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对安装底座类零件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采用Solidworks自动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然后用SolidCAM插件中的CAM功能模拟刀具的加工路线和零件的加工过程,生成G代码,最后导入斯沃仿真软件中实现了动态仿真加工.结果表明,利用SolidCAM的数控辅助加工,可以加快编程速度,能较好地满足精度的要求,提高了加工质量和设计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含有Ⅲ级杆组的高级机构应用优秀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2007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使用Solidworks2007中的运动仿真插件CDSMOSMotion等对该实例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构件的运动和动力特性.仿真结果证明该仿真分析方法简便可行,提高了机构的设计效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蜂窝状表面微坑低频振动冲击加工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频振动冲击在缸套内表面形成分布规律和结构参数可控的微坑加工方法,提出了利用位置敏感器件(PSD)为核心构成在线二点法的刀杠位移检测系统,并将检测出来的实际参数传递给计算机,计算出刀杆位移的修正位置和修正余量,由伺服电机驱动刀具对表面微坑进行低频振动加工.该方法使微坑加工过程变得平稳,显著降低了由于振动引起的噪声,微坑分布和结构参数可控,且所有微坑均匀分布、相互独立,有效保证了微坑加工深度.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仿骆驼机械足,可应用于四足步行机器人。首先介绍了四足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根据骆驼足在沙地、软土地行走的功能特点,设计出仿骆驼足运动机构,并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运用Solidworks对仿生机构进行建模,并通过Adams和Solidworks对建立的模型进行动力学与静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仿生机械足可以很好地模拟骆驼足的功能并保证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工程陶瓷引弧微爆炸加工的工作原理,建立了高速摄像试验系统对微爆炸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过程、外观形态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微爆炸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原理.对氮化硅陶瓷和氧化铝陶瓷冲击蚀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高速摄像观测,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冲击蚀坑的截面形貌,得到了陶瓷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火花放电和稳定等离子体射流2个阶段,等离子体射流的直径随着电流值的增大而增大,冲击蚀坑直径随着加工时间逐渐扩展.氮化硅陶瓷加工时升华分解,蚀坑表面覆盖一层结构疏松的变质组织,在亚表面上有横向裂纹形成;氧化铝陶瓷加工时直接熔化,表面变质层成分为非晶体玻璃相.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电动注塑机双曲肘合模机构,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全电动注塑机曲肘合模机构进行了三维建模,并通过Solidworks与Ansys数据接口导入An—sysWorkbench中,利用AnsysWorkbench对合模机构的关键零件曲肘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得到了曲肘的应变、应力数据结果,为曲肘合模机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移相控制原理,详细说明了美国Unitrode公司的控制芯片UC3875,并采用移相控制芯片UC3875设计了智能超声电源的功率输出控制系统.缸套内表面微坑超声加工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功率输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超声电源输出功率的改变,满足表面微坑超声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微坑织构对球头铣刀片的应力与变形的影响,利用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钛合金TC4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X、Y、Z方向的切削力.将切削力施加在球头铣刀片相应的接触区域上,借助ANSYS进行静力仿真,分析了微坑织构对球头铣刀片结构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优化织构参数.结果表明,微坑织构可以增大铣刀片的等效应力,并减少铣刀片变形;织构参数对结构强度影响顺序为:间距直径距刃深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些往复换向运动机构在机械传动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噪声、振动和冲击等,对不完全齿轮换向机构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通过三维设计制图软件Solidworks对此机构进行实体建模,并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分析,再利用ADAMS软件对其运动学的仿真进行分析,使其输出轴实现自动正反向连续交替转动.结果表明:设计的不完全齿轮式自动换向器性能优良,不仅大大降低了机械往复运动中的常见问题,而且具有传动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对未来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研究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望广范应用于各种需要自动换向的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10.
在液压挖掘机平台上开发夯实打桩辅助功能过程中,设计了夯实打桩作业机构的轨迹控制系统。通过Solidworks建立工作臂三维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完成垂直击打行程的初步测算;设计轨迹控制系统,建立轨迹控制和位移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样机实际作业,检验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行车接头对焊机焊接过程的进行采用凸轮机构控制,焊接过程由凸轮的外廓形状所决定。常用的凸轮工作部分径向尺寸是变化的。本文通过对自行车接头的分析和试验,提出设计工作部分等半径凸轮的方案。使得凸轮的设计、加工和维修都大大简化。该对焊机所焊接的自行车接头质量超过国内某些名牌自行车所用的接头。  相似文献   

