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5年6月~1999年6月,我们收治肺心病病人62例,其中并发心律失常4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2例肺心病病人全部符合1977年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1〕。其中并发心律失常者44例,占70.9%.男17例,女27例;60岁以下23例,61~70岁18例,81岁以上3例。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1例,支气管哮喘2例,肺结核1例。1.2 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37.7%;房性期前收缩14例,占26.4%;心房纤颤12例,占22.2%;房…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收集1989~1992年3年老龄心脏病患者172例,进行常规心电图分析,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172例老龄心脏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57例,男女之比近于2:1,其中死亡69例,男43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1.7:1。69例死亡的老龄心脏病中有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甲亢心、先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冠心病并发肺心病、风心病并发冠心病及心肌病等10种。在10种疾病中有105例次心电图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占第一位为35例次,心房纤颤为29例,其余依次为室早16例,房性早搏11例次,左束枝传导阻滞6例,右束枝传导阻滞4例及Ⅲ°房室传导阻滞等3例。占首位的冠心病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其次为房颤,肺心病中也是窦性心动过速占首位。风心病占第三位共发生6种心电图改变以房颤居首。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其次为肺内感染、肾功能不全、心原性休克猝死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4例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男36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4.5∶1。肺心病心律失常与感染、心衰、低氧血症,酸硷失调以及血钾、血镁异常等因素有关。心律失常类型、房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束枝传导阻滞,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控制心律失常应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用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4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8岁~72岁,平均60岁。肺心病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2.心律失常种类:房性早搏13例,交界性早搏6例,心房纤颤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12例,短阵性室性  相似文献   

5.
<正>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泛指由位于希司束分叉以上的起搏点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它们是窦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反复性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或不伴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性房性心动过速、“左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性心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对我院1970年至1979年6月30日205例确诊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资料和方法 205例肺心病诊断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每例心电图重新逐个进行复查,测量,分析。结果与分析 205例中有心房纤颤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结区心动过速1例,左房心律1例,194例为窦性心律。一、P波 1.P波电压及肺型P波:P电压≥0.22mV者,共91例,占46.9%,当肢导低电压时p电压<0.22 mV,但大于或等  相似文献   

7.
30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病因。【方法】以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 30 0例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类型及病因。【结果】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纤颤占 39 33 % ,房性早搏 37 33 % ,室性早搏 2 6 0 0 % ,窦性心动过速 4 6 7%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4 0 0 % ,室上性心动过速 0 6 7% ,室性心动过速 0 6 7% ,窦性心动过缓 3 33% ,房室传导阻滞 2 6 7% ,左前分支阻滞 2 0 0 % ,右束支阻滞 2 0 0 % ,左束支阻滞 1 0 0 % ,窦房阻滞 0 6 7% ,常见病因有冠心病占 5 1 33% ,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2 0 6 6 % ,肺心病 14 6 7%。【结论】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多样 ,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 方法 本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治疗心房纤颤,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 结果 术毕窦性心律者91例(91.0%),交界性心律者8例(8.0%),房颤者1例(1.0%);术后6个月随访: 窦性心律者80例(82.5%),交界性心律者17例(17.5%),无房颤者.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因出血二次开胸,因严重心功能不全致围手术期死亡3例. 结论 改良迷宫同期瓣膜置换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操作简单,安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病 ,病因未明。主要特征为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病死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治疗和护理的重点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各种心律失常。 2 0 0 1年 1~ 12月我科收治了 2 5例DCM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例病人中 ,男 2 1例 ,女 4例 ;年龄 15~ 70岁。心功能Ⅲ级者 9例 ,Ⅳ级者 12例 ;心律失常者 2 0例 ,包括心房纤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2 护理体会2 .1 一般护理( 1)…  相似文献   

