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针对半月神经节的阻滞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措施,但传统X线不能清楚的将颅底卵圆孔显示清楚,将大大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就是通过高速实时CT透视检查成像引导穿刺针的穿刺位置,该方法将卵圆孔显示清楚,因此大大提升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本研究收录15位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应用高速实时CT透视检查引导穿刺针定位,实行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结果:所有患者(15位)经过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中度的感觉异常。结论:所有患者(15位)经过治疗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中度的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供在三维方向上清晰显示半月神经节的MRI成像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排除颅内占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区进行增强T1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SET1)、T2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造影(3D-TOF)、三维快速静-动稳态采集序列(3DFiesta)4种序列的MR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读片、测量,并利用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分割半月神经节(TGG)。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不同序列间存在显著差异,边缘清晰度依次为增强FRFSET2、增强3-DFiesta、增强3-DTOF、增强FSET1,内部清晰度依次为增强3-DFiesta、增强FRFSET2、增强3-DTOF、增强FSET1。在增强FRFSET2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5mm,宽度平均值9.3mm,厚度平均值12.5mm;在增强3-DFiesta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45mm,宽度平均值9.45mm,厚度平均值11.65mm,两者无显著差异。图像分割成功率增强FSET1为0,增强FRFSET2为85%(17/20),增强3-DTOF为60%(12/20),增强3-DFiesta为90%(18/20)。增强3-DFiesta与增强FSET1、增强3-DTOF有显著差异,增强FRFSET2与增强3-DFiesta无显著差异。结论:TGG的MRI最佳显示方法为增强3-DFiesta,为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过程中TGG的图像分割和CT/MRI配准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开展三叉神经痛TGG水平的X刀或γ刀治疗提供影像学上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局麻药半月节阻滞麻醉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时止痛的适用性.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无神经毁损治疗史.在半月节穿刺成功、回吸、电刺激定位后,注射盐酸利多卡因0.5mg(0.5%利多卡因0.1ml),对麻效的起效时间、先症部位、阻滞完全时间、止痛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观察术后的毁损范围与诊断的符合率.治疗的全过程在心电图、血压等监护下进行.结果该局麻延长达到阻滞完全的时间,使局麻下热凝时患者配合和神经毁损范围的观察具有可操作性.止痛效果VAS平均2.30±0.94,基本能够满足止痛的需要.回吸有脑脊液流出时不影响局麻的应用.术后神经毁损范围与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9.3%.麻醉期不良反应1例,为眩晕、恶心呕吐.角膜麻痹1例.结论该局麻方法在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半月节热凝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采用三叉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ITN)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ITN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T引导下进行PR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检测脑功能变化。采用SPSS 16.0软件包,通过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大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值变化、疼痛情况(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关脑区功能变化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ITN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PR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疼痛相关的脑区(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左侧额叶内侧皮质、右侧额叶内侧皮质、左侧颞下回)的f-ALFF值显著增强(P<0.001)。未发现相关脑区f-ALFF变化值与术后VAS变化及术后麻木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CT引导下进行PRT治疗,可缓解ITN患者疼痛,相关脑区f-ALFF值的变化对术后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区的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 tenosynovial giant cell tumor,D-TSGCT)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TMJ区D-TSGCT病例的临床病史和CT、MRI图像。结果 2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耳前区肿块伴肿胀、疼痛。颌面部CT示TMJ区肿块,平均CT值(72±20.49)HU,增强平均值(125.3±22.68)HU;9例(39.1%)肿块内出现不规则或类圆形相对低密度灶,增强后无强化;14例(60.1%)肿块内出现钙化灶;16例(69.6%)出现TMJ关节间隙增宽;14例(60.1%)出现髁突骨质破坏;17例(73.9%)出现关节窝骨质破坏;6例(26.1%)出现中耳鼓室壁破坏。颌面部MRI示6例(66.7%)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例(22.2%)肿块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11.1%)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5例(55.6%)肿块内出现囊性变。结论 TMJ区的D-TSGCT主要临床症状为耳前区肿块伴疼痛。影像学特征为TMJ区肿块,CT平扫密度高,增强后强化明显,可有钙化,多伴有髁突、鼓室壁、关节窝骨质破坏。T2WI示肿块内特征性低信号,可出现囊性变。联合运用增强CT与MRI检查能明显提高TMJ区D-TSGC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CT图像在牙种植的应用已从单纯的提供牙种植术前设计的颌骨二维图像信息,发展到与牙种植模板联合应用,提供拟种植部位精确的三维图像信息,并在术中应用模板进行引导;用牙种植软件,在CT图像上模拟操作牙种植,显示牙种植过程及修复效果,使静态的模拟设计阶段发展到动态模拟设计阶段;而CT图像牙种植导航系统标志着从术前应用进展到术中应用CT图像信息进行引导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颌骨骨量和减少并发症,确定种植体处于最佳的位置和方向,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修复效果。此外,应用CT/CAD-CAM和SL已能进行骨膜下种植体的制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基于CT的三维正颌手术仿真模拟平台,通过计算机定性定量模拟畸形矫治,并精确设计手术方案。方法:取医学实验用成年男性尸体,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并完成三维图像重建;解读标准DICOM3.OCT数据库,采用VisualC 6.0语言、VTK工具包在PC机上编制出三维显示、交互式操作模拟手术仿真平台。结果:实现了在颌骨三维模型上以人机交互方式任意切割并按要求定量移动或旋转骨的目标,可模拟畸形矫治过程。结论:借助专用软件和计算机图形学方法,基于CT的三维手术仿真模拟平台,使外科医生能应用逼真的三维可视图像进行诊断分析、术前模拟预测和术后评价,从而使正颌外科手术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9.
