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R,2R)-环己二胺与2-羟基-1-萘甲醛和3,5-二叔丁基水杨醛反应,得到非对称Salen配体H2L,然后将配体H2L与Ni(OAc)2·4H2O、Cu(OAc)2·H2O、Mn(OAc)2·4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3个单核配合物[Ni(L)]·CH2Cl2(1),[Cu(L)](2),[Mn(L)(Cl)]·CH2Cl2(3),分别采用1H NMR、FT-IR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配体和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体H2L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而配合物2和配合物1的结构相似。配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  相似文献   

2.
王晓娥 《分子催化》2014,(3):204-209
利用Mn(OAc)3与手性四氮配体制备了非血红素N4配体的Mn(Ⅲ)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和简单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氧化剂H2O2的量和添加剂HOAc的量等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底物适用范围,获得了51%~94%的ee值.  相似文献   

3.
氮杂环丙烷作为环氧丙烷的结构类似物,表现出与后者类似的亲电反应性[1],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近十年来,通过氮宾与双键的加成合成手性氮杂环丙烷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3],我们用以蒽为骨架的新型手性双噁唑啉配体AnBox(1)对一系列α,β-不饱和酮进行高对映选择性地氮杂环丙烷化,反应的收率可以达到92%,ee值达到>99%,远高于文献中报道的ee值(86%)[4].同时通过与Evans的配体Box(2)比较发现,从相同构型的氨基醇得到的手性双噁唑啉催化相同底物的氮杂环丙烷化时得到相反绝对构型的产物,这两个不同骨架的配体形成的手性环境的差异对这种立体构型的翻转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Cu(OAc)2.4H2O、Ni(OAc)2.4H2O、Cu(OAc)2.H2O、Zn(OAc)2.2H2O与8-羟基喹啉在室温(准室温≤40℃)条件下的固-固相化学反应。讨论了反应物结构对固相反应的影响。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相应的配合物Co(oxin)2.2H2O、Ni(oxin)2.2H2O、Cu(oxin)2、Zn(oxin)2.H2O。经失重测定, 元素分析, IR, XRD,DTA测定, 确定了固相产物的组成。与液相合成方法比较, 固相反应合成配合物不用溶液, 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The solid-solid state reactions of o-aminobenzoic acid with Zn(OAc)2.2H2O, Cu(OAc)2 .H2O, Ni(OAc)2.4H2O and Mn(OAc)2.4H2O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corresponding complexes M(OAB)2 (M = Zn(Ⅱ), Cu(Ⅱ), Ni(Ⅱ), Mn(IⅡ)). XRD, 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olid products.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se reactions, which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kinetic data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isotherm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method, have been found to increase in the order: Cu(OAc)2.H2O(37.7 kJ.mol-1)~Mn(OAc)2.4H2O (39.7kJ.mol-1) < Zn(OAc)2.2H2O (56.3 kJ.mol-1) < Ni(OAc)2.4H2O (85.2 kJ.mol-1). The trend is related to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6.
用邻二苯基膦苯甲醛与不同的手性二胺缩合,高产率地制备了一系列手性双胺双膦配体。这些配体分别与Ru(DMSO)4Cl2或[Rh(COD)Cl]2等反应,可制备相应的手性双胺双膦钌、铑配合物。在异丙醇溶液中,该C2-对称的手性双胺双膦钌、铑配合物是多种芳香酮不对称转移氢化的优化催化剂,反应产物手性芳香醇的转华裔经和对映选择性分别高达99%和98ee。  相似文献   

