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提出适用于西藏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广义实用负荷模型,并给出等值同步发电机参数。利用线性前馈网络连接权与差分方程负荷模型系数的映射关系,对西藏特殊电力负荷的差分方程参数进行辨识,在线性前馈网络算法中提出为了避免在极值点附近出现振荡现象,对初始权值搜索应满足的条件。比较了线性前馈网络和线性规划方法辨识差分方程的输出响应特性,表明线性前馈网络参数辨识的负荷模型内插能力优于线性规划方法,两种方法的外推能力基本一致。通过算例验证了用综合性质的差分等值动态负荷模型代替等值静态负荷和感应电动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遗传算法与传统优化方法应用于电力负荷建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以三阶感应电动机为综合负荷模型,以待辨识参数为未知向量,以系统实测与模型响应误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以随机初始种群为基础进行交叉一变异一选择运算并产生下一代种群;通过若干代进化即可获得具有足够精度的辨识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将遗传算法与传统模式搜索算法的建模结果比较,表明遗传算法所得模型的描述精度比模式搜索法高10倍,其模型参数呈现很好的稳健性,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的模型参数分散性。  相似文献   

3.
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字化电流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实时自适应电流控制方案,在预测电流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参数辨识,以克服电动机参数不准确带来的影响.用比较计算模型和实际电动机输出之间差别的方法对电枢电感和磁通进行辨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非侵入式电力负荷在线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用电设备正常工作时的稳态电流(包含基波和谐波)具有一定统计规律性,提出了一种非侵入式电力负荷在线分解方法.当某一电力负荷内部含有n类主要用电设备时,其电流可近似用这n类用电设备电流的线性叠加来估计.负荷分解是应用最优方法求取一组合理的权重系数,使负荷估计电流与负荷真实电流最为接近,从而确定电力负荷中不同类型用电设备的功率消耗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负荷分解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而且便于在线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MRAS变参数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动机定子电压方程和电流方程得到电动机转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辨识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变参数MRAS速度辨识数学模型,并在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中对该速度辨识模型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参数MRAS速度辨识模型具有满意的辨识精度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6.
三相感应电动机性能分析的一种简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简化等效电路我们作出其相量图,然后可以利用相量图作出一个"圆图",该圆图能够说明当负载与速度变化时电动机的一般特性,即电流、功率、转矩等变化的情况.显然,这是一种好的简明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力负荷模型特性辨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了异步电动机电力负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复合变量法、卡尔曼滤波法在线辨识电力负荷特性.结果表明,当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发生变化时,辨识的有功模型特性与异步电动机特性较为一致,辨识的无功模型精度较差,四阶模型优于三阶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非侵入电力负荷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改进的基于滑动窗的双边CUSUM算法和基于TOPSIS的相似度匹配算法实现电力负荷事件的检测、分解和辨识。系统提高负荷监测效率和识别准确率的同时,对小功率负荷和多种负荷叠加也有较高的识别率,并具有识别未知电力负荷的能力。系统为实时在线监测系统,采用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在用户侧完成负荷事件的辨识与分解,适用于海量用户在网运行,提高效率,减轻云端负荷。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硬件成本低、易于安装、实时性好、便于后期维护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在居民区和学校宿舍等地密集部署,产品已在国家电力公司规模化试点。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用于交流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带积分作用的滑模变结构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具有在动态和稳态时对电动机参数变化的完全鲁棒性,而且积分作用可以显著减小电流控制的稳态误差.与预测电流控制的实验结果比较,证实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感应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分析得出电动机的圆图,然后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计算,从而说明电动机的圆图和等效电路一样,都是分析计算电动机问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异步电动机调压节能是根据其负载的变化,通过调节异步电动机定子端电压,以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分析异步电动机T型等效电路,得到效率与定子端电压、功率因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其进行优化,寻求异步电动机在不同负载下的最优工作电压,然后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数据进行预测,给出负载率与定子端电压之间的精确函数关系.研究表明,在异步电动机运行的过程中,只要检测出它的负载,就可以依据这个函数关系式调节定子端电压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电子式感应电机的软起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应电机采用传统的硬起动会给定子的转矩和电流带来较大冲击,故需研究电机的软起动过程.用混合变量改进方法建立感应电机模型,通过控制单元,在主电路拓扑的变化下,采用双向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机软起动.该过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拟电机起动时定子电流和转矩变化情况.该过程启动电流小,起停过渡自然,节能效果好.通过调节启动转矩,启动中可以实现低速启动、频繁启动和软停止,而且损耗小,控制精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一类非平稳主轴电流信号的特点,给出了一种基于主轴电流信号的数控加工过程中负荷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趋势分析中循环平稳信号的特点,借助移动时间平均和校正预测控制算法,可直接面向控制.实验研究表明,基于该方法的加工过程负荷辨识可实现切深0.05mm变化时有效分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异步电机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推导出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关系式,以这个关系式为依据,把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作为控制对象,组成一新型带有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变频调速系统,以保证电动机一直处于较高的功率因数下运行,减少无功能量的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当电机处于空载和轻载时,可取得一定的节能效果,但在满载时节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软起动过程中电机和调压装置模型参数的变化及电机负载类型的多变性,导致经典PID难以实现软起动全过程的最优控制,提出了一种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该算法以经典PID为基础,既保留了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又简单易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不仅动态特性优良,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高休振 《科技信息》2007,(36):304-304
煤矿负荷大多是感应式电动机,属感性负荷,功率因数低。同步电动机可以在超前的功率因数下工作,但必须正确地调节电动机的励磁电流才能充分发挥其补偿能力,该文笔者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了正确的调节方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转子参数的变化对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基于自校正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转子电阻的辨识算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 ,将这种算法与直接公式法进行了比较。在对自校正辨识算法进行研究时 ,主要分析了算法中参数 kp、 ki、电阻初始设定值、转速和负载转矩的变化对辨识效果的影响。讨论了负载转矩和转速对转子电阻辨识精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并且给出了该辨识算法的适用范围。实验结果证明了自校正辨识算法的有效性 ,特别是在大负载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准确地辨识出转子电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异步电机在启动、稳态、失电三种运行状态下的转子断条故障情况,根据电机启动过程中故障特征频率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STFrFT)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采用STFrFT对定子启动电流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解决了故障信号和工频信号难以分离、不易提取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检测出故障信号,而且能反映出故障特征频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PI调节器和有速度传感器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提出Fuzzy-PI和MRAS相融合的无速度传感器的变频调速系统.以转子磁链的电流和电压模型分别计算得到转子磁链的期望值和估计值,构建了基于MRAS的转速辨识方程,根据比例、积分参数的特点,建立一套与转速调节器相匹配的Fuzzy-PI算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Fuzzy-PI和MRAS相融合的无速度传感器的变频调速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辨识精度高等优良品质,为异步电机的调速系统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相至三相交交变频的大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大功率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补偿方法,该方法是在电动机转子绕组上串联一电压源,它采用单相至三相交交变频实现.变频器元器件少,控制方式简单,且控制策略可确保晶闸管软开关安全换流.PSPICE仿真结果验证了变频器控制的正确性.同时在一台400kW的异步电动机上试验,电动机功率因数达到0.97,且对负载的扰动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