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隔姜灸实验性治疗,于第3周测定结肠VIP、IL-1β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结肠VIP、IL-1β明显增高,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姜灸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结肠VIP、IL-1β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诱导加化学刺激复合法"制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共给药4周,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0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清IL-10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降低,而肠愈宁颗粒可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10水平升高,以高剂量组明显,与西药相近。结论:肠愈宁颗粒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健脾利湿方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4周后现察患者症状变化及内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西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黄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族及TNF-α,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结肠黏膜菌群,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g A及Ig 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明显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较低(P<0.05),IL~(-1)0水平较高(P<0.05),血清Ig A及Ig G水平较低(P<0.05),结肠黏膜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较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较低(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能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其可能机制为调整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以及不同血清白介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14-117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Uolitis,UC)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番泻叶浸剂加直肠注入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药或者灌胃给药加直肠给药,观察其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陆续出现脾虚症状并有大鼠死亡;模型组结肠重量及体重结肠比显著升高,大鼠溃疡数增加,大鼠粪便异常的动物数显著增加,肠黏膜可见溃疡,可见"陷窝脓肿"、"陷窝溃疡"形成,炎症程度较重,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给药组给药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各给药组体重在给药10天及15天后,较造模组增长明显加快,肠腑康胶囊口服+直肠组结肠重量及体重结肠比显著降低;肠腑康胶囊分别提取组体重结肠比显著降低;肠腑康胶囊灌胃+直肠给药组和分别提取灌胃组肠内溃疡个数明显减少;肠腑康胶囊灌胃+直肠给药组和肠腑康胶囊分别提取灌胃组大鼠粪便异常的动物数显著减少。病理组织学检查:口服+直肠组、分别提取组、混合提取组、补脾益肠丸组可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评分,提示本品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肠腑康胶囊给药途径口服+直肠组的作用优于其他两个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结论:肠腑康胶囊(4.8g/kg)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不同,其中口服+直肠明显优于其他2个给药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连海  肖成  洪子夫  李国栋  刘昌吉 《光明中医》2010,25(10):1793-1795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4和IL-10的影响,探讨灌肠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共6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灌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灌肠方灌胃,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8天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灌肠方能有效提高IL-4和IL-10的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粘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灌肠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及束缚法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泻二草方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经药物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及NP-Y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升高(P〈0.05),NP-Y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均降低(P〈0.01或P〈0.05),NP-Y含量升高(P〈0.01或P〈0.05),其中痛泻二草方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或P〈0.05)。结论:痛泻二草方具有调节肝郁脾虚型UC模型大鼠VIP和NP-Y正常分泌、减轻炎性反应而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观察舒肝健脾颗粒对大鼠局部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舒肝健脾颗粒可以有效对抗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L-10水平的降低(P<0.05,P<0.01),并升高组织中VIP含量(P<0.05,P<0.01)。结论:舒肝健脾颗粒可以调节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VIP浓度,并可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愈肠灵胶囊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愈肠灵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愈肠灵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2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后SD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愈肠灵灌胃纽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愈肠灵灌胃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SASP灌胃组降低(P〈0.05)。结论愈肠灵胶囊灌胃治疗UC大鼠模型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肺与结肠中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52只大鼠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相结合的免疫复合法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为78%)。从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及16只正常组大鼠中随机各选出8只作为干预前(0周时间点)模型组及正常组。剩余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从肺论治组(黄芪桔梗汤)、从肠论治组(黄芪黄连汤),每组8只,各治疗组均按60 kg体重成人药量8倍剂量灌胃给药;另取8只正常大鼠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组以等体积纯净水灌胃,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4周时间点)后,分别于0周、4周时间点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与结肠组织中VIP的含量。