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68名急诊科护士和70名普通内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症状自评量表中除敌对、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普通内科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诊科护士除睡眠时间这个成分外,其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成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急诊科护士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急诊科护士的睡眠质量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以保证护理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厦门市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探讨该群体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对厦门市879名在校学生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依次为7.7%、21.7%、20.6%、26.3%,四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除睡眠效率因子分外,不同层次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学生及大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厦门市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检出率呈增高趋势,其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设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两组睡眠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62例存在睡眠障碍,对照组16名存在睡眠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38.28,P〈0.01);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睡眠障碍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无睡眠障碍者(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旋佐匹克隆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联合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脱落病例不计入研究结果,观察3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研究组治疗后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周末,研究组显效率68.09%、有效率93.62%,对照组为60.87%、91.3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53,P>0.05).研究组嗜睡、头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62、4.57,P<0.05).结论 右旋佐匹克隆组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与阿普唑仑相当,但安全性优于阿普唑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驻岛官兵不同睡眠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方法对某部349名驻岛官兵采用自制官兵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驻岛官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测评显示睡眠障碍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测评显示睡眠障碍检出率低于常模;单因素分析显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测评驻岛官兵睡眠障碍的危险因子数量依次为7个、6个和5个;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阿森斯失眠量表发现有影响自我睡眠的因素存在为驻岛官兵睡眠障碍最主要的危险因子,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发现认为训练强度大为最主要的危险因子.结论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较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更容易发现群体的睡眠质量问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阿森斯失眠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更能发现群体睡眠质量的危险因子,评估群体的睡眠状况应当应用多种量表、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戈壁滩驻训部队驻训期间官兵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调查问卷对某部戈壁滩驻训的264名官兵进行口腔溃疡发生状况调查分析.结果 戈壁滩驻训官兵口腔溃疡发生率为41.3%;口腔溃疡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呈显著负相关(R=-0.228,P<0.05),与体力消耗、心理因素、胃肠道疾病、睡眠质量因素呈显著正相关(R=0.125、0.200、0.227、0.616,P<0.05).结论 戈壁滩驻训官兵口腔溃疡患病率较高,应针对相关因素积极提供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喹硫平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57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口服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对照组28例,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不和谐度因子分,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显效率55.2%、总有效率86.2%,对照组分别为17.9%、50.0%,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52、8.64,P<0.01).结论 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日间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优于阿普唑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某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08名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组,除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外,总分及其他5个成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6.3%的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7分;不同职称、工龄、夜班频数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职称、工龄、夜班频数是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后一线救援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后某部队医院55名一线救援医务人员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普通病房医护人员82名设为对照组,采用事件冲击量表、睡眠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两组事件冲击量表及睡眠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研究组事件冲击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睡眠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焦虑、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除强迫症状因子外的8个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1),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除强迫症状、偏执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或0.01),阳性项目数及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与军人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后一线救援医护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4种常用心理量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比较.方法:对120例OSAHS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精神症状维度)、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将各心理量表结果与睡眠质量及睡眠监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患者SCL-90强迫症状、因子10得分高于对照组(P<0.0S);CMI中抑郁、焦虑、敏感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HAMA及HRSD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OSAHS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心理量表与PSQI及PSG结果存在相关,其中CMI(精神症状维度)与PSQI存在较强相关(γ>0.4),HAMA与PSG存在较强相关(γ>0.4).结论:OSAHS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CMI(精神症状维度)及HAMA对评价其心理健康有较高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中执勤官兵的应对方式,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中某部145名执勤官兵设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某部124名非执勤官兵设为对照组,于事件发生2周末,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两组应对方式.