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血管内皮素-1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的具体病理生理过程尚不清楚,我们研究了局部缩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mRNA在内脏血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血管病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激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血管的表达,探讨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脾静脉与30例对照组织行ICAM-1原位杂交染色。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PKCα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脾静脉I—CAM-1原位杂交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呈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表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VSMC中PKCα mRNA的表达是正常的2.81倍。结论 PKCa和ICAM-1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外血管结构改变的重要原因;I—CAM-1的激活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的表达及其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 对3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和34例单纯脾破裂患者的脾静脉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行ICAM—1原位杂交并行定量分析,术后观察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静脉中膜平滑肌增生,内膜增厚,门静脉高压组和脾破裂组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脾破裂组术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组有8例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组内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之间脾静脉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及其内皮细胞ICAM—1mRNA过度表达可能是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解剖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改良脾腔分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2008年147例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脾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6例病例成功施行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顺利完成二级脾蒂血管与下腔静脉的吻合。无1例出现胰尾和胃壁损伤,术后无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膈下积液,围手术期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脾热发生7例(4.76%),腹水形成16例(10.88%),肺部感染2例(1.36%),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结论二级脾蒂解剖脾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手术并发症,也是施行改良脾腔分流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5.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培钦  程远峰 《普外临床》1996,11(6):332-335
自1983年5月至1995年11月至作者等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02例。本手术在Akita手术的基础上,由胸腹部原两个切口简化为一个切口,于近贲门部结扎胃冠状静脉诸支,将脾上极和肺底作成粗糙面,而后做脾肺固定缝合;将大网膜沿横结肠作游离并分作两叶,然后拉向胸腔,缝合于肺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及不同出血史病人门静脉系统血管壁NOS2、VEGF的表达.方法 43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依照出血病史分为两组,A 组(无上消化道出血史或1次出血史)26例,B组(>1次出血史)17例行门静脉系统超声血流检查,术中测压,取冠状静脉脾静脉血管壁免疫组化NOS2、VEGF染色(S-P法).结果门静脉主干内径(PVD)(14.56±1.69)mm,最大血流速度(PVMAX)(19.47±5.35) cm/s,血流量(PVBF)(840.66±211.81)L/min,门静脉压(PVP)(33.2±7.07) cmH2O.A、B两组病人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及门静脉压(PVP)无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门静脉直径及门静脉血流量显著高于B组.43例中28例(65.1%)有冠状静脉逆流(离肝血流).脾静脉血流量(422.5±139.4)L/min,脾静脉平均血流量与门静脉平均血流量之比为0.503,B组病人脾静脉血流量低于A组.脾静脉NOS2阳性率A组为30.8%,B组为52.9%.冠状静脉VEGF阳性率A组为38.5%,B组为58.8%.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的NOS2和VEGF均有高表达.结论门静脉系统高血流动力学是引起出血的基本条件,初期高血流动力学是机体代偿机制;多次出血史病人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脾静脉主动充血在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结构改变是影响出血的重要抑或直接因素;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NOS2高表达在维持高血流动力学中起重要作用;门静脉系统血管内皮VEGF高表达与血管结构改变紧密关联,并因此影响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7.
赵军  杨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1(7):499-499,502
门静脉高压症内脏血管存在着广泛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特异性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在细胞迁移、组织形态发生和生长等结缔组织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的方法了解MMPs及TIMPs在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中的表达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1991年Delaitre首先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S)以来,该手术已在很多医院的内镜中心得以开展,较多地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C)等血液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施行LS的报道相对较少。作者对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施行LS,获得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窦前性门静脉压增高为特征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和感染有重要关系,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第二大原因。亚太地区以印度和日本发病率较高,占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20%~30%,而我国报道仍较少,与临床不重视、漏诊甚至误诊有关。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期收治1例IPH伴脾脏弥漫性出血病  相似文献   

10.
