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重症肺炎患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监测的临床意义吴伟张秋燕1孙长福2(第一临床学院急诊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心脏收缩时间间期重症肺炎常累及患儿的心血管系统。本文就其心脏收缩时间间期进行监测,以探讨重症肺炎对患儿心脏功能的影响。1对象与...  相似文献   

2.
对6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研究,以了解左室功能。结果:心内分流的法乐氏四联症、室缺及房缺均表现为PEPI延长、LVETI缩短和PEP/LVETI增大,反映左室功能降低。心外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ICTI明显缩短,反映后负荷减小,PEP/LVETI稍增大,提示左室功能降低不明显,这些特征有助于动脉导管未闭与心内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79例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雪珍  李辰佳  池琼 《安徽医学》2005,26(5):423-42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修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方法对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修补术后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并初步讨论发生机理。结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易发生以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的心律失常,同时室缺修补术后发生的机会较多。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及局部手术创伤有关,术式选择及术后监测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对36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术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结果本组36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需转ICU监护,住院时间短。结论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低海拔地区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临床指标和短期预 后,以探讨其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 术的来自西藏自治区(X组)和湖南省(H组)的患儿各7例。比较两组患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围手术期血流动 力学、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 结果: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患儿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无明显差异,X组患儿肺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 (P<0.05)。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X组患儿更长(P<0.05)。 血清NT-proBNP水平X组患儿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低海拔地区行先天性心 脏病矫治手术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术后心功能不全风险仍高于低海拔地区 患儿,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6.
用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30例正常人和37例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室收缩时间间期,并与心导管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右室收缩时间间期与肺动脉收缩压呈高度相关,肺动脉高压与正常肺动脉压间右室收缩时间间期差异极为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术后铁蛋白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转流(CPB)下心脏手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于阜外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1例,根据入选患儿术后24 h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分组:高铁蛋白组(n=94,铁蛋白≥165μg/L);低铁蛋白组(n=307,铁蛋白165μg/L),分析不同铁蛋白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术后24 h血清铁蛋白和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高铁蛋白组患儿的年龄、体重和CPB最低血压显著低于低铁蛋白组;而术前铁蛋白、RACHS评分、转机时间、阻断时间、血制品用量以及术后24 h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高于术后低铁蛋白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高铁蛋白组患儿较低铁蛋白组患儿出院概率低, HR值为0.436(95%CI:0.318~0.598;P0.001)。结论 CPB下心脏手术患儿术后早期铁蛋白水平与术后住院时间具有独立相关性,提示患儿术后早期铁蛋白检测可能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近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11-32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应用临时起搏器的观察护理。方法2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手术结束后心脏复跳过程产生心动过缓、异位节律及房室传导阻滞而应用临时起搏器,分析术前护理、临时起搏器护理、体位安置护理、应用药物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皮肤护理、并发症预防以及加强健康宣教等情况。结果21例患儿应用临时起搏器时间为4 d~15 d,平均(6.1&#177;1.9)d;2例在停用19 h后发生心率缓慢后而进行二次开启,1周后逐渐撤除;1例患儿由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必须配备永久性起搏器,其余患儿均恢复自主心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后正确应用临时起搏器,可有效避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暂时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率而损伤心脏功能,为患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米达唑仑静脉注射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患儿的镇静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患儿采用单次静脉注射米达唑仑0.1mg/kg的方法,记录用药前、后病儿的Ramsay评分和监测血液动力学参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评价其对心脏直视术后患儿的镇静效果和血液动力学影响。结果:25例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用药前后Ramsay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SBP及DBP于用药后10min明显下降(P〈0.001),其中5例达低血压标准,需加快输液提高血压;15min后血压开始回升,60min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心率变化不明显(P〉0.5)。结论:米达唑仑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术后患儿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即使是小剂量米达唑仑亦可引起明显的低血压,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儿使用时应小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 10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83例(7.5%).单因素分析术前年龄、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功能、心胸比率、血浆清蛋白浓度,二次体外循环,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小于6个月患儿、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术后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早干预,减少呼吸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在重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2011年行心脏直视术患儿18例,对所有患儿术后进行腹膜透析。结果经过腹膜透析,死亡3例,死亡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15例滤出一定量多余水分,在3~5d腹膜透析后尿量恢复正常,纠正了酸中毒、高血钾、低氧血症,最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治愈。结论重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应及时进行腹膜透析,可以纠正多种术后并发症,使患儿早日康复,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访21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21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确诊率为95.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价值非常重要,较心脏导管检查更安全,无创,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脏术后脑利钠肽(BNP)与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心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术后BN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0例先心病患儿心功能按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分为A、B、C组,取同期腹部手术患儿2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术后24h血清BNP含量,测定实验组术后24hcTnI水平,用PICCO监测实验组患儿术后24h心排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同时记录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呼吸机辅助时间、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先心病组患儿术后24h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与CI、呼吸机辅助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有显著相关性。BNP水平与cTnI、ELWI、室性心律失常关系不确切。结论:血清BNP能准确评价先心病术后心功能水平,可以用于心脏手术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何伟兰 《当代医学》2009,15(32):44-4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3天内经鼻气管内吸痰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抗菌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患儿肺部感染明显减少,术后应用抗菌素时间短。结论小儿心脏术后3天内经鼻气管内吸痰可明显减少肺部感染,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KI行PD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存活组及死亡组,观察PD治疗前两组开始透析时间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PD治疗后患儿血钾、血肌酐及中心静脉压均有改善(P<0.01),死亡组开始腹膜透析时间明显延后(P<0.01).结论 PD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年龄及开始透析时间可影响患儿预后,尽早开始PD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郭奉萍 《中外医疗》2012,31(1):131-13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4例采用心理干预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心脏手术常规护理的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术后的反应性、配合治疗程度及术后进食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精心的心理护理及宣教,能有效消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焦虑、担心情绪,使患儿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利于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开展儿童心脏手术 15例。在对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 ,儿童尤其是幼儿由于自控能力弱 ,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差 ,术后应仔细观察 ,加强监护 ,以防意外。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患儿中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3~ 9岁 ,平均 5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6例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6例 ,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3例。术后带气管插管时间 2~ 6h ,平均 4h。2 典型病例  例 1,女性 ,5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患儿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房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后肺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中低温低流量的灌注技术,对照组应用浅低温高流量的灌注技术。记录每组的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并行时间,术后进行肺、肾功能的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并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的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婴儿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中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能够满足组织的血流灌注,减少回流保持术野的清晰,方便心内畸形的纠治,且未增加术后肺、肾功能的损害,为临床开展婴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术后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侯兴清 《吉林医学》2010,(30):5406-540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儿术后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疏解,除2例病情严重死亡外,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不良情绪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增加患儿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