10.
1994~1998年,本院共检出各类心律失常17896例,其中资料完整的15888例。各类心律失常的构成比如下:在15888例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律失常最多(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及窦房结内游走节律)9244例,占58.18%;异位心律失常3862例,占24.31%;传导异常2782例,占17.51%。在6644例异位激动与传导异常中,各类异位早搏2118例,占总数的13.3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446例,占9.10%;心房纤颤652例,占4.104%;Ⅰ房室传导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恶性心律失常的构成比、伴发疾病、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儿科诊断的70例恶性心律失常儿童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恶性心律失常及不同伴发疾病统一的诊断标准,分析不同心律失常构成比及伴发疾病。分析不同恶性心律失常年龄分布特征。按照治疗结局,将其分为难治性心律失常组与非难治性心律失常组,运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种类心律失常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概率。 结果 7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儿中,男45例,女25例,心房扑动5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房颤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不同心律失常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房间隔膨出瘤全部见于新生儿。不同心律失常伴发疾病不相同: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多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房性心动过速多合并心脏明显扩大,心房扑动部分合并房间隔膨出瘤,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心肌炎发生相关。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概率明显小于房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P<0.01)。心房扑动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概率与房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 结论 不同种类恶性心律失常构成比、伴发疾病不同,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房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患者384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和统计.结果 38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6%).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76例,占71.9%,其中含室早二、三联律147例,占38.3%;房性早搏311例,占81.0%,其中房早二、三联律112例,占29.2%;短阵室速14例,占3.6%;短阵房速71例,占18.5%;心房纤颤57例,占14.8%;窦性停搏7例,占1.8%;窦房传导阻滞4例,占1.0%;房室传导阻滞51例,占13.3%;束支传导阻滞31例,占8.1%.普通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173例,占45.1%,其中室早二、三联律29例,占7.6%;房性早搏187例,占48.7%,其中房早二、三联律59例,占15.4%;短阵房速17例,占4.4%;心房纤颤31例,占8.1%;房室传导阻滞14例,占3.6%;束支传导阻滞检出13例,占3.4%;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未检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用于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分析1200例患者24小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房性早搏发生率名列第1位(81%),室性早搏发生率60 4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2 25%,心房颤动发生率8 08%,交接性心律和交接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6 4%、19 67%,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2 6%、2 9%,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3 92%、5 83%,心脏停搏1 41%,老年人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发生率居首位.结论:通过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诊断显示,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又高于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类型和预后。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52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窦性心律失常23例(44%);窦性心动过缓10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异位心律29例(56%);房性室颤9例(频发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早搏6例(频发3例);室早并行心律失常1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各种传导阻滞5例(9%);不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II度AVB(文氏型)1例,m度AVBl例。转归心律失常消失43例,占82%(43/52);失访3例,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良性.以窭性心律失常和旱搏常见.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如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浅析76例53岁以上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发病率:冠心病80.26%、肺心病10.53%、冠心病并肺心病5.26%。最显著的特点是冠心病、肺心病发生率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极少。本组心律失常占76.32%,其常见类型有过早搏动、心内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地区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某高原地区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患者,通过24 h心电监护记录心律、十二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及胸片、电解质、肝肾功能、肺功能等检查分析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结果本文研究的42例患者,有31例为心律失常,根据窦性、房性、室性等心律失常类型统计。42例患者中,有32例为单纯型,占76.19%,其中房室传导阻滞3例,二联律2例,三联律1例,心房扑动4例,心房颤动12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有10例为复合型,占23.80%,其中房早+二联律+传导阻滞1例,传导阻滞+房早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早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房颤1例。本文42例患者中,治愈32例,占76.19%,好转8例,占19.04%,死亡2例,占4.76%。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常见心律失常,相同患者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应在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处理心律失常,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和控制感染,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使用DCG监测,胸前10个电极同步24h连续记录,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同步12导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经信息处理再加以人工判断校正,回顾性分析350例DCG资料.结果:350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房性早搏6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9%,室性早搏28%,心房颤动3.7%,室性心动过速2.86%,右束支阻滞1.7%,停搏0.86%,其他心律失常有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交界性心律等,以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最多见,约占总的检出率2/3.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8.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本文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6010例心电图中,215例心房纤颤的病因与合并其它心律失常的情况。一、一般资料男性121例,女性94例,平均年龄52.6岁,(12~93岁),快速型心房纤颤99例,缓慢型心房纤颤116例。二、病因风心病87例(占40.46%),冠心病62例(占28.83%),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占8.83%),肺心病9例(占4.18%),甲亢5例(占2.32%),心肌病4例(占1.86%),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各2例(各占0.93%),其它病因者7例(占3.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近十年研究改变了以往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的看法,对肺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其特点也有了深一步的认识。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统计肺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1.05—42.5%。有一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住院患者,经72小时连续观察 ECG 图,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89%,其中被认为有临床意义而需治疗者占57%,而在72小时观察前发现心律失常者仅11例(占31%),11例中需要治疗者仅2例。这说明,肺心病心律失常相当多见。只要连续严密观察,就可提高检出率。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种类,除窦性心动  相似文献   

20.
年龄60~82岁。心律失常房颤者居首位32例(21.3%),其次为室性早搏28例(18.7%)和窦性心动过速22例(14.7%)。引起房颤的原因多为冠心病和肺心病。各种类型窦缓和束支传导阻滞共19例(12.7%),病因多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感染(32例)和心肌缺氧(30例)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最常见诱因。治疗中恢复窦性心律者仅占37.3%,好转者占34.7%,病情1个月内无变化者达21.3%。治疗明显好转者复发率为58.7%,提示老年人心律失常要坚持长期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