在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因游离脾静脉困难或脾静脉病变,往往只得舍弃传统的分流术。我们自1999年首创脾肾静脉间置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现赘述如下。一、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左肋缘下斜切口或者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探查肝脏及腹内脏器。测门静脉压力。安置肝脏拉构。切开脾胃韧带,于胰腺上缘缝扎脾动脉,分离胃短血管,钝性分离脾膈韧带,将脾脏托出切口外,常规切除脾脏,再测门静脉压力。左膈下脾窝仔细止血后,游离脾动脉之残端再双重结扎。游离脾静脉10 mm长,用小号Satinsky钳阻断以备吻合用…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否行巨脾大部切术,在旧内外学术界一直争执不休,关键在于没有坚持不懈地从PHTFi脾的病理生理、残脾纤维化、脾大复发等方面做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现就国内外PHT巨脾组织和细胞形态学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HO)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动脉的表达,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HO-CO)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O-1、HO-2 mRNA表达,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其蛋白表达。试验组为门脉高压症并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同期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结果 HO-1mRNA及蛋白仅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的脾动脉表达,在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不表达,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结果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mRNA 0.81±0.12 vs 0.03± 0.00,P<0.01,蛋白1.56±0.25 vs 0.04±0.01,P<0.01);而HO-2 mRNA及蛋白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组与非门脉高压症患者组都有表达,且吸光度比值半定量分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RNA 0.58±0.09 vs 0.64±0.12,P>0.05,蛋白0.92±0.12 vs 0.84±0.14,P>0.05)。结论 HO-CO系统,尤其是HO—1在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临床表现类似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常被误诊。本文就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近年来在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上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脏切除的技术难点与改进方法。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收治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共6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施行脾切除加近端脾肾静脉分流术30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9例,单纯脾切除1例。脾切除的平均耗时50 min,平均出血量约200 ml。整个手术的平均输血量为540 ml,其中19例未进行输血。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2例,膈下积液1例。结论脾周狭小间隙的合理显露,脾动脉预处理的妥善施行,以及脾蒂血管的正确处理是门静脉高压症顺利施行脾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病理性脾切除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最常见手术方式,即便临床脾功能亢进不明显,脾切除也常常作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断流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与思维理念,病理性脾切除即可消除脾功能亢进,又可减少门静脉系统的血流,从而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但临床实践中常常会发现许多与临床常规思维不一致的现象,甚至很多基础学科有关脾功能改变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在临床观察中与动物实验结果大不一样,在此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脾动脉瘤伴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罕见 ,我院 1 999年 1 2月~ 2 0 0 1年 9月共收治 4例 ,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例 1 :男 ,67岁 ,1 999年 1 2月入院。入院前 4年中无明显诱因而反复无规律便血达 2 8次 ,色暗红 ,每次便血量为50~ 50 0ml。曾多次行B超、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核素等检查均无异常。入院前 1月出血频率增加 ,DSA示“脾动脉瘤、胃右血管畸形”而收治入院。术中见脾动脉瘤约 5cm×5cm× 5cm大小 ,瘤腔内有机化血块 ,并与胰体尾部粘连 ,瘤体压迫脾静脉并使其闭塞 ,胃网膜左和胃短血管扩张迂曲 ,脾脏肿大。肝脏色质均正常…  相似文献   

17.
择期联合断流术和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方法一直存在着争论。作者联合应用断流术和脾肾静脉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高压症保脾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在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是否保脾一直存有争议,核心在于此种情况下的病理脾是否仍具有正常脾脏的免疫功能,保留后对机体是“利”还是“弊”。本文以脾脏的免疫功能为基础,阐述了门静脉高压症施行保脾手术的根据、历史沿革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深化脾脏功能的基础研究、统一标准和遵循“个体化”原则的基础上,以辩证的思维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保脾的合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为门静脉高压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2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病人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及开腹脾切除术的方法体会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脾切除组16例手术14例获得成功,2例中转开腹;开腹脾切除组16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上差别无显著意义;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日5.50 d,进食时间为术后20.50 h,拔出引流管时间为1.65 d,与开腹组的8.50 d、68.00 h、5.26 d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 与传统的开腹脾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微创外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选择轻中度静脉曲张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者行LS是安全可行的,但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腹腔镜手术训练、细致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肝总动脉-脾静脉瘘致门静脉高压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