CT定位用于确定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深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应用CT分层扫描测量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穿刺针进入卵圆孔的深度。方法 统计1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时的CT分层扫描图,并计算穿刺深度。结果 121例CT分层扫描统计结果,穿刺深度最浅为0.4cm,最深为1.6cm,平均进针深度为0.8cm。结论 CT定位下能正确掌握穿刺深度,穿刺深度为0.8cm以内时可避免对三叉神经第一、二支损伤;穿刺深度为1.2—1.5cm可避免对三叉神经第一支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90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其疗效进行总结与再认识。方法:用穿刺针经前路法穿刺,到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先进行方波定位刺激,确认无误后,一次性快速加热至88℃左右,在感觉根的2-3个断面上热凝,治疗过程中不过分强调保留面部相应区域的触觉,结果:治疗优良率98.2%,无效0.49%,经1-10a随访,复发率10.67%,再次治疗仍可止痛。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适应证广,复发率低等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定位,严格操作,严重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快速加热法可减轻患者痛苦,多点热凝法与不过分强调保留面部触觉对减少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CT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行三维CT引导卵圆孔穿刺射频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38例患者行三维CT引导卵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均成功。术后第1天有效率达78.95%,12例患者完全缓解,有1例未缓解。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97.37%,二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选择性毁损痛觉纤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并发第Ⅰ支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时,如何避免第Ⅰ支损伤,方法 对10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定位下进行射频治疗,对引起第Ⅰ支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其中98例第Ⅱ、Ⅲ支疼痛的患者经射频治疗后,有2例出现第Ⅰ支损伤,占2.04%,其中1例发生视力下降,1例出现角膜溃疡,另外10例原发第Ⅰ支疼痛患者,经降温下射频治疗后仅有2例出现视力下降,占20%。结论 在进行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时,采取CT定位,订前刺激试验。术中温度和深度控制及术后预防等措施,可避免第Ⅰ支损伤后产生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种径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3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前侧路、侧路和颧下喙突前路3种术式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随访1~6年,统计其疗效和复发率的关系。结果:3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温控热凝术的首次止痛有效率前侧路为9513%,侧路及颧下喙突前路为 7313%,两相比较差异显著(P<0101)。远期效果中,3种术式的优良率以前侧路为最高9813%,L路9517%,Z路 9215%。第1次射频热凝术后有2911%病例复发,其中大多数经2、3、4次再治疗又获得完全止痛。手术径路与复发有明显关系,前侧路的复发率远低于其它两种径路(P<0101)。全组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眶尖综合征)。结论: 前侧路法的首次止痛有效率高,止痛时间长,复发率低。颧下喙突前路法可作为三叉神经Ⅱ支痛的一种替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颌骨囊肿和肿瘤是口腔颌央部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分类复杂,表现多样,X线平片检查是以往常用的方法,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被用于该领域,作者对颌骨囊肿和肿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下颌下腺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其在下颌下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2例已行下颌下腺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所得数据采用SAS8.0软件包进行分析,选用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比较B超、CT、MRI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82例病例中,术前B超、CT、X线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后符合率分别为85.34%、79.66%和92.31%,MRI符合率最高,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CT(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B超、CT、X线诊断下颌下腺疾病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特别是下颌下腺炎,是误诊后造成下颌下腺切除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MRI准确率较高,在下颌下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颞下颌关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曹鸿涛  王美青 《口腔医学》2002,22(2):99-10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omandiular disorders,TMD)是多发病,常见病,放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常用手段。近年来,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不断改进,现代医学影像学(CT、MRI等)迅速发展、推广,并与其他手段联合应用,极大地丰富了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的影像学检查内容。本文综述近年来TMJ影像学检查方法新进展及新发现。  相似文献   

17.
18.
经三维CT定位的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定位下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分别在三维CT重建及非重建条件下.经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行射频热凝治疗,统计分析其术后即刻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比较.重建引导组有效率93.75%.非重建引导组有效率9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1~4.5年的随访,重建引导组总复发率31.25%.非重建引导组复发率47.50%,重建引导组复发率显著低于非重建引导组(P〈0.05);涉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射频治疗22例,复发3例。结论:三维CT重建定位指导下,经三叉神经周围支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操作方便、安全、适应证广,止痛效果确切,远期疗效优于直接穿刺射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