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医食参考》2020,(1):4-5
疫苗追溯体系建设明确时间表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江苏、海南、重庆2020年1月31日前按规定向协同平台提供本省(区、市)内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追溯信息,达到疫苗追溯要求。同时,2020年3月31日前,全国各地应当建成疫苗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所有上市疫苗全过程可追溯,确保疫苗最小包装单位可追溯、可核查。  相似文献   

2.
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系统是为监管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实现对药品的追溯和管理,维护用药安全而建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基本目录药品都要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管理。在生产、流通环节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使用较好,在消费领域尤其在社区医院中实施,还有不小的差距。本文着重对药品电子监管码在社区医院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从药品入库管理、药房调剂管理、患者用药管理、药监监控管理等方面对药品电子监管码在社区医院中应用遇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办法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药品使用流程的再造,为药品电子监管码在社区医院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和完善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方法采用java bs架构和spring-boot+hibernate+redis架构,使用TiDB集群数据库,实现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快速部署和上线运行,评价系统运行效果。结果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于2019年12月建成并运行,且与32个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接;系统包括疫苗管理、预防接种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冷链监测等功能模块,实现了疫苗电子追溯、预防接种数据异地交换、大数据分析和展示等功能。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15日系统共接收26.24亿条疫苗接种记录,其中采集疫苗追溯码26.20亿剂次(99.84%);90%的数据统计报表和大数据并行计算的统计时间<5s,多维度实时查询个案的时间<1s。结论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实现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电子化管理,系统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但部分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药品电子监管码作为药品追溯码,建立医院内血液制品应用闭环,实现“一件一码,物人互追”。在血液制品调配和使用环节,通过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建立医院血液制品追溯记录。利用血液制品电子监管码作为追溯码,建立了血液制品应用闭环管理流程,实现了血液制品的追溯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基于云平台的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方法利用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和实时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建设覆盖江苏省的14个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全业务、全流程预防接种服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该系统于2017年7月开始建设,2019年9月在全省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包括预防接种服务系统客户端和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两部分,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冷链温度实时监测、疫苗全程溯源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智能自动预警提示、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实时监控管理等功能。截至2020年6月,该系统管理受种者档案2 000多万人、接种记录超过5亿条和疫苗全程溯源实时索引数据约40亿条。结论该系统实现了江苏省预防接种全系统整合、全流程服务、全数据采集、全环节管理、全过程追溯和全方位监管功能,进一步保障和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基于云平台的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方法利用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和实时数据仓库等先进技术,建设覆盖江苏省的14个分布式数据中心和全业务、全流程预防接种服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该系统于2017年7月开始建设,2019年9月在全省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包括预防接种服务系统客户端和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两部分,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采集、冷链温度实时监测、疫苗全程溯源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智能自动预警提示、数据交换共享、大数据实时监控管理等功能。截至2020年6月,该系统管理受种者档案2 000多万人、接种记录超过5亿条和疫苗全程溯源实时索引数据约40亿条。结论该系统实现了江苏省预防接种全系统整合、全流程服务、全数据采集、全环节管理、全过程追溯和全方位监管功能,进一步保障和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化背景下第二类疫苗监管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确立了第二类疫苗市场化的流通机制,并构建了一套疫苗流通接种的基本监管体系。但是,目前社会所预期的积极效果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各地疫苗安全事件仍不时发生。究其原因是政府监管不当、监管不力、权力寻租等问题。疫苗监管的完善应立足于"保障公民健康权"这一新愿景,秉持"宪政、善治"的新理念,坚持监管工作五大新原则,开创"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座谈会等方法,对保定市所有接种门诊2012年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系统适用性、易用性与兼容性、数据识别方式、流动儿童的数据交换、数据报告情况、系统实施的效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系统可用于各种windows系统,对计算机内存、杀毒软件、打印机、网络条件、人员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不高,操作简便省时,适用性、兼容性和易用性良好。实现了预防接种及疫苗流通信息共享。在提高管理儿童数,减少人员工作量,提高接种工作质量、疫苗管理和免疫规划管理水平方面效果显著。结论系统运转顺畅,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与疫苗电子监管相结合的新工作模式。系统的实施提高了保定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免疫规划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浙江省疫苗与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成后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统一的管理和一体化应用模式,采用SaaS系统,构建微服务架构,开放技术架构,实现系统的快速部署和上线运行,评价系统运行效果。结果 建立并集成疫苗与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疫苗管理、预防接种管理、便民服务、数据质量监管等子系统互联互通,具备综合业务数据统计、查询分析等功能。结论 浙江省疫苗与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业务应用电子化、统计分析智能化、业务操作公开化,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采购、储存、运输、使用等实现全过程可追溯、可核查,但部分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嘉定区免疫规划工作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体系.