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浅议杀虫剂啶虫脒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海滨  杜辉 《浙江化工》2004,35(7):30-31,27
啶虫脒是一种新型广谱烟碱类杀虫剂,本文概述了啶虫脒的合成路线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2.
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发及专利、作用机理及应用、抗性、药效、剂型及复配、工艺和市场等方面,对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和噻嗪酮等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防治稻飞虱药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的饲养及其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友伟  林美珍  沈晋良 《农药》2004,43(11):520-521,527
从飞虱是一种重要的传毒昆虫,室内研究表明,夏季和冬季饲养灰飞虱的最佳寄主分别是物稗草和小麦:采用稻茎浸渍法和点滴法进行的生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噻嗪酮、啶虫脒及氟虫腈4种药剂中,氟虫腈的毒力最高。氟虫腈是正温度效应杀虫剂。此外,对田间灰飞虱的药剂防治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几种药剂防治褐飞虱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毒死蜱、噻虫嗪、噻嗪酮、啶虫脒、吡虫啉、氟虫腈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治褐飞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前,氟虫腈、毒死蜱(高含量)、噻虫嗪和噻嗪酮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10d,平均校正防治效果达到81.9%~92.7%;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极高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成妙金 《世界农药》2010,32(2):33-35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噻嗪酮和啶虫脒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 1.7μm 2.1×50 mm(i.d.)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245 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噻嗪酮与啶虫脒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5;变异系数分别为0.31%和0.3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和99.53%。  相似文献   

6.
烟粉虱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邓业成  徐汉虹  雷玲 《农药》2004,43(1):10-15
使用化学杀虫剂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方法。防治烟粉虱的有效杀虫剂主要包括常规化学杀虫剂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乙酰甲胺磷等,以及由拟除虫菊酯与其它杀虫剂组成的混剂;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和蚊蝇醚。在使用杀虫剂时,施药技术很重要。常规杀虫剂在成虫期采用叶面施药效果好;吡虫啉在成虫和低龄若虫期采用土壤施药;噻嗪酮在若虫期使用,蚊蝇醚在卵期使用,均采用叶面喷施。烟粉虱对多种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是温室中的烟粉虱抗药性严重。耕作系统和施加在害虫种群上的药剂选择压力对烟粉虱的抗药性有重要影响。烟粉虱的抗性治理策略主要是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期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7.
七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室内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吡虫啉、啶虫脒等7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毒力。采用浸渍法对7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甘蓝蚜虫对啶虫脒的敏感性最高,LC_(50)为1.7566 mg/L,甘蓝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最低,其LC_(50)为12.2627 mg/L,七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甘蓝蚜虫的活性较高,可以进行推广应用,但要密切注意这类药剂交互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药化工》2005,(10):45-45
2005年农业部组织有关部门在多个省区,按生态区将这15种有前途的替代药剂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它们是:氟虫腈(锐劲特)、50%虎蛙(氟虫腈与敌百虫的复配剂)、20%阿维+三唑磷、噻嗪酮、啶虫脒、氰戊菊酯、毒死蜱、丙溴磷、阿维菌素、哒螨灵、吡虫啉、联苯菊酯、呋喃虫酰肼、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安打)。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常用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采用摄入法和触杀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接触毒性。结果表明:4种杀虫药剂对蜜蜂的经口毒性大小顺序为茚虫威〈啶虫脒〈噻虫嗪〈甲维盐,其中茚虫威对蜜蜂的摄入毒性为中毒,啶虫脒为高毒,甲维盐和噻虫嗪为剧毒;接触毒性大小为甲维盐〈啶虫脒〈茚虫威〈噻虫嗪,其中茚虫威、啶虫脒和甲维盐对蜜蜂的接触毒性为高毒,噻虫嗪为剧毒。  相似文献   

10.
大田常用农药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3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幼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的相对毒力。3种药剂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氯氰菊酯〉啶虫脒〉椰甲清,其LC50分别为0.5495、7.8253、12.4537mg/L;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椰甲清〉氯氰菊酯,其LC50分别为0.3555、4.1400、16.6648mg/L。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3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幼虫和椰甲截脉姬小蜂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30.3272、0.0454和0.3324。3种药剂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天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氯氰菊酯〉啶虫脒〉椰甲清。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0%烯啶·噻嗪酮悬浮剂中烯啶虫胺和噻嗪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中烯啶虫胺和噻嗪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31%和0.09%,标准偏差分别为0.019和0.02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100.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9。  相似文献   

