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星民 《矿山机械》2002,30(1):49-51
介绍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对精煤压滤脱水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其具有控制灵活、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及运行可靠等特点,完全能满足精煤压滤脱水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压滤机是洗选厂洗水闭中循环的关键设备,电控系统是压滤机的中枢。针对电控元件运行环境差,控制线路复杂,触点多,事故率高,维修量大等弊病,选用PC机在压滤机电控上应用,实施无触点控制,提高电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实现了压滤机机电一体化。本文对日本三棱公司的F1-40MR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压滤机上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选煤厂煤泥压滤系统智能控制,韩家村选煤厂对压滤机控制系统组网、各台压滤机控制信息采集、各项参数检测、自动进料、滤布自动清理、排队卸料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后,压滤机根据入料流量、浓度及各台压滤机现状,实现自主判断进料、压滤机群智能排队卸料、协同作业、移动监控等。压滤系统智能化改造解决了以往生产依赖人工经验操作、滤布粘料、设备单机化操作等问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斜沟煤矿选煤厂压滤系统人员需求量大、工作强度高、经验依赖性强、系统工效低的问题,提出了选煤厂压滤系统智能化统筹控制管理方式。根据采集设备实时运行参数,结合大数据分析及软件后台算法,实现系统内多台压滤机统筹管控。压滤系统智能化升级后,实现了系统自动补料、自动判断进料结束、自动排队卸料的功能,做到统筹管控,减少了车间人员需求,摆脱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岗位劳动强度,提高了压滤系统整体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何志明 《矿山机械》2006,34(5):146-147
鹤矿集团选煤总厂于2002年进行工艺技术改造,采用以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为主导的块煤斜轮一末煤旋流器一煤泥浮选和尾煤压滤的生产工艺。由于设计缺陷再加之资金不足。只进行了重选工艺的改造,浮选和尾煤压滤系统没能同期进行,现仍延用原跳汰分选工艺系统的设备。新系统与老系统的不匹配,再加上煤泥质、量的变化,浮选、过滤系统和压滤系统设备不能满足现有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压滤系统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生产中不断地压耙予,原有的2台XMZSOOm。的压滤机配件损坏频繁。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这样不得不在厂外新建煤泥沉淀池,分出一部分中煤和矸石煤泥。进行厂外回收,以减轻压滤系统的负担。证  相似文献   

6.
新巨龙公司选煤厂现有尾煤压滤机较为陈旧,存在无法自动运行、压滤卸料时机需人工判断、上下游设备需人工就地操作(底流泵、阀门、搅拌桶、入料泵、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压滤机同步达到卸料条件后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基于压滤机进料结束时机判断、压滤机排队卸料、压滤机上下游闭锁控制的智能压滤系统,并结合压滤机硬件修复、滤液水槽改造、滤液水流量检测改造及上下游设备集控改造,实现了新巨龙公司选煤厂尾煤压滤环节的智能化,尾煤压滤系统生产效率提升约18%,极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打破信息孤岛,基本实现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选煤厂的精简高效管理,顺和选煤厂结合生产现状对煤泥压滤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确定了对压滤机搅拌桶自动入料、快开压滤机自动控制、压滤煤泥输送排料自动控制、滤液水自动转排以及煤泥压滤远程监控等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选煤厂煤泥压滤系统控制落后、人员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斜沟煤矿选煤厂现有压滤控制系统灵活性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确定引入手持式PAD操作、监控设备运行,建立智能压滤系统和现有厂集中控制系统的通讯,建立浓缩机底流泵、压滤机的智能控制,将压滤机控制柜单机运行变为压滤系统整体关联智能化联动控制,使压滤机系统实现自动补料、自动循环卸料,压滤煤泥生产效率提升了15.4%.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高庄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引入模糊控制、液位控制等方法的基础上,采用PLC控制、网络通讯、传感器等技术,构建了尾煤浓缩压滤联机自动化系统。生产实践表明:该系统投入应用后,运行稳定可靠,控制效果良好,易于保养维护,对于提高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淮北选煤厂桃园分厂原有压滤系统脱水效果差的技术难题,从压滤系统对循环水系统、残留药剂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将带式压滤机滤液水先引入深锥浓缩池进行缓冲,让残留药剂和煤泥在深锥浓缩池内反映和沉淀,降低循环水的药剂浓度和残留煤泥量。从循环水浓度、煤泥状态对系统改造前后进行效果分析,得出压滤系统技术改造后技术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