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16-2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及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其中以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最常见。近年来内脏高敏机制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得到逐步认可,痛泻要方可以明显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临床症状,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内脏高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痛泻要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内脏高敏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缓解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168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免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主要症状如腹痛程度、排便性状的变化情况、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评分(TCM-PES)、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BS-QOL)、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如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尼莫地平法以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腹痛应答率92.86%(78/84)高于对照组腹痛应答率82.14%(6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4,P<0.05)。观察组腹泻应答率为91.67%(77/84),高于对照组腹...  相似文献   

3.
魏捷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33-53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及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等异常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白光教授认为饮食不当,七情内伤,病后体虚,先天禀赋不足或感受外邪等原因,导致肝脾不和,发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强调辨明标本,掌握先后缓急的治疗准则,痛泻药方加减治疗,时溏时泻,乏力倦怠,纳呆加山药、薏苡仁、白扁豆、黄芪、太子参等健脾益,气化湿止泻;脘腹痞满加厚朴、枳实行气消痞,除胀化湿;泄泻腹痛,里急后重加葛根、秦皮、白头翁解肌清热,燥湿止泻;泄泻肠鸣,胁肋不舒,烦躁易怒、嗳气加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止痛;畏寒肢冷,大便清稀,甚则水样加附子、干姜、肉桂、吴莱萸、肉豆蔻、补骨脂等温肾健脾;久泻不止加乌梅、石榴皮、诃子肉、草果温中涩肠止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痛有定处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等活血化瘀;腹痛明显倍用白芍,适当用川楝子、延胡索。治疗同时配合精神调护及饮食调节,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2 组患者均给予饮食、生活方式等常规指导,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治疗。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酪神经肽(NPY)、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 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腹痛、腹泻次数、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BDNF、NPY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5-HT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NPY 水平高于对照组,5-HT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IL-8、IFN-γ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L-8、IFN-γ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IL-10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有效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血清中BDNF 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云母石连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病例6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云母石连用痛泻要方加味(云母石10 g,炒白芍12 g,陈皮10 g,炒白术12 g,防风12 g。辨证加减:肝郁者加醋柴胡6 g,绿萼梅10 g等;脾虚者加炒党参15 g,茯苓12 g,山药15 g等;湿热者加葛根10 g,黄连5 g,黄芩10 g,地锦草15 g,辣蓼15 g等;伴脾肾阳虚者加吴茱萸5 g,肉豆蔻10 g,五味子10 g等)。对照组:口服匹维溴胺50 mg,2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0.42 g,3次/d。4周为1个疗程。对2组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HAM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大于对照组的56.7%(P0.05),治疗组抑郁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治疗后小于治疗前(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母石连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在改善胃肠道症状及解除精神抑郁或焦虑状态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越  王伟明 《国医论坛》2012,27(3):31-3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供解释的症候群.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本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1],常好发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选取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的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性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00%)明显低于研究组(96.00%),两组对比,χ2=10.7143,P=0.0011;两组均无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痛泻药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和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中药汤剂四君子汤合痛泻药方口服治疗。治疗5周后,分别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痛泻药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并且不良作用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痛泻要方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2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加味痛泻要方 组成:白术9~12g,白芍9~12g,陈皮9g,防风9g,柴胡6g,茯苓6g,甘草3g. 加减:肝郁脾虚加茯神、炒枳壳;脾胃虚弱加潞党参、黄芪、炒扁豆、莲子肉、砂仁、焦楂曲;脾肾阳虚加补骨脂、熟附子、五味子、炒淮山、炒薏苡仁、肉豆蔻、、吴茱萸;气滞湿阻加苍术、厚朴、姜半夏、青皮、枳壳、生熟薏苡仁、砂仁、豆蔻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方药组成:炒白术90g,炒白芍60g,炒陈皮45g,防风30g,山药15g,麦芽15g,枳壳12g,甘草6g)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48例,治愈34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1.67%。对照组48例,治愈9例,好转21例,无效18例。有效率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特点为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本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常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神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肠病,其中腹泻型所占比例最高,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治疗方法为调肝理脾,代表方药为痛泻要方。文章总结近3年临床实验显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明显,并以现代药理学研究从改善肠道高敏感性、降低结肠平滑肌的运动指数及收缩频率、降低血清5-HT及其受体和调节慢性内脏痛觉应激反应及抗应激损伤的角度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治疗,实验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为(1.87±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1.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芳 《山西中医》2011,27(4):16-1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以痛泻要方加味,对照组给予思密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疗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思密达。  相似文献   

17.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排便异常,腹痛、腹胀,又缺少形态学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慢性、易反复的消化道常见病。我们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IBS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双梅  李慧臻 《河北中医》2012,34(11):1736-173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有时粪中带有大量黏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3个亚型,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范畴[2].痛泻要方作为治疗肝郁脾虚、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临床多用其加味化裁治疗IBS.兹将痛泻要方治疗IBS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舒丽启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口服舒丽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