12.
弧面凸轮分度机构广泛应用于现代自动机械。ATC装置中的弧面分度凸轮的工作廓面复杂.而且是不可展曲面.难于设计和精确制造.应用CAD软件Pro/E,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设计弧面分度凸轮。同时利用Pro/E的运动仿真功能.检查机构的设计缺陷,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弧面凸轮分度机构广泛应用于现代自动机械。ATC装置中的弧面分度凸轮的工作廓面复杂,而且是不可展曲面,难于设计和精确制造.应用CAD软件Pro/E,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设计弧面分度凸轮。同时利用Pro/E的运动仿真功能,检查机构的设计缺陷,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三缸单作用恒流量往复泵中凸轮机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三缸单作用恒流量往复泵动力端采用特殊廓线的凸轮传动机构取代传统往复泵的曲柄连杆机构,使柱塞产生等加速-等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从而使输出流量与压力无波动,理论上流量不均度为零,大大改善了往复泵的运动与动力特性。凸轮机构是恒流量往复泵中关键部件,它的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实现恒流量输出特性。主要阐述了恒流量往复泵中凸轮理论廓线与实际廓线的设计,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方程式,为这种特殊廓线凸轮的设计、制造给出了理论依据。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凸轮机构的结构设计以及延长凸轮机构使用寿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研制具有自知识产权的新型多臂开口装置,将PLC技术运用于液压电子开口装置的开发设计中,采用液压传动综框运动,取代传统的凸轮、连杆传动方式,采用PLC技术进行控制综框的升降规律,均为国内外首创。该研究成果为我国织机的开发研制和技术改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C++6.0和Pro/toolkit开发了三片式平行分度凸轮的专用CAD系统。其主要思想是将全部的设计过程封装到系统内部,用户只需在界面上输入平行分度凸轮机构的必要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即可得到所需尺寸的平行分度凸轮及其它零件的图形。该系统实现了三片式平行分度凸轮快速、准确的动态设计,可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降低生产试制成本。  相似文献   

17.
修正对数螺线回零凸轮轮廓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修正对数螺线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设计计算的方法。与传统的对数螺线相比,用这种新型螺线作为回零凸轮的轮廓曲线,具有传动灵活、生产中实用性强的优点。这种新型曲线的凸轮在生产中已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滚珠型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在预紧状况下工作,预紧改变了机构的传动性能,预紧量决定了预紧力.针对单圆弧和双圆弧2种滚道截形的弧面分度凸轮,分析了调整中心距和增大滚珠直径2种预紧方法对凸轮机构压力角的影响;从分析机构弹性变形出发,讨论分析了预紧过程中每个构件的变形以及预紧调整量与预紧力、变形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预紧量一定的情况下,在整个分度期内产生的预紧力是变化的,预紧量和预紧力为非线性关系.分析对机构的安装、凸轮的设计和制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叙述了凸轮制造中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分布式软硬件系统的技术方案。分析了凸轮测量仪的测量头和凸轮磨的砂轮大小对加工凸轮的影响及接刀痕产生的原因,提出进行数据修正的方法,对升程的离散数据进行了三次样条拟合与插值,既有效地消除接刀痕,又使误差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加工的凸轮完全符合加工要求,通过了和母轮的同步测试。  相似文献   

20.
A new type of parallel indexing cam mechanism is discovered.The composition of the cam profile is proposed and the formulas of the mechanism parameters are established by synthesis of its configuration and size.The equations for working pro- file and pressure angle of the cam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inverse model and the derivative of pitch curve of cams.An example is given and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available to design the new mechanism using the derived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