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病人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方法 对 4 2例肺切除术病人 ,于术前及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测定肺动脉 (PA)、主动脉 (AO)、左心房 (LA)、右心房 (RA)及左心室 (LV)、右心室 (RV)内径 ,左、右心功能等相关参数 ,并进行术前后对比分析 .结果 术后右心参数 :射血前期 (PEP)、射血期 (PE)、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增高 (p<0 .0 5 ) ,RA、RV、PA内径未见改变 .左心参数 :LA较术前小 (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 (EF)、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有所下降 ,心输出量 (CO)有所升高 .结论 肺切除术对右心功能、肺动脉压影响较明显 ,对左心功能的影响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钟海波  曾瑜  汪得喜 《医学信息》2008,21(8):1362-1363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t pulmonlale,CCP)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老年慢性肺心痛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并与肺动脉压(PASP),右室内径(RD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慢性肺心痛患者血清pro-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右室内径成正相关,与LVEF水平及PaO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痛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升高,可能与缺氧、肺动脉高压(PAH)及LVEF等因素有关:对肺心痛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鉴别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驻平原官兵急进高原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急性高山病(AMS)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42名健康青年男性官兵进入高原前及快速进入高原后(3 658 m,3 d)的心脏功能,同时观察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进入高原后AMS的发病情况。结果:与进入高原前相比,青年男性官兵急进高原后,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减小,右房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减小,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内径显著增宽,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心输出量显著增多,肺动脉收缩压及平均肺动脉压显著增高,二尖瓣E峰流速显著降低(P0.05)。进入高原后,42人中有15人发生AMS(AMS组),27人未发病(non-AMS组)。比较2组官兵在平原的心功能发现,AMS组的主动脉窦部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non-AMS组,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non-AMS组。比较2组官兵进入高原后的心功能发现,AMS组左房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小于nonAMS组(P0.05)。AMS评分与进入高原前的心输出量呈显著负相关性(r=-0.3814,P0.05)。结论:青年男性官兵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后,右心功能受损合并左心功能代偿;在平原运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输出量的检查有助于AMS易感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人工腱索二尖瓣形成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单独成形环,25例)和人工腱索组(成形环+人工腱索,2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前、出院前、术后1年心脏彩超测量结果,评价手术疗效,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出院前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内径(RV)、右心房内径(RA)、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及术后12个月LAD、LVEDD、RV、RA、MRA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前LAD、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LVEF、RV、RA及M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12个月LAD、LVEDD、LVES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人工腱索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12个月LVEF均高于常规组,而术后12个月RV、RA、MRA均低于常规组(P 0. 05)。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12个月二尖瓣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疗效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人工腱索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12个月生存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全胸腔镜下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术可有效改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阻抗图及二维彩色环反映甲亢右心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价值.方法采用肺阻抗法检测60例甲亢及80例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FT3、FT4、TSH测定值做相关对比.结果甲亢肺阻抗图中各参数:肺血流灌注波幅(Hs)、快速射血速率(Cdz/dtmax)、快速射血指数[C/(B-C)]、心率(HR)、Ⅰ环和总环均增大,射血期(B-Y)和快速射血期(B-C)均缩短,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HR和(B-C)与FT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肺阻抗图各指标参数,特别是HR、(B-C),可客观敏感无创地综合反映甲亢对右心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2小时内,左,右心室舒缩性能、泵功能及肺循环压力和阻力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扎LAD所造成的心肌缺血范围占左心室(LV)重量的35.2±1.4%。LAD结扎后,依次出现LV舒缩性能、肺动脉压、左、右心室泵功能、LV收缩性船、右心室(RV)舒张性能和肺血管阻力的改变,而RV收缩性能则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较大范围的LV心肌梗塞(MI)早期,LV功能降低可直接导致RV舒张性能降低,还可直接和通过肺循环压力和阻力升高间接使RV泵功能降低。但对RV收缩性能无明显影响。因子分析提示,LV收缩性能与两心室泵功能的改变是LVMI后心功能改变的主要方面;依次为两心室舒张性能和肺循环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血浆脑利钠肽浓度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与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LVSD)及舒张内径(LVED)、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47例患者测定血浆脑利钠肽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及舒张内径、左房内径。结果547例患者BNP值均数为(558.5±838.08)pg/ml。有305例做了心超检查,其中测EF值304例,作E、A峰比较214例,窦性心律388例,房颤者154例。病情恶化29例,好转512例。