结果 研究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消极应对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军官与士官、军官与义务兵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士官与义务兵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官兵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军龄、文化程度官兵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不同婚姻状况官兵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执勤官兵的应对方式较为积极,职别低、年龄小、军龄小、文化程度低的官兵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防守官兵31名,分别以不同疗养组(高压氧组和正常疗养组)、不同海拔(4 000 m和5 000 m)、守防时间(6个月和12个月)、不同疗养时间(1 d、15 d和30 d)进行分组,利用自然疗养因子、景观、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心理干预、高压氧等综合疗养措施,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收集睡眠情况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疗养30 d的官兵在因子1、因子2、因子5以及因子7较入院疗养15 d官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期30 d较疗养15 d对高原官兵的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高压氧组与正常疗养组在因子4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压氧组对改善习惯性睡眠效率有明显效果;对照组因子1、因子2、因子4、因子7和总分上与各个疗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官兵与疗养30 d的官兵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疗养对官兵改善睡眠疗效显著。不同海拔高度上,官兵睡眠质量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充分利用疗养院特色优势,科学安排疗养期限,采用综合康复疗养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高原官兵的睡眠质量,对保障和提高高原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执勤官兵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中执勤官兵的心理应激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执勤的某部145名执勤官兵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执勤官兵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的6个因子及附加项目2、3、4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0.01);义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登岛作战演习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参加登岛作战演习的某部139名官兵的心理健康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登岛作战演习官兵EPQ中的内外倾向分值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L-90的各因子分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登岛作战演习官兵的EPQ与SCL-90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参演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野战部队不同驻训区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部驻训在草原某沙漠基地的甲部队1800名官兵和驻训在某沙漠基地乙部队2770名官兵,于训练第1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甲部队官兵症状自评量表因子>2分者的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其它因子分及阳性均分、总均分均显著高于乙部队官兵(P<0.01);甲部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60分检出率为8.33%,乙部队为5.23%,甲部队显著高于乙部队(χ2=17.348,P<0.01).结论 野战部队在野外不同驻训区训练期间,官兵易产生诸多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提高驻训官兵的应激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军人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的相关性,为军队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48例失眠症官兵设为研究组,将某部50名官兵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官兵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血管系统、焦虑因子分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总分与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人际关系、军旅特殊生活、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家庭、个人发展和角色模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过高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军人睡眠和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部队应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赴川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探讨官兵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改善其身心健康的对策,以减少非战斗减员。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滇某炮兵旅250名官兵,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结果受测官兵PSQI总分为(7.67±4.21)分,21.3%的官兵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3个项目;26.5%的官兵有焦虑情绪,13.2%的官兵有抑郁情绪,15.9%的官兵焦虑、抑郁情绪并存;SAS总分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SDS总分值高于国内常模(P〈0.05);PSQ1总分与SAS、SDS得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和0.39。结论应对抗震救灾官兵存在的睡眠问题、焦虑和抑郁情绪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及改善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以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对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中156名执勤官兵进行连续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察12个月.于执勤官兵入组第1周末及1个月、6个月、12个月末,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量表评定心理应激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执勤官兵入组第1周末,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时间的延续该量表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各因子评分不同时点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两比较显示,第1周末,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其他时段,12个月末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P<0.01).心理健康教育第12个月末,心理疾患检出率为2.6%,显著低于入组时(17.9%,χ2=20.057,P<0.01).结论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执勤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军人常模,心理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部队基层官兵的个性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性,为提高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基层管理效能提供依据. 方法 对520名基层官兵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 结果 基层官兵人际信任量表总分均值为75.11分,总分>75分者占51.9%.义务兵、士官、军官间人际信任量表总分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独生子女官兵人际信任量表总分及信任1、信任3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或0.01);城市家庭官兵总分及信任1、信任2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农村家庭官兵(P<0.05或0.01).基层官兵人际信任量表总分、信任1因子与艾森克个性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信任2因子与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信任3因子与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掩饰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基层官兵人际信任水平较高,且个性特征与人际信任水平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兵的睡眠质量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某部194名新兵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新兵睡眠质量异常检出率为17.0%,显著高于正常男性及2010年新兵( P<0.01)。本组新兵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 P< 0.01) ,与2010年新兵及海军官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积极应对维度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睡眠时间、睡眠干扰因素及白天功能障碍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 ,而消极应对维度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结论新兵的睡眠质量及应对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给予持续的关注;改善新兵的应对方式状况有助于其睡眠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