12.
谭海军 《世界农药》2023,(1):1-12+55
新烟碱类杀虫剂源于对烟碱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至今已有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和三氟苯嘧啶等10多个品种得以成功开发和应用。以已有专利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筛选开发,或以已有品种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创制研究,中国研究机构研发出了多个新烟碱类杀虫剂新品种。从化学合成、作用机制、生物活性、安全性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对中国创制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进展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推动其产业化和应用,为农药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昌雄  杜飞  刘浩东  陈国华  张晓明 《农药》2020,59(4):296-299
[目的]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3种常用杀虫剂及不同剂型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和葡萄不同生长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了葡萄蓟马的室内种群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啶虫脒和阿维菌素较高,吡虫啉相对较低,依次为啶虫脒EC>啶虫脒WG>阿维菌素EC>吡虫啉EC>吡虫啉WG;田间防效试验发现,在葡萄的花前期和浆果生长期啶虫脒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60%以上,施药后7 d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防效均在80%~95%,而吡虫啉的防效在不同时期施用均低于80%;不同剂型间,乳油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推荐为避雨栽培葡萄上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杀虫剂,适宜交替使用,能降低蓟马对杀虫剂快速产生抗性的风险,应该在葡萄花期前对蓟马进行防除,防止其数量暴发。  相似文献   

14.
烯啶虫胺等13种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等1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属于超高效的杀虫剂有烯啶虫胺、氟虫腈、噻嗪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0.13、0.19、0.29mg/L;属于高效的药剂有吡虫啉、氯噻啉、阿维菌素、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二嗪磷,对3龄若虫的LC50介于1~10mg/L之间;属于有效的药剂有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3龄若虫5d的LC50分别为14.68、22.13、28.07mg/L。根据药剂类型、作用方式、作用机制等,建议防治稻飞虱时首选烯啶虫胺、噻嗪酮、吡蚜酮等药剂。  相似文献   

15.
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杀虫剂组合物;一种含氟虫腈和氟铃脲的增效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含有氟虫腈的杀虫剂组合物;含有醚菊酯的杀虫剂组合物;玫烟色拟青霉与吡虫啉的复配杀虫剂;玫烟色拟青霉与抗蚜威的复配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柑橘木虱在新烟碱类杀虫剂之间是否存在交互抗药性,为开发和应用这类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来源的柑橘木虱成虫对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的LC50、LC95和抗性指数。[结果]已对吡虫啉、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柑橘木虱种群,虽然从未施用过噻虫嗪、呋虫胺和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但对它们的抗性倍数也已达低抗至中等抗性水平。[结论]柑橘木虱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啶虫脒之间可能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新烟碱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联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噻虫嗪、噻虫啉、烯啶虫胺、氯噻啉等4个新烟碱类杀虫剂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2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联合作用,为复配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室内采用浸渍法对蚕豆蚜进行毒力测定,采用等效线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联合作用类型。结果表明:8个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噻虫胺、氯噻啉、呋虫胺,4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18个组合的联合作用表现出增效、相加或拮抗等,并未发现明显规律。从18个组合中优先推荐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5∶1)、噻虫嗪+联苯菊酯(5∶1)。在复配研发时,切不可盲目模仿,必须以实际筛选试验结果为依据,也希望复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在抗性治理和减量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对褐飞虱进行6种杀虫剂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施药后5 d和10 d,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7.9%~90.9%和77.0%~90.5%,20%异丙威EC、25%噻嗪酮WP的防效分别为40.1%~65.9%和20.6%~49.9%。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G、25%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防效较好。建议在实践中,轮换使用噻虫嗪、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防治褐飞虱。  相似文献   

19.
啶虫脒是一种氯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高选择性,在我国农药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氯代新烟碱类是一种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剂,对昆虫神经系统起作用,还对该受体有着高的亲和性。啶虫脒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的作用,它具有优越防治效果,所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防治害虫。本文综述了啶虫脒合成技术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并指出将来啶虫脒合成技术遵循环保安全、技术先进、工艺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啶虫脒对小散白蚁的触杀和驱避活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啶虫脒是一种氯代烟碱类杀虫剂,目前其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防治。为了探讨啶虫脒用于白蚁防治的可能性,作者以小散白蚁为对象,采用毒土法和毒土柱法,在室内测定了啶虫脒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小散白蚁对啶虫脒非常敏感,处理后96hL420值仅为0.28m8/L,但中年白蚁死亡速度较慢,处理后96h药剂才具最大毒效。同时,当药液处理浓度大于O、32m8/L时,啶虫脒对小散白蚁具良好的驱避性。说明啶虫脒是一种具开发潜力的白蚁预防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