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中部癌的早期诊断、淋巴结转移特点和清扫范围、胃切除术式与胃中部癌疗效上的关系 .方法 分析了 15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作前后 10年的历史对比 ,用生命表法统计生存率 .结果 胃切除 12 2例 ,切除率 77.6 % ,其中根治性切除 99例 (6 3.1% ) ,姑息性切除 2 3例 (14 .6 % ) ,其余行转流、造瘘或者单纯手术探查等共 35例 (2 2 .3% ) .无 1例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率 3.14 % .总体淋巴结转移率 :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 (N1) 4 0 .9% ,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 (N2 ) 36 .0 % ,第Ⅲ站淋巴结转移率 (N3) 2 0 .3% .所有病例 1年生存率 5 2 .81% ,3年生存率 4 0 .18% ,5年生存率 32 .3% .本组胃中部癌Ⅰ、Ⅱ、Ⅲ、Ⅳ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4 6 .7%、2 9.2 %、7.4 % .前 10年Ⅰ、Ⅱ、Ⅲ、Ⅳ期胃中部癌的比例分别为 1.6 % (1/ 6 4 )、12 .5 % (8/ 6 4 )、2 8.1% (18/ 6 4 )、5 8.3% (37/ 6 4 ) ;后 10年分别为 6 .5 % (6 / 93)、2 0 .4 % (19/ 93)、39.8% (37/ 93)、33.3% (31/ 93) .总的 5年生存率前 10年为 2 3.3% ,后 10年为 4 3.5 % .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胃中部癌疗效的关键 ;胃切除术式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 (p >0 .0 5 ) ,必须结合胃中部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来选择胃切除术式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周 《医学信息》2008,21(1):43-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均出现胃远侧端肿瘤发病率降低,而食管胃交界部恶性肿瘤(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CEG)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尤其青年患者比例增大,Siege报道年龄小于30岁的患者约占CEG患者总数的35%,引起国内外医学界高度重视。在我国主要是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大小3 cm×2 cm×2 cm,表面光滑,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例1女性,77岁,因腹胀入院.胃镜检查示鳞状细胞癌,遂行全胃切除根治术.患者无吸烟史,术后随访5年,全身CT示无其他部位肿瘤;例2男性,68岁,吸烟史近40年,因呕血入院.胃镜检查示鳞状细胞癌.行胃次全切根治术,术后随访4年,全身CT示无其他部位肿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 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 ,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 :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 ,大小 3cm× 2cm× 2cm ,表面光滑 ,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 ,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 眼观 :部分胃切除标本 ,胃底部见一半球形隆起 ,表面光滑 ,切面见肿瘤位于黏膜下肌层内 ,外至浆膜层 ,大小 3cm× 2cm× 2cm ;肿块呈卵圆形 ,灰白色 ,与周围界限清晰 ,质稍韧。于小弯近贲门处浆膜下触及一圆形肿块 ,位于肌层 ,边界清晰 ,不高出黏膜 ,黏膜面无明显异常 ;肿物大小 2cm× 1 7c…  相似文献   

6.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1*汪露祥2*袁松3陈向红*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进修医师作者单位1黄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屯溪2450002西藏林芝地区医院病理科8600003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胃类癌较少见,约占胃肿瘤的0.3%,...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着重观察的4例残胃癌和14例残胃再发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癌变发生在吻合口部者占38.9%;再发癌病例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等两次手术后所见多相同或近似;两组病例的癌旁粘膜除多见萎缩性或萎缩增生性胃炎,中、重度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甚至有的移行到癌之外,可见吻合口附近粘膜呈息肉状增生,粘膜深层腺管囊状扩张或粘膜下异位腺体。文章对残胃癌与再发癌的概念、病因及早期发现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胃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外科诊疗体会.方法 报告本院收治的2例胃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中文数据库报道的胃小细胞癌的资料.结果 文献报道胃小细胞癌13例,加上本院收治的2例,共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7±12.3)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和不适9例(60.0%)、呕血和黑便3例(20.0%)、恶心呕吐2例(13.3%)以及上腹部胀满1例(6.7%).肿瘤部位包括胃窦部7例(46.7%)、胃角胃体部5例(33.3%)、贲门胃底部2例(13.3%)以及吻合口1例(6.7%).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11例以及全胃切除术4例,12例患者同时伴有淋巴结转移.