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0眼儿童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24个月,40例40眼眼内感染全部控制。24眼视力改善(60%),4眼眼球萎缩。其中视力≥0.5者3眼,0.3~0.4者7眼,0.1~0.2者9眼,0.02-0.08者12眼,光感~手动5眼,无光感4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早期诊治是挽救眼球和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仇许玲  卢奕 《现代医学》2001,29(1):35-36
目的评价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59眼)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施行玻璃体腔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31眼视力高于指数,占52.5%;15眼恢复有用视力(达到或超过0.05),占25.4%。结论玻璃体腔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仇许玲  卢奕 《铁道医学》2001,29(1):35-36
目的 评价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9例(59眼)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施行玻璃体腔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31眼视力高于指数,占52.5%;15眼恢复有用视力(达以或超过0.05),占25.4%。结论 玻璃体腔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丙羟基泼尼松龙(TA)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其中行玻璃体切除并TA和万古霉素玻璃体腔内注药11例(Ⅰ组),玻璃体切除并万古霉素玻璃体腔内注药11例(Ⅱ组)。术前视力无光感至眼前指数。对比两组术后1周视力、炎症消退时间等。结果:术后1周患眼视力无光感至0.3,20眼(90.9%)术后1周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Ⅰ组11眼中10眼有效(90%),Ⅱ组11眼中5眼有效(4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炎症反应消退时间Ⅰ组为(4.38±1.95)d,Ⅱ组为(6.83±1.97)d,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2眼中,术后有5眼高眼压,2眼假性前房积脓,无严重其它并发症。结论:TA玻璃体腔注射在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对该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9630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住院患资料,分析术中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对急性化脓性眼内炎的预防作用,眼内炎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术后发生眼内炎共2例,发生率为0.021%;该2例患通过前房冲洗、经睫状体平坦部后段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眼内炎得到控制,术后均保存了眼球及视力。[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作术后急性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很低;对于发生眼内炎的患,及时的前房冲洗,后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可挽救眼球,并保存一定视力  相似文献   

6.
62例儿童眼内炎临床特点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儿童眼内炎62例62眼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就诊时间、感染类型、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等。结果除4眼放弃治疗外,所有病例炎症都得到控制。视力记录完整的46眼中,Ⅰ组(玻璃体腔注药+玻璃体手术25眼)视力改善15眼,稳定9眼,减退1眼,Ⅱ组(单纯玻璃体手术12眼)视力改善9眼,稳定3眼,Ⅲ组(单纯玻璃体腔注药9眼)视力改善2眼,稳定7眼。经Mann-Whitney t检验,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手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手术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眼内炎由于其自身特点,单纯玻璃体腔注药效果欠佳,一经诊断明确,应立即行玻璃体手术,多数患儿的炎症得到控制,视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急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自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9630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术中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对急性化脓性眼内炎的预防作用,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术后发生眼内炎者共2例,发生率为0.021%;该2例患者通过前房冲洗、经睫状体平坦部后段玻璃体切除术及玻璃体腔内注药治疗,眼内炎得到控制,术后均保存了眼球及视力。【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急性化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很低;对于发生眼内炎的患者,及时的前房冲洗、后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可挽救眼球,并保存一定视力。  相似文献   

8.
