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tRh_(13)/Pt热电偶是一种新型热电偶,我国六十年代初开始研制,与PtRh_(10)/Pt热电偶相比,其热电动势较大,灵敏度高,是美、英、日等国广泛使用的一种标准型热电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将PtRh_(13)/Pt热电偶定为七种标准型热电偶中的一种,即R型热电偶。随着我国使用PtRh_(13)/Pt热电偶的数量日增,1979年已制订颁布了工业标准(GB1598—79)。为便于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进出口设备的测温配套,近两年来,我国生产的PtRh_(13)/Pt热电偶已逐渐靠近IEC标准。为了考核它的热电动势—温度特性与IEC  相似文献   

2.
李承轩  容平 《贵金属》1991,12(2):41-46
1.前言 Pt—13Rh/Pt是国际通用的8种标准型热电偶之一,于1922年投入使用。其热电势值和灵敏度最高,性能与Pt—10Rh/Pt热偶相似。自1922年以来,科技工作者对其广泛研究。1968年由美国4家工厂、英国3家工厂提供偶丝,由美国标准局(NBS)、英国物理研究所(NPL)和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RC)共同研制它的新分度表。197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NBS、NPL和NRC共同研制的新分度表推荐为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3.
PtRh_(13)-Pt热电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热电偶,它与PtRh_(10)-Pt热电偶相比较有两个优点:一是它的微分热电动势比较高;二是它的稳定性较好.因此,在工业与科研上需要用PtRh热电偶的地方,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PtRh_(13)-Pt热电偶.随着我国与外国的技术和贸易交往日益增多,引进的许多设备上采用了PtRh_(13)  相似文献   

4.
PtRh40/PtRh20高温热电偶长期使用温度为1750℃,主要用于飞机尾焰高温测量,属于非标热电偶,目前国内主要依靠进口。研究了 PtRh40、PtRh20退火温度与合金电阻率、抗拉强度及加工率与抗拉强度、硬度的关系,并测试了PtRh40/PtRh20热电偶热电性能。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再急剧下降,最后稳定在一个平台,两者大约在900℃时抗拉强度降至最低;电阻率均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升高;抗拉强度与硬度均随加工率的增加而提高;PtRh40/PtRh20配对热电势相对ASTM E1751-2000标准热电势测试结果为在1200℃时误差为1℃,在1500℃时误差2℃,在1700℃时误差1℃。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铂铑热电偶丝不均匀热电动势的概念,间断式不均匀热电动势测试系统和测量方法。采用样品PtRh10偶丝对间断式不均匀热电动势测试系统进行校验和考核,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新的标准包括贵金属和贱金属热电偶的制造允差。在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的三个贵金属热电偶组合标准作出解释的准备阶段,江森——马太公司和恩格哈德公司的代表参加了英国标准协会下属的有关小组。上述三个贵金属热电偶是 S 型(PtRh_(10)/Pt),R 型(PtRh_(13)/Pt),B 型(PtRh_(30)/PtRh_6)。有21个主要工业国的国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模拟1400℃富含Pt-Rh的使用环境,研究R型热电偶(Pt-13Rh/Pt)在高温下的衰减机理。分析竹节状缩颈现象的形成原因,讨论引起热电动势衰减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富含气相Pt-Rh的高温环境下,热电偶外瓷珠表面沉积了固态的Pt、Rh,导致绝缘电阻的降低以及实际测温点向低温区转移,最终导致热电动势衰减。  相似文献   

8.
Pt—Rh微细热偶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世隆  李薜 《贵金属》1990,11(1):58-63
1.概述用Pt-Rh合金微细丝构成的热电偶(以下简称微偶)测温迅速准确可靠,广泛用于钢铁冶金和机械铸造工业的测温、定碳和定氧.复合微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美国EN公司最新颖的复合微偶能同时测温、定碳、定氧和取样.国外定氧微偶发展很快,目前产量仅次于测温偶.英国JMM公司Pt-10Rh/Pt,Pt-13Rh/Pt微偶使用温度1500~1600℃,在1500℃下误差±3℃;Pt-30Rh/Pt-6Rh微偶,使用温度1600~1750℃,1600℃下误差±4℃,使用时间均在1min内.  相似文献   