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及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0周时间点肺间质可见均匀弥漫性炎症,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肠黏膜大面积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干预后各治疗组肺及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4周末肺组织VIP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0周、4周末结肠组织VIP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从肺论治组4周末肺组织VIP含量升高(P0.01),从肺论治组、从肠论治组结肠组织VIP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从肺论治法和从肠论治法通过调节肺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在改善肺及肠道局部炎症,减轻病理损伤、促损伤修复方面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不同时间段血清及病变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神经降压素(NT)、P物质(SP)等的含量,探讨肝郁脾虚型UC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及束缚法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乙醇对照组、模型组(根据造模时间不同,分为3d、7d、14d、21d组),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及病变结肠组织中VIP、NP-Y、NT、S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乙醇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VIP、NT、SP含量均升高(P0.05),NP-Y含量都降低(P0.05);模型组间比较,模型7天组各指标含量变化最明显(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UC的发病可能与VIP、NT、SP含量升高,NP-Y含量降低有关,且在发病7天的时候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炎1号中药液。治疗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患者外周血清中T细胞相关炎性反应递质的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分布面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2.86%,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4)和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1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降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1号中药液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够促使T细胞Th1/Th2及Th17/Treg介导炎性反应递质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法(舒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观察我院自制药舒肝健脾颗粒对大鼠体重、结肠组织学、局部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肠组织中VIP较正常明显降低(JP〈0.01),IL—10显著降低(JP〈0.01),舒肝健脾颗粒可以有效对抗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中的VIP、IL—10水平的改变(JP〈0.01);能增加大鼠的体重,改善局部结肠黏膜的受损程度。结论:舒肝健脾法可有效治疗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促进抑炎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术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每日灌肠1次,共4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IL-6,IL-10,比色法测MDA。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L-6、IL-10、MDA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药物组IL-6、IL-10、MDA含量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MDA低剂量组大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剂量的增加呈负相关;IL-10与剂量的增加呈正相关,但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术溃结灌肠汤可显著降低IL-6、MDA,升高IL-10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65-167
目的:探讨左金丸合四逆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其对血清促炎因子(i NOS、NO、TNF-α、IL-1β和IL-6)和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分为柳氮磺吡啶组(对照组)及左金丸合四逆散组(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1.0g/次,4次/d;治疗组水煎取左金丸合四逆散300ml,分早晚两次各150ml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1d。治疗前后取静脉血采用分光光度法和ELISA检测血清中i NOS、NO、TNF-α、IL-1β、IL-6和IL-4、IL-10水平的变化,另取健康志愿者32例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P<0.05);治疗前两组i NOS、NO、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IL-4和IL-10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i NOS、NO、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IL-4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两组血清中i NOS、NO、TNF-α、IL-1β、IL-6和IL-4、IL-10水平没有差异,分别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但治疗组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左金丸合四逆散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其分泌i NOS、NO、TNF-α、IL-1β和IL-6促炎因子,促进其分泌IL-4和IL-10抗炎因子,进而恢复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来发挥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和VIP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和多潘立酮组5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同时配合夹尾、摇晃)造模21 d。5组大鼠于造模前及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旷场试验)及肠道敏感性的检测,然后各组按被试因素施加方法,分别进行隔药饼灸和逍遥散、多潘立酮及生理盐水灌胃14 d。治疗结束后,收集大鼠尿标本,用于检测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再经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VIP的含量。结果 4组大鼠造模后,较空白组大鼠食量、体重及活动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肠道敏感性增加(P<0.01或P<0.05);隔药饼灸组、逍遥散组与多潘立酮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高于模型组,VIP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3组比较,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与逍遥散、多潘立酮一样,均能够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的小肠吸收功能,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隔药饼灸可抑制VIP的分泌,这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燕  王威 《光明中医》2012,27(2):309-311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及不同配穴对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防治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雌雄各半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雌雄各半,分开喂养。分组:①正常对照组10只;②模型对照组10只;③"太冲+三阴交"组10只;④"太冲+三阴交+天枢"组10只;⑤"太冲+三阴交+上巨虚"组10只。对针刺组进行7d的电针预处理后,对除正常对照组以外的大鼠使用慢性应激方法(不可预知)造模15d。采用ELISA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VIP、GAS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血管活性肽(VIP)、胃泌素(GAS)含量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VIP、GAS含量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针刺预处理不同配穴组血清VIP、GAS含量波动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预处理肝郁脾虚证大鼠可以调节大鼠血清中VIP、GAS含量,这可能是针刺预处理方法防治肝郁脾虚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或硬结便)等临床表现的消化道疾病[1]。近年来,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使IBS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之势。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精神心理、中枢异常、炎症与感染、肠道菌群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川椒丸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川椒丸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2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后SD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川椒丸灌胃组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川椒丸灌胃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SASP灌胃组降低(P〈0.05)。结论川椒丸灌胃治疗UC大鼠模型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