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AF)为常见的心律失常。阵发性AF为持续性AF的前驱表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数周。此类AF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无影响,但可增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瓣膜病患者的死亡率。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存在24h节律变化已被确认,但对阵发性AF的发生、持续和结束是否存在节律性变化尚很少报道。如果能发现阵发性AF的发生规律,对其药物预防和复律治疗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现就32例孤立性阵发性AF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Datamonitor(DM)公司的一份报告提到,由于心律失常的性质复杂,所以心律失常作为一个整体其普遍程度的综合性流行病学数据难以统计,但房颤(AF,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形式)却有精确的统计资料。它提示2005年在世界7大药品市场慢性AF患者有850万人,到2015年将增加到1000万以上。尽管对AF病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颇为重要,但抗心律失常药的市场规模却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Datamonitor(DM)公司的一份报告提到,由于心律失常的性质复杂,所以心律失常作为一个整体其普遍程度的综合性流行病学数据难以统计,但房颤(AF,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形式)却有精确的统计资料。它提示2005年在世界7大药品市场慢性AF患者有850万人,到2015年将增加到1000万以上。尽管对AF病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颇为重要,但抗心律失常药的市场规模却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晚近,胺碘酮治疗AF的报道颇多。我们采用胺碘酮与地高辛治疗AF,疗效满意,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安淑芬  张楠  郭楠 《河北医药》2011,33(2):296-297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AF。单纯的换瓣手术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大多数患者的AF仍持续存在。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消频治疗AF,是近年来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A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75岁的老人,AF的发生率5%,随增龄而增加。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使AF恢复为窦性心律(复律)、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A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已成为当前少数亟待攻克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 ,即使溶栓时代 AF也是心梗(AMI)常见的并发症。有关 AMI并 AF的问题已有许多报道 ,但仍存在许多争议。近年来 ,随着新技术 (如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应用 ,提高了人们对 AMI并 AF的认识。现将我们收集到 AMI伴 AF及不伴 AF各 5 0例病人作一分析 ,旨在探讨冠脉病变的特点。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心脏病监护病房 1998年 10月至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AMI伴 AF及不伴 AF发生的患者各 5 0例。其中并发 AF者 (排除 AMI前有 AF者 ) 5 0例…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在我院广泛开展,应用器械有Stefee、Dick、RF和AF。在我院用AF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0例,疗效优良。表明AF钉具有操作简便,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功能,故被我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20例心房纤颤致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AF)致脑栓塞(CE)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20例AF致CE患者的临床,CT,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论 AF是引起老年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AF)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7例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表现、CT/MRI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分析。结果:AF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偏瘫,失语为主,大面积主梗塞后出血比较常见,腔隙性梗塞比较少见,预后较差,结论:AF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影响其预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AF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为0.4邻,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增至2~5%。非风湿性AF患者中,血栓栓塞发生率为每年3~7.4%,几乎为窦性心律患者的6倍;在某些高危险AF亚组病例中,血栓栓塞发生率则高达每年18%以上。AF恢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如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治疗,1年后仅有95%病例仍维持窦性心律。如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查记丁维持治疗,则1年后又有50%病例AF复发。而且,I类抗心律失常药不无危险,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也可引起心衰恶化和非心脏毒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对器质…  相似文献   

12.
李妍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32-353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AF)发作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8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AF发作分为两组:AF组为合并AF发作组19例;对照组为不合并AF发作组68例,分别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结果:AF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F发作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纤维血管瘤(angiofibroma,AF)多发生在鼻咽部,发生在鼻腔内的AF比较少见。我们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AF时由于心房内血流紊乱,流速降低,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和频繁的血小板撞击,可导致血小板功能的明显激活,从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引起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栓的形成,常常导致脑栓塞的发生。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抗血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AF患者脑中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外伤之一,创伤后常伴有脊髓损伤,轻者受压、重者横断,脊髓损伤水平以下完全失去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卧硬板床,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保守治疗。目前我院采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现将我院1999年~2002年用AF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188例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房颤(AF)患者对华法林(warfarin)(I)的使用在日益增加,最终将临床试验证据应用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叶金朝  叶菲 《医药导报》2005,24(5):429-430
心房纤颤(AF)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血管紧张肽受体阻断药(ARB)有防治AF的作用。ACEI和ARB通过抑制肺静脉口异常兴奋灶、防止心房不应期缩短和抗心房结构重构等作用影响心房结构和功能,发挥防治AF作用。赖诺普利、依那普利、群多普利和厄贝沙坦等药物在防治AF上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姜楠  王联群  郭志刚  刘建实 《天津医药》2007,35(9):700-701,721
我国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的患者很多,这些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生率可达40%~60%,如未加处理术后有80%~90%的患者仍为AF。自从Cox介绍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MAZE)治疗AF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已提出了超声、射频、冷冻及微波等多种方法,其中射频是近几年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132例,依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91例)。另根据患者血清FGF-2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FGF-23高表达组和FGF-23低表达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3的水平。结果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持续性AF比例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升高(P<0.05);持续性AF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过高均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FGF-23、LAD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95%CI:0.681~0.859)、0.743(95%CI:0.651~0.836)、0.828(95%CI:0.752~0.904)。FGF-23高表达组(FGF-23≥224.42μg/L,56例)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GF-2...  相似文献   

20.
储红斌 《安徽医药》2014,(7):1286-128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该院心脏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II-IV)患者33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AF)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共发生房颤85例(25.76%)为AF组,其余245例未发生房颤者则为非AF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重度心衰(III+IV级别)、年龄、糖尿病、左室肥厚、左房直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安体舒通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CEI、洋地黄、血钠、血氯为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其能降低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