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准确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以1998-2007年首次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3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的性别、手术时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肾衰竭、诊断至手术时间、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级、腔内治疗等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建立预测术后3年、5年内肿瘤复发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和校正. 结果 317例患者术后3年和5年内膀胱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9%(117/317)和43.5% (138/317).患者性别(RR=0.617,P=0.011)、手术时年龄(RR=1.369,P=0.088)、肿瘤大小(RR=1.474,P =0.030)、肿瘤数目(RR=1.663,P=0.002)、肿瘤病理分级(RR=1.880,P=0.000)和合并肾衰竭(RR=3.646,P=0.000)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预测因子.预测术后3年和5年内肿瘤复发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5.2%和68.3%. 结论 本研究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满意,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个体化预后风险评估,并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随访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及进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自2014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32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按解剖位置分为前壁﹑侧壁﹑后壁﹑顶壁﹑三角区﹑颈部,按病理分期为Ta﹑T1。分析不同部位肿瘤的复发及累积进展率。明确肿瘤位置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8.5(17.1~48.5)月,总复发率35.00%﹑累积进展率7.81%(25/320)。与其他部位相比,膀胱三角区﹑颈部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5.00%﹑41.30%,累积进展率分别为15.00%及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三角区及颈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容易出现复发及进展,需要积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3.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WHO2004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WHO2004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组织 WHO2004 分级法具有分级清晰、内容丰富等优点,目前对其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人们较为关心的 WHO2004 病理分级法的重复检测一致性、尿脱落细胞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术后灌注治疗是防止肿瘤复发和恶变的最有力的保护措施.现就膀胱灌注药物、灌注方法 的选择、灌注疗效的观察和常用膀胱灌注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8例 )行吡柔比星 30mg膀胱灌注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 ) ,B组 1例 (3.7%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76 ,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10 .7% ) ,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384 ,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10 .7% ) ,B组 8例 (2 8.6 % )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χ2 =12 .36 ,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经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保留有功能性膀胱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至2011年间323例行TURBT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前影像学检查无明显膀胱外浸润,肿瘤单发,直径5 cm以下,局限于膀胱顶壁、底壁及侧壁,距输尿管口1 cm以上,不伴有原位癌,肿瘤创缘及基底部活检为阴性的T2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选择性TURBT伴膀胱内灌注BCG的保膀胱治疗.术后膀胱镜密切随访5~10年,运用统计学分析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31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7%、93%和58%.复发15例,浅表性复发6例,8例接受延迟膀胱癌根治术.23例保留有功能性膀胱,死亡6例.结论 选择性TU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少部分经严格选择的患者中是合理可行的,术后患者应终生接受膀胱镜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差异。方法 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被随机分为3组行早期加维持性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组31例;丝裂霉素(MMC)组32例;顺铂(DDP)组32例。随访2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95例术后随访2年。HCPT组31例中9例复发,复发率29.0%;MMC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DDP组32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31.3%,各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PT、MMC、DDP膀胱灌注化疗均能达到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方法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 2 8例 )吡柔比星 3 0mg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B组 1例 ( 3 .7%) ,差异无显著性 ( X2 =0 .5 76,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 10 .7%)、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显著性 (X2 =0 .3 84,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 ( 10 .7%)、B组 8例 ( 2 8.6%) ,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X2 =12 .3 6,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增强卡介苗(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20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5组,A组44例,定期膀胱内灌注BCG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生理盐水,B组4l例,灌注BCG50~60mg+PAMBA0.1g+生理盐水,C组4l例,灌注BCG100~120mg+氨基己酸(EACA)2.0g+生理盐水,D组39例,灌注BCG50~60mg+EACA2.0g+生理盐水,E组43例,灌注BCG100~120mg+生理盐水。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灌注后每3个月作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肿瘤有无复发。结果随访4~58个月,平均22个月,A~E组BTCC复发率分别为10.3%、8.6%、9.7%、9.7%和29.7%。A、B、C、D各组抗BTCC复发的疗效均明显优于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预防BTCC术后复发的效果与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PAMBA、EACA可增强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BCG剂量减半后,疗效不降低。  相似文献   

17.
表阿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表阿霉素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对膀胱肿瘤EJ细胞株的Ki-67的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术前24h分别接受生理盐水、阿霉素、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患者膀胱肿瘤组织Fas—mRNA的表达。结果0、30、60、90mg/L表阿霉素各浓度组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9.60±3.50、60.73±3.31、51.57±3.93、45.83±3.75(P〈0.01);表阿霉素较生理盐水可以明显促进肿瘤组织中Fas—mRNA的表达(P〈0.01)表阿霉素组和阿霉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可能通过下调Ki-67抑制膀胱肿瘤细胞增殖,促进Fas—mRNA的表达诱导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膀胱癌术后患者123例,均为浅表性膀胱癌(T1 ),其中移行细胞癌Ⅰ级37例,Ⅱ级73例,Ⅲ级13例。随机分为2组,榄香烯治疗组63例,丝裂霉素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榄香烯注射液及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观察2组肿瘤复发情况、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NK细胞活性。 结果 榄香烯组平均随访19. 7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7. 9%;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3. 2% ),无严重血尿及尿道狭窄;患者治疗前血NK细胞活性为(20±2)%,治疗后为(28±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丝裂霉素组平均随访19. 4个月,复发15例,复发率为25. 0%;灌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11例(18. 3% ),严重血尿3例(5. 0% ),尿道狭窄1例(1. 7% )。2组术后复发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毒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羟基喜树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附8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求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对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 86例膀胱癌患者 ,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 (HCPT)行膀胱灌注治疗 ,并与同期作其他药物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 71例 (82 .6 % ) ,除 3例灌注不及 1个疗程者外 ,复发 10例 ,复发率为 14.7% (10 / 6 8) ,优于同期内其他药物灌注的预防效果 ,并发症和副作用极轻。结论 :HCPT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和较多的优点 ,毒副作用少而轻 ,明显优于其他灌注药物。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EPI)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EPl30mg(40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l小时。结果 经7~28月随访,平均15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6.3%,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5例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EPI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