9.
以DD5二代单晶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单晶薄板中插入Pt丝型芯撑模拟研究型芯撑对于涡轮叶片基体组织和成分偏析的影响,同时测试插入Pt丝型芯撑后DD5合金薄板的典型性能,明确型芯撑对于合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t丝型芯撑与DD5合金基体熔接效果好,无明显异质界面,Pt丝完全合金化,其组织与DD5合金基体组织一致,未形成新相。Pt丝型芯撑的插入对于DD5合金基体组织的影响不大,但导致合金元素偏析程度升高。此外,Pt丝型芯撑的插入对DD5合金薄板的室温拉伸、870℃拉伸及1093℃/158MPa持久性能未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合金的断裂模式为枝晶间开裂,裂纹沿碎裂的碳化物及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萌生并扩展。  相似文献   

10.
Pt(100)/ZrO2(100)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法,分别研究在ZrO2(100)面上以氧为键桥和以锆为键桥的Pt(100)/ZrO2(100)界面模型的结合能、电子结构以及等电荷差分密度分布图。结果发现:在以氧为键桥的Pt(100)/ZrO2(100)-bridgeO界面结合能为1.978J/m2,而以锆为键桥的Pt(100)/ZrO2(100)-bridgeZr界面结合能为10.035J/m2,前者的界面结合能低于后者的界面结合能,即以锆为键桥的ZrO2(100)更容易与Pt(100)面结合。通过电子结构和等电荷差分密度分布图分析可知,以氧为键桥的Pt(100)/ZrO2(100)-bridgeO时,主要是锆氧之间存在电子转移,而以锆为键桥的Pt(100)/ZrO2(100)-bridgeZr时,不仅锆氧之间、而且铂锆之间也存在电子转移,铂锆之间主要是锆的4d电子轨道和铂的5d以及部分6s、5p电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了转移并且成键结合,这说明在铂基材料中以锆为键桥的界面结合能有效提高铂基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昝林寒  杨滨  李旸 《贵金属》2005,26(1):26-29
Pt(Pt合金)/C催化电极是燃料电池及电解法制氢的关键部件,提高Pt(Pt合金)/C电极的催化活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IBS),以石墨纤维布为基底,制备了Pt/C、PtRu/C、PtTi/C和PtNi/C催化电极材料。在2电极电解槽中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PtRu/C电极比纯铂及其它合金电极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用于间接电解H2S制备H2中试,反应温度从20℃提高到30℃时,电流密度增加约80%;连续运转52lh,电流下降仅2.8%。  相似文献   

12.
Pt-10Rh/Pt热偶在还原性气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庆宾 《贵金属》2000,21(2):15-19
在Pt、Pt-10Rh中分别加入Y和第二金属组元M得到了符合GB3772·83标准的新型热电偶。采用溶胶 -凝胶涂敷工艺在热电偶丝上制备了Al2 O3·Y2 O3 涂层。对上述涂层的两种热电偶分别在H2 和CO还原性气氛中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高温下加Y的热电偶无法避免脆断失效 ,而经涂层的热电偶和新型热电偶可通过还原性气氛中长期稳定性试验 ,克服了脆断失效问题。涂层的热电偶在钢厂实际应用表明 ,其使用寿命为未涂层的热电偶 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电化学沉积制备了Pt纳米线催化剂,并进行了热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测试对热处理前后Pt纳米线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商业碳载铂(Pt/C)做对比。SEM照片表明制备了表面粗糙的Pt纳米线。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曲线表明,Pt纳米线较Pt/C催化活性高,退火后Pt纳米线更利于甲醇氧化,且稳定性更好。旋转圆盘电极(RDE)测试研究发现,未经热处理的Pt纳米线催化剂氧还原反应(ORR)极化曲线的半波电势相对Pt/C有正移,有更大的极限扩散电流,利于氧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些基本法则建立的支撑熔丝法和支撑比较法,在钯点(1554℃)分度PtRh_(13)-Pt(φ0.1mm)定碳偶丝,重复性和误差均能满足高精度快速测温定碳偶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报道电阻比W(100℃)等于1.3850铂丝的研制和性能考核.结果表明,该材料完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可用于制造不同规格和级别的工业铂电阻温度计.  相似文献   

