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化黑腹绒鼠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化黑腹绒鼠一例卢苗贵姚兆华王德岳张东其(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关键词黑腹绒鼠白化在浙江省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调查中,于1995年9月20日自新中镇溪头王村(距村400m,距山500m处)水稻田捕获一只白化的黑腹绒鼠(Eot...  相似文献   

2.
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东洋界华中区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其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25℃的范围内,黑腹绒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0.1℃;热中性区为25~30℃;基础代谢率为2.99±0.09 ml O2/(g·h);环境温度(Ta)在5~25℃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 ml O2/(g·h)]= 6.56-0.16 Ta(℃),在此范围内,黑腹绒鼠的热传导率C最低,平均为0.26±0.01 ml O2/(g·h·℃).黑腹绒鼠的基本热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BMR、热传导率和体温以及较宽的热中性区.  相似文献   

3.
黑腹绒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能量获得与分配的效率和速率是决定动物能量收支的主要因子,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是至关重要的(Karasov, 1986;Weiner,1992).动物的消化道容纳和处理食物的能力,以及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是限制其能量收支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生活史进化和最优资源分配理论的关键(Derting and Bogue,1993;Derting and Noakes,1995).  相似文献   

4.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黑腹绒鼠对夏季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影响黑腹绒鼠夏季空间分布的生态因素,采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于2009年6~8月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期间,共调查生境样方和对照样方各58个.在21个生境变量中,海拔、坡度、坡向等16个变量在生境样方和对照样方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该地黑腹绒鼠对夏季生境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地黑腹绒鼠夏季频繁出现的生境为:坡向朝南,偏好选择处于较早植被演替阶段,海拔较低,乔木和竹子较矮,离水源较近,乔木层郁闭度、乔木胸径、竹子盖度、竹子密度和落叶层盖度较小,而草本层较高,草本盖度、密度及灌木密度均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坡向和草本盖度是影响该地黑腹绒鼠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可能反映了来自食物丰富度和捕食两方面的选择压力决定着该物种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黑腹绒鼠夏季生境资源选择函数logit(P)=8.027+2.792×草本盖度+0.325×坡向,其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可用于预测夏季黑腹绒鼠在该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
应用阴茎骨形态指标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英 《兽类学报》1994,14(4):281-285
用雄性阴茎骨近支基底高作频数分配将黑腹绒鼠指名亚种划分为5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体长、阴茎骨近支长和阴茎骨近支基底宽作t检验和F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表明以阴茎骨近支基底高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河北围场黑琴鸡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琴鸡(Lyrurustetrix)的繁殖期为4月至7月,雄鸡有明显的求偶炫耀行为,一般有固定的炫耀场,每个炫耀场内雄鸡数量平均7.5只,炫耀高峰期每日清晨和傍晚,各进行1次求偶炫耀。  相似文献   

7.
黑喉红尾鸲(Phoenicurushodgsoni)在甘肃为夏侯鸟,1990、1991年的4—10月对其繁殖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巢建于山坡的草丛中,呈杯状,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4—5枚,孵化期11—12d,育雏期12—14d,主要以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8.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9.
高原鼠兔的繁殖空间及其护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王学高  戴克华 《兽类学报》1990,10(3):203-209
1985-1987年在青海湖黑马河湖滨地区,心耳标法研究了高原鼠兔(OchotOttacurzoniae) 的繁殖空间及护域行为,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营群体家族式生活,具有巢区和领域。繁殖期,雌雄配对建立新的家庭,巢区发生相对变化。并以亲呢、长鸣、嗅味标记和驱逐等行为维护其领地。  相似文献   

10.
2019至2023年,在四川省珙县(104°50′05″E,27°54′27″N,海拔1 331 m)和叙永县(105°32′05″E,28°13′51″N,海拔1370m)分别采集到2号和4号绒鼠类成体标本。这些标本个体较小,尾长约为体长的41%,形态鉴定属于滇绒鼠(Eothenomys eleusis)。对所采标本的Cyt 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绒鼠属物种序列构建贝叶斯基因树,结果显示:所采标本与滇绒鼠指名亚种(E. e. eleusis)聚为一个支系(贝叶斯后验概率为1.0),遗传距离为0.8%,与滇绒鼠aurora亚种(E.e.aurora)的遗传距离为2.5%。根据标本形态、头骨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确定所采6号标本为滇绒鼠,是该物种在四川省的首次确认分布记录。标本现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编号分别为SAF19843、SAF19844、SAF220125、SAF220131、SAF23176和SAF23177)。  相似文献   

