2O)2}](1-3)(n=0,1,2).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配合物1和3对多种人的肿瘤细胞有较高的活性,配合物2没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合成两种二水羧酸根合铂类配合物[Pt(Ⅱ)(H2O)2(OOC-CH2NH2)2](1)和[Pt(Ⅱ)(H2O)2(OOC-CH=CHCOO)](2).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体外抗肿瘤活性表明,两种配合物对所试的肿瘤细胞表现出较低的活性,在10μM浓度下配合物对人膀胱癌细胞EJ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77%和28.27%.  相似文献   

10.
采用MTT和SRB法研究了新型铂(Ⅱ)类配合物[Pt(Ⅱ)(NH3)(H20)(C6H5~COO)2](ZMC)对人体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又通过流式细胞法,Giemsa染色法、等离子体质谱法研究了它的抗癌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ZMC对HL-60、BGC-823以及EJ三种肿瘤细胞都表现出一定的活性,其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度与顺铂相当,而对其它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度略小于顺铂;阻止HL-60细胞G+M→G1期的进行;在相同浓度情况下其与HL-60细胞的DNA的键合量大于顺铂.  相似文献   

11.
黑虎虾Crustin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虎虾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Crustin成熟肽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扩增,然后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中,转化至E.coliOrigamiTM(DE3)中表达Crustin抗菌蛋白,后通过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Crustin蛋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该蛋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3个新的双核铂(Ⅱ)类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和热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并对它们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EGCG棕榈酸酯的制备、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EGCG)与棕榈酰氯的酯化制备脂溶性的EGCG棕榈酸酯,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其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一种新的单取代的长碳链酰基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4′—棕榈酸酯,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IR、MS和^1H—NMR等表征,用活性氧法(AOM)考察并比较了脂溶性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O—没食子酸—4′—棕榈酸酯和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2,6—二特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在大豆色拉油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取代的EGCG棕榈酸酯的抗氧活性与TBHQ相当,而比BHA、BHT有更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二苯基-(三甲基硅基亚甲基)碘化锡及10个二苯基-(三甲基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并通过IR和1H NMR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二苯基-(三甲基硅基亚甲基)锡芳香酸酯为中心锡原子四配位的单体结构。生物活性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5.
含硅混合烃基卤化锡的合成与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合成了7个含硅烃基卤化锡。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13C NMR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试验的初步结果显示,4个含硅二烃基二卤化锡对宫颈癌(Hela)和肺癌(SPC-A-1)的癌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活性,3个三烃基卤化锡具有良好的杀菌和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碱提取、酸沉淀和silicagel、Al2O3及sephadex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等步骤,从悬铃木落叶中制备得到一种暗棕色化合物,经PAGE、PLC及TLC检测均为单一谱带或单一斑点;该有色化合物熔点282.59~283.29℃,λKOHmax:215nm,E1%1cm:348.7,肩峰:256nm,pI:3.5,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及枯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急性致死、单个体和群体培养实验,研究紫外线照射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运动、存活分布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增长(0~30min),轮虫的运动能力下降并产生急性致死效应,死亡率与照射时间关系符合Sigmoid模型.紫外线照射下(0~120s),轮虫的生存数据符合weibull分布,紫外线使各处理组轮虫寿命(1.7~8.8d)、生殖期(0~5.3d)、生殖期的平均繁殖率(0~2.0ind·(female·d)^-1)显著下降(P〈0.001),种群增长特征参数rm、R0、λ和T也呈下降趋势.群体培养与单个体培养结果相似,卵密度、幼体密度和种群增长率均随照射时间(0~120s)的延长而呈显著的下降(P〈0.001).  相似文献   

18.
莲子心多糖的提取、分离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燥的莲子心经机械粉碎、乙醇脱脂、沸水提取、乙醇沉淀及中性酶和Sevag法除蛋白得其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32阴离子交换和SephacrylTM S-200凝胶过滤层析得组份ELPS-Ⅰ和混合物Ⅱ,Ⅱ再经过DEAE-Cellulose-32柱层析得组份ELPS-Ⅱ.GC-MS法测定粗多糖、ELPS-Ⅰ和ELPS-Ⅱ的中性糖组成.凝胶过滤色谱(GPC)法测得ELPS-Ⅰ和ELPS-Ⅱ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4.97×104 Da和2.96×106 Da.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结果显示莲子心粗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19.
乌药提取物的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分离得到了5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乌药提取物,并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了其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乌药石油醚萃取物对供试4种人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最强;而HepG2细胞对乌药石油醚部位的细胞毒性最为敏感,半数抑制率(IC50)为(71.9±1.1)mg·L-1;乌药石油醚萃取物是通过诱发细胞凋亡来达到其体外抗HepG2作用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乌药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最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