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锐30治疗4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用稳态模型计算的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HOMA-IR)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0.3±2.8)d,治疗后FP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分泌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诺和锐30,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赵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40-134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胰岛β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进行12周的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三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FINS、FCP、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2例患者全部使用诺和锐30R胰岛素,3次/d,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为(15±2.3)d,血糖平稳后调整诺和锐30R胰岛素,2次/d,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强化治疗后FBG、2hP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强化降糖治疗,控制血糖效果满意,在短期内使血糖达标,恢复胰岛细胞功能,降低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改善了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Ⅱ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情况。方法42例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锐30强化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指数等比值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FPG、2hPG、HbAlc、TC、TG、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HDL、FNS、2h-NS、F-C、2h-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BMI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诺和锐30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能降低FPG、2hPG、HbAlc,间接改善血脂,明显改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口服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2h 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脂、体质量情况及低血糖发作情况。结果 1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显著下降,HOMA-β显著升高(P<0.05)。2治疗后TC、TG、LDL-Ch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HDL-Ch、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有2例低血糖发生,无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少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初诊重症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餐后2 h血糖≥16 mmoL/L的初诊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诺和灵30R组,各组36例,采用2次/d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R,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所需天数、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7个时点血糖显示早、晚餐后2 h、中餐前及睡前血糖控制效果,诺和锐30组明显优于诺和灵30R组(P<0.05),其他时点血糖无明显差异.两组间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所需天数诺和锐30组显著少于诺和灵30R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 对于初诊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诺和锐30疗效优于诺和灵30R,且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优泌乐25)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个月的优泌乐25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优泌乐25治疗后,FPG、2h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C肽的分泌、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优泌乐25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患者接受餐前注射诺和锐30联合口服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6.5±1.3)d.治疗后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3例,程度较轻,进食后得到纠正,调整药物剂量后未再出现.结论 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减少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且患者顺应性好.两者联合相互协同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长期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60例初诊T2 dM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治疗组)和口服药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给予饮食及运动干预,若血糖不达标,则加用降糖药物;对照组仅给予饮食及运动干预,如血糖不达标,予口服降糖药物,2组患者均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追踪观察至少1年.结果 ①与强化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后及1年后随访的FPG、2 hPG、HOMA-IR、FINS、2 hINS、TG、TC均明显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②对照组治疗后及1年后随访FPG、2 hPG、HOMA-IR、FINS、2 hINS、TG、TC有所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③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PG、2 hPG、HOMA-IR、FINS、2 hINS明显降低,HDL、HOMA-β明显升高(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T2 dM患者的病理生理缺陷,较肥胖的以较低胰岛素量即能达到良好控制血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的初诊T2 dM患者,获得长期缓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35例空腹血糖(FPG)>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FPG、2hPG明显下降,Homa-β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快速稳定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时对胰岛素抵抗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继续服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注射艾塞那肽或胰岛素治疗24周,治疗前及停药24 h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HbA1C、体质量、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PI/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P2hPG、HbA1C、体质量、FINS、PI、PI/FINS、HOMA-β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与胰岛素组比较,FPG、体质量、PI、PI/FINS、HOMA-β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质量,并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β细胞效果明显,降低P2hPG、HbA1c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无明显优势,降低FPG效果不及胰岛素组,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张敏华 《海峡药学》2013,25(5):198-199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舒霖30R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32例)、降糖药物组(30例),均观察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FPG 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并同时比较两组C肽释放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和HbAlc均显著下降(P<0.05),甘舒霖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另外甘舒霖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快于降糖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甘舒霖组C肽指标显著升高(P<0.05);但降糖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比常规口服降糖药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53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组51例。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诺和锐30组早餐、晚餐后2hPG和HbA1c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中餐后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优于诺和灵30R,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状况。方法 4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在8~16mmol/L,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释放试验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C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lc,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周慧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4):73-74
目的观察诺和锐特充 诺和锐30特充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特充 诺和锐30特充强化降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PG、2hPG、Homa-IR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诺和锐特充 诺和锐30特充能迅速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孙虹云  吴志昊 《淮海医药》2013,31(2):116-117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FPG、2hPG、HbA1C、Fc-p、2hcp、TC、TG、hsc-RP、WBC、HDL-C和LDL-C。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C显著下降;TG、hsc-RP、WBC均下降;Fc-p、2hcp、HDL-C升高(P<0.05);TC、L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明显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两种方案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组(A组,n=52)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B组,n=56),治疗4周。测定每组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Homa-β、△I30/△G30较治疗前明显增加,HomaI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除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外,同期的FPG、2hPG、HBA1c、BMI、Homa-β、Homa-IR及△I30/△G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使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获得理想控制,且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低,使用方便、易行,患者依从...  相似文献   

19.
谭淑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06-1907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4例,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1组24例,给予诺和灵R N(3 1)强化治疗2周后改口服药治疗;治疗2组24例,给予诺和灵R N(3 1)强化治疗8周;血糖控制目标:空服血糖<7.0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 mmol/L,治疗前和8周终点结束时给予100 g馒头餐试验,测定空腹血糖(FBS),餐后两小时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肽,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三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两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前两者P<0.05,后者P<0.01);治疗1组和2组C肽,HOMA-β较前明显升高(P<0.05),C肽高峰前移到1小时,HOMA-I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肽,HOMA-β较前有升高,HOMA-IR较治疗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对照组用药量无变化,无停药者,治疗1组用药量较前有减少(约18%~20%),4例停药,治疗2组,用药量较前明显减少(约30%~36%),7例停药。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诱导血糖长期稳定控制,减少用药量,甚至停药,尤其以中长程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及CRP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83例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进行为期2周的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IS)、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患者FPG、2hPG、Homa-IR、CR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FIns、2hFIns、Homa-IS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宜在T2DM患者的初诊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