LGBNP(BNP值以10为底的对数值)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及舒张内径、左房内径、心功能显著相关;在房颤和窦性心律的病人中LGBNP相关不显著。在病情好转及恶化的病人中LGBNP相关显著。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右心室Tei指数监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2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4.5岁。于PEA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量右心室Tei指数,并与对应检查时间点右心导管测量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及右心排血量(RCO)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术前患者右心室Tei指数增大(0.82±0.25),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Tei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小(0.48±0.30;P0.01)。右心室Tei指数与PVR之间呈正相关(P0.001),与mPAP及RCO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可以应用右心室Tei指数这一无创性检查参数监测PEA术前及术后CTEPH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 CT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 PE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本组2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大致正常者6例;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段血栓8例;间接征象提示右心负荷过重15例(包括8例直接检出血栓者),均有右心扩大的表现,其中右室内径(30.7±5.4)mm,右房内径(59.4±6.6)mm.彩色多普勒观察到三尖瓣返流16例,检测其返流速度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增高15例,收缩压均高于40 mmHg.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中央型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可以显示血栓发生的部位.对周围型(肺段及远端分支)肺栓塞虽然不能直接做出诊断,但根据右心扩大、三尖瓣返流及肺动脉高压等间接征象,可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提供佐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BNP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56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于术前、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分别测量血浆BNP浓度,分析术前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围手术期BNP浓度变化趋势。结果:心瓣膜疾病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5)。术后BNP浓度急剧上升,24h达峰值(P<0.01)。术后3~7天明显下降,但仍略高于术前水平,术后14天明显下降且低于术前水平。结论:术前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状况明显相关,BNP浓度越高,心功能越差。术后早期BNP浓度快速升高,后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右室间隔起搏及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重构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曾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63例,其中右室间隔起搏组共32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共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起搏器植入术前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较右心室间隔部组升高(P<0.05);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术后1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更能保证心室正常的电活动顺序,且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背景:B型脑钠肽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重要的血清标志物,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层的重要因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前后B型脑钠肽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行冠脉旁路移植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 50%心功能正常患者13例;左室射血分数< 50%心功能不全患者17例。观察患者移植前1 d、移植后7 h、移植后1,3,5,7 d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趋势,分析移植前后B型脑钠肽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与结论:左室射血分数≥ 50%组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左室射血分数< 50%组;组内比较移植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显著高于移植前(P < 0.05或P < 0.001)。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B型脑钠肽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呈正相关(r=0.61;r=0.34;r=0.67);与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呈负相关(r=-0.75;r=-0.70)。患者移植后B型脑钠肽峰值浓度与出院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2;r=0.70;r=0.45)。结果说明冠心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血浆B型脑钠肽质量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准确反映冠脉旁路移植前后的心功能状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阻抗图及二维彩色环反映甲亢右心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价值.方法采用肺阻抗法检测60例甲亢及80例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FT3、FT4、TSH测定值做相关对比.结果甲亢肺阻抗图中各参数肺血流灌注波幅(Hs)、快速射血速率(Cdz/dtmax)、快速射血指数[C/(B-C)]、心率(HR)、Ⅰ环和总环均增大,射血期(B-Y)和快速射血期(B-C)均缩短,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HR和(B-C)与FT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肺阻抗图各指标参数,特别是HR、(B-C),可客观敏感无创地综合反映甲亢对右心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发生多系统改变, 极易危害人体健康. 本文应用γ心功能仪及放射免疫分析观察老年性甲亢患者左心功能主要参数射血分数(EF)、平均射血率(ER)、相对心排量(RCO)、平均充盈率(FR)、高峰充盈率(PFR)、高峰充盈时间(TPFR)及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甘胆酸(CG)、酸性铁蛋白(AIF)浓度变化, 发现极大部分老年性甲亢患者左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伤, 且心脏功能损伤与肝脏功能损伤程度呈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法乐四联症心肌纤维肥大的程度对心功能与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 80例法乐四联症患者右室流出道心肌组织切片改变观察及心肌纤维直径测定 ,结合临床术前彩超测定心功能参数以及右心导管测定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心肌纤维肥大程度与心功能指标有一定的关系。