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参润喉合剂中绿原酸鉴别方法的改进金佩芬浙江省嘉兴市药品检验所314001金参润喉合剂是以玄参、地黄、金银花等制成的复方制剂,为卫生部批准的中药第三类新药。在金银花中绿原酸鉴别的实验中,发现原方法提取不完全,分离效果较差,斑点不清晰。对原鉴别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河南中医》2011,31(9):1045-1045
目的:观察润喉利咽丸配合局部穴位封闭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病例采用润喉利咽丸治疗,同时配合穴位封闭治疗.结果:60例中,痊愈4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7%.结论:润喉利咽丸配合局部穴位封闭治疗声带小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兆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49-1649
目的 :观察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对慢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 180例慢性咽喉炎患者 ,随机对照分为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 (观察组 ) 112例和阿莫西林 (对照组 ) 70例 ,观察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对慢性咽喉炎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 2 0 .5 % ,有效率 6 9.6 % ,无效率 9.8% ,对照组药分别为 11.4 %、34.3%、5 4 .3%。结论 :胖大海清凉润喉泡剂治疗慢性咽喉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润喉清咽口崩片的制备工艺与处方,建立润喉清咽口崩片中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取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润喉清咽口崩片,以硬度、脆碎度、口感、崩解时间为主要评价指标,对崩解剂、润滑剂、填充剂进行单因素筛选实验,采用L_9(3~3)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喉清咽口崩片中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含量,采用CAPCELL PAK C_(18)色谱柱,以0. 04 mol/L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m,流速1. 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润喉清咽口崩片最佳处方制备的润喉清咽口崩片外观和口感良好,60 s内可完全崩解。儿茶素在0. 148 6~2. 972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 9 (n=5),表儿茶素在0. 103~2. 06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9 6(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 49%,98. 56%,RSD分别为1. 33%,1. 87%。结论:优化得到的润喉清咽口崩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崩解迅速,口感良好,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以绿原酸为标准进行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薄层色谱鉴定金银花中绿原酸,HPLC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结果 金银花药材供试品和绿原酸对照品在硅胶H板上展开后Rf值相等,显示相同的荧光斑点.HPLC测定三产地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分别是4.35%、4.32%、4.29%.结论 HPLC方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润喉清咽口崩片与原剂型润喉清咽合剂对大鼠急性咽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咽部氨水喷雾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润喉清咽合剂组、润喉清咽口崩片组,给予对应干预后,观察大鼠咽部组织病理改变,相关炎性因子的改变;通过小鼠模型分析其抗炎及镇痛作用。结果:润喉清咽口崩片和合剂型均可改善大鼠咽部病理改变,显著减少大鼠血清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单核细胞数量(P<0.05),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P<0.05);提高小鼠30min、120min热刺激痛阈值(P<0.05),抑制小鼠耳肿胀(P<0.05),实验发现口崩片与合剂的治疗效果相当。结论:润喉清咽口崩片对急性咽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调节炎性反应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改变润喉清咽合剂剂型为口崩片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生进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50-850
目的 :观察润喉镇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纳入诊断标准的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 90例和对照组 4 8例 ,分别用自拟中药润喉镇咳汤 ,西药克咳胶囊、利君沙片和复方甘草片 ,观察其对主要症状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对主要症状 ,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0 1)。结论 :润喉镇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绿原酸的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绿原酸的吸收部位、吸收机制、代谢部位、代谢途径及中药配伍后对绿原酸药动学的影响.查阅了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资料29篇,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目前研究表明,绿原酸在胃、小肠、大肠均有吸收,其中,在胃和小肠中以原型吸收入血;另外,绿原酸的吸收还受空腹或饱腹的影响.绿原酸代谢主要部位在肠道,在肝脏中也有部分代谢.中药配伍还能促进绿原酸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使其迅速达到峰浓度.建议进一步研究绿原酸主要吸收部位及在胃内的吸收机制, 以及绿原酸的代谢产物对其活性的作用,为了解绿原酸的体内过程、探讨吸收代谢与活性的相关性以及绿原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鸡树条是忍冬科植物.资源丰富,果实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疗效较好.果实中含有绿原酸[1].采用HPLC法测定鸡树条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未见报导.故此,我们对果实中绿原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绿原酸对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未致敏和致敏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绿原酸的致敏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正确评价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地位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未致敏RBL-2H3细胞和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过敏介质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法检测 Annexin V阳性细胞率.