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电针。结果:痊愈28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刘振友 《河北中医》2006,28(12):937-93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由于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肌肉活动功能受损或瘫痪的疾病.1996-03~2005-03,笔者运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运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8例(治疗组 )与常规电针治疗 36例 (对照组 )对比 ,治疗 2个疗程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 4 1.7%和2 2 .2 % ,P <0 .0 5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和 83.3% ,P <0 .0 5。结论 :电针配合按摩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电针疗效 ,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用电针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用电针治疗,取穴及针刺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5%,对照组为6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和疗程.方法:将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激素类,扩张血管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合用)治疗.结果:发现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2.008,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与疗程之间关系X2=7.168,P<0.05,亦提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药罐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前者的疗程比后者短.  相似文献   

7.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能否应用电针,多年来,争论不休。笔者对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发病1天~10天)应用电针并进行临床观察,治愈率达89%,有效率达100%,无1例加重,与82例恢复期(发病11天~30天)作为对照,为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电针+拔罐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2例,好转2例,痊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痊愈率为6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比传统针灸手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对病程分期、治疗最佳时机,有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晖 《光明中医》2008,23(3):303-304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急性期(1—7天)健侧给予平衡针灸治疗,穴取腰痛穴、鼻炎穴、胃痛穴,7天后配合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急性期健侧常规取穴并开四关,恢复期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25)。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电针刺激面神经评价90例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以及评测预后,探讨电针是否可用于周围性面瘫的评价及与House-Brackman量表的相关性。方法对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取牵正、翳风二穴,针刺后用电针连续波连接二穴,观察面部肌群的收缩运动状态,以此评价周围性面瘫严重程度并对预后进行评测,并用House-Brackman面瘫评定系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电针预测与House-Brackman量表对面瘫程度评价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二者相关性高,呈负相关。结论电针刺激面神经可以对面瘫进行分级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3.
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不同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期及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为A组14例,B组19例,C组20例和D组33例。A组为面神经Ⅰ段损伤,B组为面神经Ⅱ段损伤,C组为面神经Ⅲ段损伤,D组为面神经Ⅳ段损伤。四组均采用针刺方法进行分期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分析,6个月后回访患者后遗症发病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后遗症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且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4.
王康社  边燕丽 《光明中医》2016,(10):1437-143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6例面瘫病患者采用先针刺、后背俞穴拔罐相结合治疗,按照不同的发病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即发病的1~7天,取基本穴位,不带电,手法轻,穴位少;静止期,即发病的8~15天,带电,刺激量大,手法重,穴位多;恢复期,即发病的15天以后,带电,刺激量小,穴位少。结果无效10例,有效15例,显效65例,痊愈236例,总有效率96.87%。结论针刺结合背俞穴拔罐治疗面瘫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断续波组 (治疗组 )和连续波组 (对照组 ) ,两组取穴及疗程均相同。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痊愈率为 86 % ,对照组为 5 7%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两组痊愈病例的治疗次数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说明电针断续波治疗面瘫见效快 ,疗程短 ,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赵正恩  汪玲 《光明中医》2016,(14):2077-2078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结合针刺治疗面瘫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27例。试验组:针刺治疗后,取阳白、地仓、颊车、颧髎、翳风、完骨,依次闪罐,至皮肤局部潮红为度,然后在翳风、完骨留罐约3~5分钟。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周后,均只行电针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8.90±3.82)d、(22.78±3.85)d,两组在治疗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20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0例。试验组治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配合针刺治疗面瘫耳后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间、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合闪罐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2.79%,对照组为44.1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0.092±2.421)次,对照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1.078±1.683)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对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HIV阳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 HIV阳性患者面瘫的疗效。方法 对 HIV阳性面瘫进行分组治疗 ,分为针刺组、艾灸组、针灸组及对照组 (维生素 B1 、B1 2 肌肉注射 )。结果与结论 针灸组总有效率为 10 0 % ,与针刺组、艾灸组及对照组比 ,有显著差异 (P<0 .0 5 ,P<0 .0 1) ,表明针灸并用对于 HIV阳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性评价头面针联合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入组病例均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头面针刺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闪罐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变化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试验组面神经功能评分(81.33±11.41)分,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面神经功能评分(69.83±18.86)分,临床有效率80.00%,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面针刺联合闪罐法可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特发性面神经麻木症状,提高患者面部动静态及联动总体功能,疏通经脉,鼓舞气血运行,濡养筋肉,修复神经传导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醋酸泼尼松、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1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并联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病例临床疗效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6/40)高于对照组75%(30/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电针联合阿昔洛韦与传统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相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