预防接种门诊经历了4轮规范化门诊建设,日趋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一批免疫规划专业队伍,疫苗统一订购和配送,配备了足够的冷链设备,并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实现接种门诊信息联网,实现了疫苗追溯码、疫苗产品编码、冷链设备编码、接种儿童代码、接...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条例》),从疫苗流通和接种监管对卫生、药监部门进行职责分工。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疫苗流通渠道多元化,条块分割、分段管理,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的工作方式,增加了疫苗流通和质量监管的难度。为加强管理,需要完善配套法规,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和配合,加大对疫苗流通和质量的监督执法力度,优先保障预防接种经费投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疫苗电子追溯体系精准测算河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情况,为进一步实现精细化疫苗管理、合理降低疫苗损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省级平台及疫苗电子追溯系统收集2021年河南省预防接种门诊疫苗接种数据和使用数据。利用国家全民健康保障系统收集河南省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周期、服务半径等数据。结果:2021年河南省单剂次包装疫苗的损耗系数在1.01~1.06之间,最大为乙肝疫苗;多人份疫苗损耗系数在1.45~1.92之间,最大为卡介苗。2021年河南省不同市(县) 11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系数存在一定差别。多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损耗系数在不同服务周期、不同服务半径、不同服务人口、不同门诊工作人员数量的接种门诊间存在一定差别。结论:除乙肝疫苗外,河南省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损耗系数均小于国家标准,说明河南省疫苗损耗管理相对较好,达到了国家工作要求。多人份疫苗和个别单人份疫苗损耗较大,应合理安排门诊周期,将接种日当天的接种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疫苗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种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信息化管理。方法:采用条形码技术录入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数据,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和信息监管。结果:系统以其产品编码化、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监管全程化和信息透明化的特点,建立了可追溯的长效监管机制。结论:该系统的应用确保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溯性,不仅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而且为患者提供了更佳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疫苗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后疫苗监管的现状与对策。[方法]日常监督、专项检查与群众咨询。[结果]《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卫生、药监部门的疫苗监管职责进行分工,并从源头上放开疫苗经营活动,增加了监管难度。[结论]建议医疗机构内部的疫苗流通和质量的监管职责仍由卫生主管部门承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国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现状和问题,指出药品监管部门要监督指导生产企业的工艺和处方的自查,严格审批委托生产的条件,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可控。制定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遴选标准,对进货、验收、储存、出库、运输等环节加强监管,引入药品电子监管码。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监管,并通过行政检查、信息披露等监管方式,来保障基本药物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郑州市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发展情况。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方法比较2010年和2017年郑州市预防接种门诊的数量、级别、主要冷链设备、信息化建设。结果 2010年和2017年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3,P=0.001)。2017年城区与非城区低温冰箱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P=0.042),平均每个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台小冰箱从0增加到1.93台。2017年城区和非城区平均每个预防接种门诊疫苗电子订单系统的配备有统计学意义(t=22.500,P=0.013)。结论郑州市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疫苗全程冷链得到实现,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构建福建省疫苗溯源管理信息系统。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云计算基础等追踪各环节温度、流向,对疫苗溯源系管理的功能进行设计。结果福建省疫苗溯源管理系统通过流向与冷链温度监控系统整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数据可共享的疫苗溯源系统,实现对疫苗运输储存各环节的温湿度监控、超温报警和远程监控,并满足以电子监管码或其他国家标准编码及批号为主键进行产品流向溯源。结论福建省疫苗溯源管理系统系统功能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基本满足了当前疫苗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短信预约使用常态化后,顺昌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变化情况,探讨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短信预约使用对接种率的影响。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2次入户开展疫苗接种及时率调查,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分析。结果预防接种信息化及短信预约使用常态化后,8种基础免疫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有提高;6月龄后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有提高;6种加强针接种率均提高;上传接种信息和发送短信频数逐年增加。结论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运用网络技术科学管理是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整体效益、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个人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创建并开发了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接种证,能解决预防接种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的覆盖面、及时性、全程率和低弱反应者复种等方面,,都能得到科学的有效监管,使整个预防接种工作都能有所保障,从而有效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同时本系统还能通过收集和统计分析各种接种监测数据,对卫生防疫机构科学利用有关数据和政府决策发挥重要作用。本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可改变预防接种领域信息手段与管理方法落后的现状,对卫生防病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免疫预防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以及数据交换、端口技术等手段构建的宁波市产科预防接种信息系统(Obstetric Neonatal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ONIIS),实现了产科预防接种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及自动数据交换,大幅提升了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效率及质量。本文对宁波市ONIIS的设计及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ONIIS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