一部分四联症病例心肌纤维发生增生肥大 ,肥大的程度对射血分数无影响 (P >0 0 5 ) ,但与心肌每搏量和年龄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P <0 0 1) ,并对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法乐四联症心肌纤维形态改变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提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早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球囊扩张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建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动物模型,探讨肺血减少时远端肺血管形态学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出生1~2个月的幼猪20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6):右胸小切口制成一过性肺血减少;轻度-中度肺动脉狭窄组(T1组,n=7):经右心房表面送入球囊扩张器,行人工房间隔造口+肺动脉Banding环缩术,控制收缩期肺动脉环缩处压差(Trans-PABP)为20~30 mmHg;重度肺动脉狭窄组(T2组,n=7):术中Trans-PABP≥30~50 mmHg.三组于术后2个月取右肺中叶外侧段1.0 cm×0.8 cm×0.8 cm大小的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远端肺细小动脉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含量.结果:T1、T2组行房间隔造口+肺动脉环缩术均获成功.术后2个月,T1、T2两组肺细小动脉内径均大于C组(P<0.05),肺细小动脉数目(NAPSC)均少于C组(P<0.05).血清bFGF 、MMP-2含量,T1、T2两组较C组升高(P<0.05),而C组手术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幼猪,肺组织细胞外基质发生构型重建,肺细小血管发育不良或退化,其发生基质重塑的基础是肺血减少时引起一系列酶和细胞因子等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人气管和主支气管各种解剖径线的长度与角度.方法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法测定300例成年健康体检者锁骨胸骨端水平气管内径、锁骨胸骨端水平到隆突的气管长度,左、右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支气管内径与长度,以及左、右主支气管长轴与矢状面的夹角.结果男性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内径与长度,以及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内径均大于女性,而女性左、右主支气管长轴与矢状面夹角均大于男性(p<0.05或0.01).成年人与老年人上述各解剖径线值差异无显著(p>0.05).左主支气管内径值与右主支气管内径值呈高度相关,且分别与气管内径值和身高呈高度相关(p<0.01).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法测定国人气管、左和右主支气管径线值,获左、右主支气管内径值与患者身高和气管内径测量值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其左、右主支气管内径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蒽环类药物(ATC)对左右心功能均有损伤.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淋巴瘤患者经ATC化疗后右心系统亚临床功能的改变.方法 74例采用ATC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4、6周期后行常规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右心房(RA)及右心室(RV)舒张末面积(EDA)、收缩末面积(ESA)和RV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RV射血分数(EF);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获得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晚期峰值速度;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E)技术分析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峰值应变率.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淋巴瘤患者化疗2、4周期后所有参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应用TDI及2DSTE所得的各项参数变化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AEDA((6.6±1.9)cm2 vs(7.7±2.4)cm2)、RAESA((8.8±2.5) cm2 vs(10.8 ±2.8) cm2)、RVEDA((14.1±3.4) cm2 vs (16.2±3.7) cm2)、RVESA((7.9±1.9) cm2 vs (9.0±2.2) cm2)在化疗6周期后显著增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74,P=0.004;F=7.515,P=0.000;F=4.955,P=0.002;F=4.228,P=0.006);与此同时,RVEDV((29.8±10.5) ml vs(37.0±12.7) ml)、RVESV((12.7±4.4) ml vs (15.0±5.2) ml)明显增大,RVEF((59.4±5.8)%vs(56.4±5.8)%)显著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68,P=0.002;F=2.829,P=0.039;F=3.961,P=0.009).化疗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早期无创评估ATC所致有心系统亚临床功能损害.ATC致右心系统损伤首先表现为形态学改变;此外,RVEF有望成为评估ATC所致右心功能损伤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PDA合并MR的患者12例。分别于动脉导管结扎术后1周、3个月和1年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左室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MR/LA)的变化。结果:12例术前诊断PDA合并中、重度MR患者均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3月后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MR/L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LVEDD术后1年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中重度功能性MR的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病人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 ,回顾性分析心内科69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11例 ,正常血流病人58例。结果无复流和正常血流病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梗死前心绞痛、侧枝循环、TIMI血流0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酸磷酸肌酶峰值、ST段重新抬高、Killip心功能分级和室壁运动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血流病人术后4周室壁运动增强,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指数增加(P<0.05) ,而无复流病人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4周 ,正常血流和无复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射血分数,心指数,每搏指数增加(P<0.05) ,正常血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容积减少(P<0.01) ;无复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左心室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容积增加(P<0.01)。结论冠脉无复流病人的心肌损害严重 ,梗死或频临坏死的心肌范围广泛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左室扩张和重构 ,舒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