结果: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并未引起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将RBL-2H3细胞与绿原酸或双黄连致敏血清共孵育致敏后,绿原酸完全抗原再次作用于细胞,可引起细胞组胺释放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和中性红染色脱颗粒细胞率均明显增加.结论:绿原酸作为小分子物质,以半抗原形式存在,本身不具有致敏性,但它能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产生免疫原性,从而引起过敏反应.绿原酸作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一种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双黄连注射剂引起变态反应的一种致敏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 (50mm×2.1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原儿茶酸)和325 nm(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体积流量0.4 mL/mim柱温35℃.结果 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分别在3.984~159.400、1.440~57.600、1.204~48.160、1.056~42.240 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98.66%、96.76%、101.1%、103.6%.结论 UPLC分离效果及重复性好,且快速、准确,可作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罐组动态逆流提取中药杜仲叶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和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罐组动态逆流提取与传统单罐提取两种提取工艺提取杜仲叶中的总黄酮和绿原酸.所得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到干粉,对干粉进行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罐组动态逆流提取所得干粉量、干粉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总黄酮和绿原酸的提取率分别是传统单罐提取的1.70倍、1.11倍、1.35倍、1.56倍和2.30倍.结论:罐组动态逆流提取技术能更完全的提取出杜仲叶的有效成分,所得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杜仲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结构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杜仲叶结构发育与绿原酸积累的关系.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杜仲叶的结构发育.结果 在豫北地区,3月中旬杜仲叶萌动,4月上旬叶片分化完成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成熟组织.7月叶片厚度达到最大,之后趋于稳定.4月叶片绿原酸的含量为0.654%,6月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153%.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绿原酸含量不断降低,至落叶前的11月,绿原酸含量为0.483%.结论 综合分析叶片生物量和绿原酸含量,7~8月份采集杜仲叶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LC-MS分析消癌平注射液中有机酸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中有机酸成分.方法:利用LC-MS分析消癌平注射液中有机酸类成分,并通过HPLC与对照品比对验证,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共占有机酸总量的50.33%,主要分析了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质谱裂解规律.结论:有机酸主要成分为新绿原酸(7.62%)、绿原酸(10.56%)、隐绿原酸(4.64%)、对香豆酸(4.22%)等.  相似文献   

15.
贵州不同产地鱼腥草不同部位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测量鱼腥草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对鱼腥草根、茎、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根在30%乙醇浓度条件下,超声25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茎在40%乙醇浓度条件下,25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叶在40%乙醇浓度条件下,20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结论 不同产地的鱼腥草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以及不同部位的鱼腥草中绿原酸含量差异很大,为评价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润喉开音片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志辉  严道南 《中成药》1999,21(8):396-398
对润喉开音片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及苦草次酸进行了薄层定性和定量。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润喉开音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宣肺润喉饮治疗顽固性音哑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拟宣肺润喉饮(麻黄、桔梗、诃子、黄芩、建葛根、白细辛等)治疗顽固性音哑68例,总有效率97.5%。提示本方有宣肺、散寒、润喉生津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野菊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选野菊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方法 设计正交实验,以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水浴提取法最优工艺为:液固比为12:1的70%乙醇于80℃水浴提取40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质量分数达到0.35%.超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为15:1的60%乙醇预浸渍40 min,超声提取45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质量分数达到0.36%.超声法优于水浴法.结论 以该工艺提取绿原酸,保证了较高的绿原酸质量分数,优化了野菊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喉部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治疗亦较难.笔者采用宣肺通窍,疏风润喉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润喉开音颗粒对体外培养人声带小结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润喉开音颗粒治疗声带小结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临床摘取人声带小结标本进行体外培养,有成纤维细胞游出并顺利传代者视为培养成功,将成纤维细胞传至第3代后用于正式实验。体外培养人声带小结成纤维细胞随即分为润喉开音颗粒组、金嗓散结丸组及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结果:润喉开音颗粒各浓度组细胞处于G0/G1期及G2/M期细胞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处于S期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润喉开音颗粒可以将人声带小结成纤维细胞阻滞于G0/G1期及G2/M期,使DNA合成受阻,阻抑细胞的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