除1例失访以外,其余14 例患者的预后很差,1年生存率仅为21.4%(3/14).结论 胃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根治性切除和辅助性化疗可以作为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胃肝样腺癌伴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患者男性,42岁。因上腹部不适伴黑便2月于2005年10月入院。胃镜提示贲门癌,CT示贲门癌伴肝转移,B超示肝内多发占位灶。实验室检查:血清NSE23.4μg/L(正常值0~15μg/L)。临床诊断:胃贲门癌伴肝转移,行全胃根治切除术和肝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9岁,因吞咽困难,吃饭时有哽噎感就诊.胃镜检查见距离门齿35 cm处食管下段有巨大卵圆形肿块延伸至胃贲门.肿块表面光滑,胃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和正常胃黏膜,未能钳夹到肿瘤成分.入院后行食管下段和上半胃切除,随访4个月健在.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4岁。因呕血2h于2005年2月17日入院。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行胃大部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例胃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瘤组织主要由弥漫浸润的瘤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常见淋巴滤泡形成,瘤细胞为大的卵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呈嗜酸性.免疫表型:癌细胞CKpan(+)、EMA(+)、EB(-).结论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胃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4.
15.
胃小细胞癌的光镜,电镜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胃小细胞癌(S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2例SCCS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14例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做电镜观察。结果:SCCS占化酶(NSE)、嗜铬素A(CgA),中、晚期浸润性癌占95.4%。在SCCS分型中复合型12例,纯小细胞癌6例,混合性2例。有同期胃癌的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子宫颈胃型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24~6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7例为阴道淋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7例为下腹痛,4例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眼观:13例子宫颈或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治疗下咽颈段食管癌、复发性喉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食道剥脱、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治疗晚期的下咽癌、食道上段癌和复发性喉癌共22例的疗效,其中下咽癌6例、复发性喉癌8例、颈段食管癌8例,6例行根治性颈廓清术,1例行功能性颈清术,1例同期进行右上肺转移癌切除术。21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结果 除1例在术后45d死于广泛性脑梗死外,余21例术后随访1—8年,其中随访1年,全部存活;随访2年,存活20例;随访3年,存活15例;满5年随访的12例中,7例存活,2例失访,术后并发咽漏2例。结论 胃代食道咽胃吻合术是治疗下咽癌、颈段食管癌和复发性喉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印戒细胞癌癌旁粘膜球样异型增生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使用粘液组织化学和AgNOR银染色方法,观察了胃印戒细胞癌癌旁粘膜的球样异型增生。从110例(34例印戒细胞癌,76例含印戒细胞的其他类型癌)中检出28例存在球样异型增生(25.5%),其中4例可见球样异型增生与癌移行。认为球样异型增生是胃印戒细胞癌发生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胃肿瘤WHO分类中,仅将类癌和小细胞癌包括在神经内分泌(NE)肿瘤中,尽管它们在组织学和预后上差异较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肿瘤是非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而且在普通型胃腺癌中可见数量不等的NE肿瘤细胞。根据伴有异质性成分的肿瘤其组织学分类应以其主要成分和(或)去分化成分为基础的原则,这类肿瘤实为非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为了明确这类暂名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作者对2835例切除的胃癌进行了组织学复习和免疫组化CgA和(或)Syn染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双重染色内镜为例探究分析应用胃肠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8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进行内镜下双重染色及相关病理检查,而对照组仅通过经验性活检取材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观察组食道早癌、胃早癌及结直肠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4.38%、66.67%、78.26%显著高于对照组各检出率56.10%、45.00%及46.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0.05)。结论胃肠镜技术室消化道早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检出率也随之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