张键  蔡方荣 《中外医疗》2012,31(8):16-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治疗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A组,37例)与单纯性玻璃体内注药治疗(B组,35例)眼内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眼内炎的总有效率为86.49%,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仅13.51%;B组治疗眼内炎其总有效率为65.71%,而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4.28%。结论一旦发生眼内炎应立即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有条件应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及时的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窥镜引导下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伴有严重屈光介质混浊的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并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患者共14例14只眼,通过眼内窥镜引导行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等手术,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窥镜引导下闭合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0G玻璃体切除手术,11例患者一次手术后炎症得到控制,角膜水肿减轻,3例患者炎症复发,其中2例依据药敏结果再次行玻璃体切除及玻璃体腔注药术,1例行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充填术,术后炎症均得到控制。术后随诊2~9个月,未见炎症复发。其中1l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5例矫正视力〉0.1,其中有2例患者最终眼球萎缩。结论眼内窥镜扩展了玻璃体切除术的适应范围,对于伴有严重角膜混浊的眼内炎患者亦町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1例外伤性眼内炎患儿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的方法,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儿均有效地控制了感染,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5.7%,眼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应强调早期治疗,采用此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先锋必玻璃体腔注入治疗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以取代庆大霉素在眼科的应用。方法 :①将 5mg、10mg及 2 0mg先锋必分别注入 14只兔眼玻璃体腔 ,在不同的时间 ,摘取眼球 ,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兔眼视网膜的组织学改变。②收治 30例化脓性眼内炎患者 ,使用先锋必 10mg/0 .1ml经玻璃体注入部分病例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结果 :5~ 10mg先锋必对兔眼视网膜无组织学影响 ,2 0mg先锋必对兔眼视网膜的损害仅局限在光感受器外段。结论 :10mg先锋必是玻璃体腔注入治疗眼内炎安全而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6
月选取进行玻璃体手术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患者33 例(33 只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组(IVB组)和非玻璃体腔注
射贝伐单抗组(非IVB组)。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剥除黄斑前膜,IVB组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注入贝伐单抗
1.5 mg。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光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术后随访3~
14个月(平均6.5个月)。收集两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未见眼内感染、出
血等并发症。15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贝伐单注射术,18只眼进行了玻璃体手术膜剥离。随访毕,最佳
矫正视力变化IVB组视力提高者11只眼,约占73.3%,非IVB组视力提高者13只眼,约占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27);中心凹处黄斑厚度变化,IVB组平均降低143±62 μm,非IVB组平均降低96±28 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564,P<0.01)。结论玻璃体手术膜剥离联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黄斑形态结构恢复,但对视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
其在临床推广运用有待于长期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Ⅵ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1例(48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广泛眼内光凝术、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41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占85.41%,4只眼视力术后无变化,占8.33%,3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略下降,占6.25%.随访时间为1~24个月,手术并发症少.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广泛眼内光凝术、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手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Ⅵ期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月~2003年8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外伤性眼内炎病人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炎症得到控制,17例术后视力不变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眼球萎缩,无1例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手术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76例85眼,依据术前是否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将患者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手术治疗组.联合药物治疗组41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5~7 d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0.5 mg/0.05 mL;单纯手术治疗组4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术中出血、电凝止血、填充物类型、术后玻璃体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平均手术用时、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术中出血、应用电凝止血频率、术中硅油填充率、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70.55±23.08)min、12.20%、19.51%、17.07%、34.15%、4.88%、(0.374±0.211),单纯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9.57±28.86)min、50.0%、65.91%、43.18%、65.91%、18.18%、(0.263±0.1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电凝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降低硅油填充率以及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最终提高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双线性带灌注的玻璃体切割器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植入IOL的疗效.方法经巩膜隧道切口,彻底清除脱入前房的玻璃体及混杂在一起的晶体皮质,尽量保护好残留的晶体后囊膜、前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18例18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8例18眼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其中0.1以下为3眼,0.1~0.3为9眼,0.3~0.5为4眼,0.5~0.8为2眼,经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视力恢复的情况与角膜穿通伤及眼后段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伴有其它眼部损伤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巩膜视网膜下液引流及冷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3期Coats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l例(11眼) 3期Coats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16岁;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3A期Coats有7眼(部分视网膜脱离),3B期Coats有4眼(完全视网膜脱离)。所有患眼接受经巩膜视网膜下液引流及视网膜异常血管冷凝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主要疗效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随访11 ± 3月。随访结束时11例患者中,视力提高8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检查不配合1例;3A期患者术后视力(1.10±0.50)较术前视力(1.81±0.95)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96, N=7)。新发生斜视1例(患者年龄小视力差);9例视网膜达到完全复位,2例仍有局限视网膜脱离,随访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巩膜视网膜下液引流及冷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一种有效治疗3期Coats病的方法,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高,能有效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共108只)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共53只患眼)以及对照组30例(共55只患眼),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C3F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并发症发生、复发率情况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共有45只患眼视力提高,视力不变有8例,无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率为94.34%;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1个月提高者有34例,视力不变者有21例,无视力下降,患者术后半年视力恢复率为76.36%.治疗后观察组中心凹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HRD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硅油充填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及中心凹厚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16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结果:随访3~6个月,16眼中12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有效率为74.9%。有光感以上的10眼中9眼视力有提高;无光感的6眼中3眼视力有提高(P=0.118)。伤后3~7天手术12眼,术后视力有改善的10眼;伤后>7~16天手术4眼,术后视力改善的1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具有视野清晰,无需开颅,侵袭性小,头面部不遗留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前无光感或伤后较长时间者,也不应该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