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3):I0001-I0001
四川省汶川严重地震灾情发生后,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敏锐和政治责任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卫生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指示要求,监督中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当前,抗灾防疫工作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监督中心全体同志有决心不怕困难,积极投入并全力支援灾区打赢卫生防疫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3):I0002-I0006
卫生部陈竺部长(右二)在四川什邡市视察灾后卫生防病工作,了解灾区卫生防病和卫生监督工作情况。图为陈竺部长慰问江苏赴川参加抗震救灾的卫生监督队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使救援人员和公众在核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有效开展卫生防病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防止疾病发生,确保救援任务顺利实施。方法:从多年具体实践中,研究探讨、总结核事故条件下的救援卫生防病工作的基本经验。结果:着重从三个方面简介了核事故应急救援卫生防病工作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核事故救援卫生防病工作进行了探讨:(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人员良好心理状态;(2)加强污染监测,提高预测、检测能力;(3)落这产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引起急慢性损伤;(4)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降低非故事性疾病发生;(5)参与辐射流行病学调查,做好辐射远后效应分析及评估。结论:卫生防 疫人员必须掌握核事故应急情况下的卫生防病特点及基本方法,才能的一理发生核事故时,胜任所担负的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湖南、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广州军区近日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灾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1)高度重视灾区卫生防病工作。各级领导要切实增强疫情观念,结合驻地灾情、疫情和部队实际,加强以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重点的防治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执行抢险救灾任务部队要把执行任务和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2)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整治驻地环境,开展消杀灭活动;开展饮食饮水和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严把食品采购、加工、烹饪关;医疗防疫机构要组织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浙江正在着手打造卫生应急和医疗机动救援体系,加强救灾防病的力量,以应对暴雨、台风等极端气候带给百姓的身心创伤。2006年的"桑美"台风登陆后,浙江省卫生部门首次组织了心理专家赶赴灾区,帮助灾民重建"心灵家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为救灾防病制作的传播材料,形式可多样化,如传单、折页、小册子、报纸、宣传画、录音带、录像带、标语、板报、墙报等均可,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制作灾区宣传材料以传单、报纸、标语、墙报为宜,适合在灾区开展宣传教育。灾区灾民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吃饭、喝水摆在首位,其次是患病不可耽延及时就医。因此,制作宣传材料的内容应以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等知识和有关疾病临床症状作为重点范围,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灾民自觉地接受卫生和疫病防治知识。二、防止病从口入,严把食品饮水卫生关古语云:“民以食为天”人类的…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卫生应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举全国卫生防疫之力.承四面八方鼎力支援.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调集上万名疾控精干力量.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保障救灾工作的有效实施.各级各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形成强大合力,震撼了世界.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严重破坏了四川灾区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变了当地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惯,为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提供了自然条件和可能途径。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开展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阻断传染病传播链,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是震后全面救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邱如宗  罗芳  吴东开  王小虎  邱芳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F0002-F0002,1090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大批部队迅速进入灾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为确保灾区军民的身体健康,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发生,5月22日,鹰潭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救援队奔赴重市青川县茶坝乡,开展为期40天的卫生防病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5月13日11时30分,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仅21个小时,卫生部第一支应急医疗队从北京出发,随带大量血液和血浆代容物.同时,四川、重庆派往灾区的医疗队达100多支.自此,针对灾区的医疗救援和疾病防控行动井然有序地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卫生系统在紧急救援的同时,也着手准备灾后健康教育。在震后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卫生系统调集了大量的卫生防疫人员进入灾区,健康教育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结合在四川省茂县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对做好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特大地震后,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派人员参与抗震救灾防病保障工作。于2008年5月26日至8月13日,选派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漩坪乡工作了80天,在对受灾地区做好卫生防病保障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现将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健康管理职能,北京市政府制定了“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以下简称“143号”折子工程),并于2002年12月在北京市的11个区县、20个示范社区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地震灾害中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六个数据库[Pubmed、Medlin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1998—2018年发表的与地震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相比未经历过救灾的护理人员,地震救援护理人员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灾前(防灾备灾阶段)心理上准备不足、灾中(应对阶段)救援心理压力过大、灾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
结论 在灾害管理的每个阶段,救援护理人员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其灾前心理的防护教育及培训,增强救援护理人员在灾害管理各个阶段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5.
16.
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四川省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征.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地震灾区20d后137例学生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1.3%,其中较明显的有强迫为35.8%,人际关系敏感为30.7%,焦虑为24.1%,抑郁为22.6%,敌意为20%.恐惧为15.3%.女生除躯体化、偏执、敌意,附加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男生;灾区学生SCL-90中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精神病症状、总分方面,提示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格测评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灾区青少年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结论 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要特别关注那些内向及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对他们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经历地震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和轻灾区2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纵向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为期2年共5次追踪调查,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次调查均参加的学生共977人, 男生占49%, 女生占5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显示, 极重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积极应对始终低于轻灾区(P<0.05), 2个灾区学生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自尊有下降趋势,消极应对有上升趋势(P<0.05)。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 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有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P<0.05);消极应对方式阻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P<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 但男女生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地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但是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灾害报道及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类经历了"9·11"恐怖袭击、印尼海啸、伊拉克战争等;中国也经历了1998年特大洪灾、2003年"非典"大流行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等.每一次战争或灾难中,为了如实报道战情或灾情,挽救受难的群众,各国各地都会派出大批记者和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20.
灾害指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灾害又称“灾祸”,灾即天灾,指自然灾害;祸即人祸,指人为灾害,俗称“天灾人祸”.灾害的预防控制工作事关人民安全和健康,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繁荣稳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