11.
猪獾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1985年,作者在陕西省陇县关山林区研究了猪獾的生态,包括栖息地类型、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换毛、天敌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12.
灰旱獭生命表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5年4-9月,于野外捕捉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911只,经鉴定划分为12个年龄组,用生命表法探讨该种群数量动态。灰旱獭的期望寿命(ex)雌雄分别为3.4393、2.8798年,平均死亡率(q)雌雄分别为0.2956、0.2538。繁殖力以第5-8年龄组较强。妊娠期35-40天。哺乳期约30天。平均产仔数6.027只。内禀增长率(rm)为0.1695/年。周限增长率(λ)为1.1847/年。世代时间(T)为7.1436/年。种群经一世代的净增殖率(R0)为3.3574。  相似文献   

13.
社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洁 《兽类学报》1993,13(3):198-204
1983—1987年在北京西山研究了社鼠的种群生态学,共捕获标本870只,用胴体重方法划分5个年龄组。种群年龄组成,随季节而有变化。年龄锥体有季节和年度差异。雌雄性比亦有年度变化。在多数年份中,幼体和亚成体的雌性比例高于雄性。社鼠一般在3—4月开始繁殖,9月基本结束,10月见到个别孕鼠。雄性个体性成熟时的睾丸重量在0.8克以上,雌性产仔数平均为5.20。多数雌体一年繁殖2次,个别可繁殖3次。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有些雌体参加两年的繁殖活动。社鼠的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和年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645只蒙古旱獭体重体长变化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体重体长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但体重和体长的增长速度和幅度不同。体重增长速度较快,幅度较大;体长增长速度较慢,幅度较小。经相关分析证明:体重体长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为: Y_w=1377.16x~(O.7729),R_w=0.9970; Y_L=33.95x~(0.2529),R_L=0.9947。 并根据相邻两个年龄组间体重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频数分布重叠不明显;组内变异具有一致性等特征,参考各年龄组蒙古早獭体重标准值(Mean ±Sx),划分了各年龄组早獭的体重范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完了药用植物绞股蓝在野生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探讨其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夜鹭种群越冬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 3- 12~ 1984- 0 5对聚集在上海西郊的 15 0 0只越冬夜鹭进行研究 ,又在 1998~ 1999年的相应月份进行了复查和研究。研究结果 :①夜鹭越冬种群在 12~ 1月达到高峰 ,数量为 (15 31± 2 75 )只 ;幼 /成比为 1 73∶1± 0 0 35。 3月中旬 ,夜鹭成鸟开始迁离越冬区 ,至 4月初绝大部分已迁飞 ;而幼鸟是在 4月中旬开始迁离本地。②光照强度是控制夜鹭活动的主要因子。夜鹭在黄昏 4 3~ 0 48lx时飞离栖息地 ,在黎明前 0 2lx时返回。随着夜长日短 ,夜鹭有提前集群飞离、延迟返回的倾向。③夜鹭在越冬数量高峰期的种群分布为均匀分布 ,在数量下降的迁徙期为集群分布 ,这与栖息地的环境容量和夜鹭集群方式有关 ;研究表明 ,夜鹭很可能以家族的形式将栖息点固定下来。④风是影响夜鹭栖息点分布的主要因素 ,其他气候因子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洁 《兽类学报》1985,5(2):141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黄州江段长须黄颡鱼肠道内寄生棘头虫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检查了 133尾捕自长江黄州江段的长须黄颡鱼 ,发现寄主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率为 4 8.9% ,感染强度为 5 .4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 2 .6 (虫 /尾 ) ,感染鲇异棘虫的感染率为 2 1.8% ,感染强度为 5 .5 (虫 /尾 ) ,平均密度为1.2 (虫 /尾 ) ,两种棘头虫在长须黄颡鱼种群中均为聚集分布 ;当两种棘头虫共同寄生在宿主肠道内时 ,其感染强度和单独感染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 ,各自的生态位宽度均变小 ;两种棘头虫的正关联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19.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武晓东 《兽类学报》1990,10(1):54-59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