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1例带Cuf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观察和护理,探讨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导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例患者,均未脱落,血流量可以满足200-300毫升/分,流速稳定.1例因反复感染控制无效拔管.1例因血栓形成后溶拴无效拔管.结论:成功的置管,严格地无菌操作,精心的护理是导管得以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10例带Cuf f涤纶环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并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在无菌局麻下采用Sel di 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110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8例,导管堵塞7例,出血血肿5例,自行拔管2例,导管破裂1例,分别占16.36%、6.36%、4.54%、1.82%、0.91%。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及时、迅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它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较低,成功的置管,严格无菌操作,优质的护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13年6月收治了1例以右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引流不畅为主要表现的血液透析患者,该患者2006年6月因尿毒症在我院行右颈内静脉带cuff长期导管置管术(导管由covidien公司提供,硅胶材质,13.5Fr×36 cm),此后行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至本次入院长期导管已使用7年,期间未曾发生栓塞或严重感染,现出现导管老化、管壁变薄,未能正常引流,需更换长期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新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组40例,动静脉内瘘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效血流量(Qb)、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及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等,同时记录两组患者1年内相关感染、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有效血流量(Qb)和透析后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下降率(U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在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显著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充分性及患者营养状态的比较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一致,虽然长期并发症较内瘘组高,但仍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6.
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穿刺置管是临床常用技术,用于液体或药物管理,以及CVP测定等。随着小儿身高、体重的变化,IJV导管置入的合适深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章描述了IJV导管尖端理想位置,介绍了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胸部X线检查(chest radiograph,CXR)和腔内心电图等方法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此外,还对右侧IJV置管深度、特殊人群的IJV置管深度、左侧IJV解剖特点及置管深度进行了综述。目前已有不少计算IJV置管深度的公式,由于儿童在发育阶段存在一定的发育差异,它对于个体的适用性仍有待临床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评价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优缺点,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应用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病人共28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54岁,农民,因“血透1年余,内瘘闭塞1d”于2012年6月11日入院。患者1年余前(2012年5月)因“多囊肾,慢性。肾衰竭”在本院行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回当地医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本次入院前1天血透时发现内瘘血流量差,后出现内瘘杂音震颤消失,遂到我院就诊,考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闭塞”,收治入院,拟建立长期血透通路。  相似文献   

9.
46.7%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封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46.7%枸橼酸钠溶液应用于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封管的效果.方法 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6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31例)和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46.7%枸橼酸钠溶液接管腔容量封管,肝素组以肝素钠溶液(2 mg/ml)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枸橼酸钠组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P<0.01).枸橼酸钠组28例次(1.79%)用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症状,8例次给予钙荆后缓解,余自行缓解.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应用46.7%枸橼酸钠溶液封管能提高导管通畅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60例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感染7例,栓塞6例,出血5例,导管脱出1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置管时反复多次穿刺,导管使用时间过长。提出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及精心观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维护和确保留置导管的通畅用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6.7%枸橼酸钠溶液应用于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封管的效果。方法尿毒症维持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61例,随机分为枸橼酸钠组(31例)和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每次透析结束后以46.7%枸橼酸钠溶液按管腔容量封管,肝素组以肝素钠溶液(2mg/m1)封管,均连续使用6个月,比较两组导管功能、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钠组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P〈0.01)。枸橼酸钠组28例次(1.79%)用药后出现口唇麻木症状,8例次给予钙剂后缓解,余自行缓解。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应用46.7%枸橼酸钠溶液封管能提高导管通畅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不良反应轻微,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留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与随访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透)的基本保证。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简便、易于掌握,但保留时间短、并发症较多,对于需要长久留置导管的患者就不适应,因此,具有涤纶套的双腔留置导管就应运而生。文献检索国内至今仅见个别报道[1,2]。我们报告近2年多使用长期留置导管27例及随访情况。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我科从1998年12月~2001年1月,行永久性带涤纶套导管留置术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30~81l岁(58±19);这些患者大都做过多次内疹术、腹膜透析或人造血管搭桥,无法…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导管所在血管内的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时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HD)患者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新留置临时颈内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颈内静脉导管所在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病变特点和危险因素。 结果 (1)43例患者中21例的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有血栓形成(100%),患病率为48.8%。(2)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颈内静脉内均有血栓形成(100%),6例(28.6%)为无名静脉,5例(23.8%)为锁骨下静脉,4例(19.0%)为上腔静脉。⑶在有血栓形成的21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临床症状,其中同侧上肢水肿者5例,发生憋气、胸闷,确诊肺栓塞者2例,透析时血液从导管皮肤入口处溢出者3例。⑷ 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比较,有血栓形成者并发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优势比(OR)值分别为5.758、4.750、6.967和8.533。 结论 颈内静脉留置临时透析导管后,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内血栓形成的患病率较高,症状隐匿且严重。糖尿病、恶性肿瘤、血清脂蛋白a增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栓形成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定期尿激酶处理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导管功能不良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中心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的患者.采用定期尿激酶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85例乳癌化疗患者行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为穿刺部位压迫时间过短,机械性刺激、感染、药物刺激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所致。提出置管前护理人员客观正确评估患者血管状况,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采取中药外敷、半导体激光照射,做好基础护理和患者健康知识宣教等综合措施.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局部的换药方法。方法采用1周2次的换药法。结果两组病例在导管脱出时间、单项费用产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2天采用1周2次的换药方法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并具有延长导管寿命,减少费用和减少再次感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d至3个月,平均41.0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肝素封管剂量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为了探讨血液净化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肝素的合理用量 ,将 6 0例血透患者分 3组 ,采用不同剂量肝素进行封管 (30次 /例 )对比观察 ,结果低剂量肝素组 (2 0 0 0 U/次 )与低分子肝素组 (法安明 ,40 0 U/次 )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均 P>0 .0 5 ) ,高剂量肝素组 (5 0 0 0 U/次 ) PT、TT与前两组比较 ,均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 ;3组均未出现导管内凝血。提示低剂量和低分子肝素 ,用于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封管用量少 ,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43例病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并发症11例(25.6%),其中堵管3例,导管异位、局部渗血、穿刺点毒杂各2例。穿刺侧水肿、心律失常各1例。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护理。结果11例PICC留置8~173d,平均57.5d。未发生静脉炎,除2例导管异位外(1例置管68d,死亡后拔管;1例置管8d。出现穿刺肢体红肿热痛而拔管),其他9例经处理后均预期拔管,为实施肠外营养的肿瘤病人提供了通道保障。提示穿刺前对病人充分评估,穿刺后精心护理及详细指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血液净化颈内静脉导管术采用Seldinger法由颈内静脉插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证有效透析、预防各种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次均插管成功,血流量在200 ml/min以上,留置时间为7 d至3个月,平均41.0 d.12例留置导管平均8.0 d出现栓塞,更换导管并封存低分子肝素后,拔管时未再出现导管栓塞情况.结论颈内静脉是较佳的临时血管通路,导管封存低分子肝素对留置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科学的护理在颈内静脉导管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