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京  吴巧风 《中药材》2005,28(9):823-825
目的:考察苏州荠苧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三种方法提取苏州荠苧挥发油,以所得得油率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得油率为3.46%,要高于其它提取方法.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的苏州荠苧挥发油品质较优.三种方法提取的苏州荠苧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主要为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占42%左右;其次是单萜类化合物龙脑稀(bornene)、侧伯酮(thujon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香荆芥酚(carvacrol)等,占27%左右;再次是倍半萜类化合物橙花烯(nerolidene)和γ-杜松烯等约占19%左右.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苏州荠苧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李桂生  马成俊  刘志峰  刘珂 《中草药》2001,32(7):579-583
目的 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结果 两者的成分及(Z)-藁本内酯的含量基本一致,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当归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2倍。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是当归挥发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藁本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考察藁本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结果 两者的成分基本一致 ,而超临界 CO2 萃取所得藁本油的收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收率的 2倍。结论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是藁本挥发油较好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11)
目的比较以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垂丝海棠叶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65.72%;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占91.96%。两种挥发油中有9种共同成分。另外,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Na NO2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和维生素C。结论两种不同提取工艺下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的差别较大,超临界CO2萃取中挥发油成分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所提取羌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在成分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SFE—CO2法提取效率高,提取成分比较完全,为提取羌活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木从沙枣花中提取挥发油的得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比较超临界CO2萃取及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水蒸气蒸馏法中药材蒸馏时间对提取挥发油的影响最大;而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0L/h。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和对提取后物料破坏较小等优点,适合于批量生产,便于制剂的后续提取工艺制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广西莪术中提取挥发油的收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莪术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先通过实验确定水蒸气蒸馏法中提取挥发油最大收率时的最佳条件,再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超临界CO2萃取实验装置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粉碎目数等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水蒸气蒸馏法中药材是否加水浸泡对提取挥发油的影响最大;而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5℃,粉碎度为60~80目。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收率高,提取工艺优于水蒸气蒸馏法,但有效成分含量高低,须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和油的品质综合评分为指标,对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闪式提取5个提取方式进行实验优选;再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所选提取方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效果最佳,经正交实验考察发现对云木香挥发油提取结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萃取压力,其次是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分离温度,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择。结论:云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分离柱压力6.5MPa,分离温度30℃。  相似文献   

10.
决明子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GC-MS分析决明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所萃取决明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决明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气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得率高于水蒸气法得率,其决明子挥发油在保持较高的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同时含有更多其他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适于提取决明子挥发油.  相似文献   

11.
薄荷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薄荷挥发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冷浸法、超声波法和超临界CO_2法提取薄荷油,通过气相色谱测定薄荷醇含量。结果超临界CO_2法提取薄荷油得率和薄荷醇得率分别为2.43%和1.77%,超声波法分别为1.34%和1.09%,冷浸法分别为1.27%和1.02%,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为1.15%和0.90%。结论薄荷油的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临界CO_2法最优。  相似文献   

12.
柴胡挥发油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考察柴胡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药典法、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4种提取方法,以得油率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4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得油率为0.46%,约高出其他方法7倍。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较大,尤其是有效成分之一己酸的含量。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效率远远高于其他方法,但该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其它方法相比有较大差异,故不能完全肯定此提取方法,尚需药效学的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13.
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田赏 《中成药》2001,23(4):278-280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4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枳实不同方法提取物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枳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2010年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溶剂回流法、超声法提取枳实挥发油并通过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然后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2010年中国药典附录XD甲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丰富,被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0.39%。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枳实挥发油成分的影响较大,除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外,药典甲法方可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所提箭秆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方法:运用GC-MS对箭秆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26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33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剑叶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制备两种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76%;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82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62%.结论:剑叶耳草挥发油主要包括脂肪族含氧衍生物、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和萜含氧衍生物,但两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小飞蓬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用GC-MS分析小飞蓬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飞蓬挥发油,利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小飞蓬挥发油成分中26个化合物,占所提取挥发油总量的98.25%.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8.30%)、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烯(8.7%)、β-蒎烯(6.28%)、2-甲基-6-(4-甲基苯基)-2-庚烯(5.13%)、棕榈酸(5.07%)、月桂烯(4.52%)、1,3,5-三亚甲基-环庚烷(2.05%).结论:小飞蓬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3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34%;采用HS-SPME-GC-MS共分离出62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29%。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5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4-异硫代氰酰基-1-丁烯。结论:SD与HS-SPME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两者联用分析华中碎米荠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野生及栽培青蒿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野生青蒿及栽培青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野生青蒿挥发油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8.2%;栽培青蒿挥发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9.7%。结论:两者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丹参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丹参挥发油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34%。结论丹参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正十六酸、正二十烷、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