16.
检定长度在200~700 mm范围内的S型热电偶时,由于参考端温度大都处于室温或者波动的温场之中,需要将参考端温度恒定在0℃或采取修正、补偿等措施进行修正。现采取检定中最常用的4种不同的冷端补偿方法检定同一支S型短型热电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这4种不同的冷端补偿方法的优劣性及其准确度排序。结果表明,将参考端应用达到一等标准热电偶准确度水平的同极性热电偶丝延伸至参考端恒温器方法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用熔丝法在铂点(1769℃)和铑点(1963℃)分度铱铑//铱热电偶的方法。分度是在以钽管和纯氧化铝管为内衬的碳管炉中,于大气气氛下进行。用0.01级直流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势。分度的重现性为±2℃,误差为±3.6℃。用一等标准光学高温计检查了分度结果的可靠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了防碳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Pt/Ti电极作为一种优良的耐腐蚀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业、氯碱工业及电子工业。根据铂层厚度及性能的差异,电镀与爆炸复合工艺均被广泛应用于Pt/Ti复合电极的工业化生产。采用SEM对爆炸复合Pt/Ti电极的表面及扩散层形貌进行了研究;采用PARSTAT4000型电化学分析仪对爆炸复合Pt/Ti电极试样的极化曲线(Tafel曲线)及循环伏安特性曲线(CV曲线)进行了测试,对比了电镀工艺Pt/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Pt/Ti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对其电化学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爆炸复合工艺制备的Pt/Ti电极表面十分致密,沿着轧制方向具有明显的加工流线,抗腐蚀性能较佳;电镀工艺制备的Pt/Ti复合电极表面铂层呈颗粒状分布,增大了与溶液的实际接触面积,表面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等离子喷涂方法,使高温涂层均匀包覆在贵金属热电偶(Pt-10Rh/Pt)的裸丝上,其涂层厚度为30~50μm,并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样品稳定性试验前后的涂层形貌、厚度、均匀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高温包覆涂层在贵金属裸丝上致密、均匀的分布,其长期稳定性比裸丝更好。样品在经过1400℃/200 h保温后,裸丝晶粒粗大,而高温涂层包覆的丝材晶粒比裸丝晶粒细小,高温涂层对贵金属丝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加贵金属偶丝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20.
马腾  焦科燃  徐美奇  陈伟  王亚琴 《贵金属》2019,40(1):1-5, 11
低温(110~130 K)下,将次表层Fe结构的Pt-Fe模型催化剂(即Pt/Fe/Pt(111)结构)暴露于不同量CO气体,经不同温度退火后,采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研究催化剂表面CO分子的振动谱。结果表明,当CO的暴露量低于0.2 L (Langmuir)时,Pt/Fe/Pt(111)表面只存在顶位吸附;当暴露量大于0.4 L,除了顶位吸附外,桥位吸附开始出现;顶位吸附分子的C-O键振动峰随着暴露量的增加不断向高波数方向偏移。退火温度影响Pt/Fe/Pt(111)表面CO的吸附形式,低于255 K时,顶位吸附分子的脱附速率大于桥位吸附分子;高于255 K时,桥位吸附分子的脱附速率较大,并先于顶位吸附的CO从表面完全脱附,其完全脱附温度比Pt(111)表面低50 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