7.
采用N,N,O,O四齿席夫碱配体HL_1、HL_2分别与Ni(OAc)_2·4H_2O和Cu(OAc)_2·2H_2O进行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NiC_(22)H_(22)N_2O_2(1)、CuC_(22)H_(22)N_2O_2(2)和CuC_(24)H_(26)N_2O_2(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3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222_1.3个配合物的分子单元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Cu~Ⅱ或Ni~Ⅱ与配体的氮、氧原子配位形成稍微扭曲的四方平面构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配合物3的热稳定性更高.此外,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文章还讨论了配位反应发生前,配体在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构型.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Br]·DMF (1),[Cu(L)Cl]·2H2O (2)和[Cu2(L)2(SO4)]·H2O·CH3OH (3)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体的N2S给体及1个卤素阴离子配位(1和2中分别为溴离子和氯离子),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3中,2个Cu(Ⅱ)中心由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硫原子桥联形成Cu2S2簇,Cu…Cu距离为0.318 0 nm。每个Cu(Ⅱ)离子还与来自同一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处于外轴向位置η2-SO42-的1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桥联吡啶类配体2,6-二(3′-吡啶乙炔基)-4-甲基苯胺(L1)和未见文献报道的尺度更短的桥联吡啶配体2,6-二(3′-吡啶基)-4-甲基苯胺(L2),在常温下分别将其与一水合醋酸铜(Cu(OAc)2·H2O,OAc-=CH3CO2-)进行配位反应获得零维的配位大环分子[Cu2(L1)(OAc)4]2(1)和一维的配位聚合物{[Cu2(L2)(OAc)4]·2CH2Cl2·CH3CN}n(2)。对获得的2个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面的结构表征。对比其结构可以发现,配合物1和2中均存在{Cu2(OAc)4}的二核铜簇,不同的是2个配合物中配体的配位取向不同:配位大环化合物1中的配体L1以U型构型与二核铜簇形成了“2+2”的平面配位大环结构,而化合物2中的配体L2则以Z型构型连接相邻的二核铜簇形成一维链状结构。2个化合物的结构差异是由于配体的尺度导致的,更短的尺度使得配位氮原子取向发生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配位构型,这显示了结构调控中配体尺度的影响作用。通过测定配体与配合物在固态下的荧光发射性质,证实了铜的引入会猝灭配体自身的荧光发射;同时,采用亚甲基蓝(MB)为底物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大环配位分子的光催化降解活性明显优于一维配位聚合物,两者的催化活性均远远强于醋酸铜本身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由廉价的手性氨基醇与3,5-二溴或3,5-二碘水杨醛缩合得到配体,配体与VO(acac)2按一定比例络合形成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室温下该催化剂对芳基甲基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当VO(acac)2/配体摩尔比为1/2, 并且以H2O2作为氧源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中等至很高的对映选择性. 与(S)-苯丙氨醇和(R)-亮氨醇衍生得到的配体相比,由(S)-缬氨醇得到的配体具有更高的对映选择性. 在缓慢滴加H2O2的条件下,以3,5-二碘水杨醛和(S)-缬氨醇缩合得到的Schiff碱为配体,以苯甲硫醚和对溴苯甲硫醚为底物时,产物的ee值分别为88%和92%. 研究表明,与Fe(acac)3/Schiff碱体系不同,向VO(acac)2/Schiff碱催化体系中加入羧酸或羧酸盐类化合物并不能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万博  赵庆鲁  王来来 《催化学报》2010,31(5):514-517
 以联萘酚和大位阻的金刚烷酰氯为原料, 经两步合成了系列新型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 并应用于铜催化的二乙基锌对环烯酮的不对称 1,4-共轭加成反应. 结果表明, 产物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最高分别为 95% 和 61%. 配体 (S)-(2-(adamantane- 1-carboxylic acid)-1,1’-binapthalen-2’-yl)-((S)-1,1’-binaphthalen-2,2’-yl)phosphite [(S,S)-3a]的两个 (S)-联萘酚构型是匹配的组合, 产物的绝对构型主要由配体中 2,2’-二氧膦-1,1’-联萘酚的构型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R)或(S)-H_8-BINOL为配体骨架,合成具有螺旋结构C_3对称的六个新型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并将它们首次成功应用于Rh(acac)(CO)_2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氢甲酰化,和Cu(OTf)_2催化二乙基锌对链烯酮的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研究中.在铑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螺旋结构C_3对称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给出高的催化活性(转化率93%)和支链醛/直链醛区域选择性(b/n=95/5),和较低的对映选择性[28%ee(R)].在铜催化二乙基锌对链烯酮的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中,以查尔酮为底物筛选配体,优化反应条件;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考察11种不同结构链状烯酮底物对反应的适应性;以Cu(OTf)_2作为催化剂前体,乙醚为溶剂,在-20℃,配体(R)-3中大位阻金刚烷基和(R)-H_8-联萘基团之间的空间结构匹配是获得98%分离产率和72%(R)对映选择性的关键因素,产物绝对构型主要由配体结构中H8-联萘基团的构型决定.研究结果证明C_3对称的新型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在不对称氢甲酰化和1,4-共轭加成反应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2-甲基-4-噻唑甲酸(HMTZA,C5H5NO2S)为配体合成了3种新型过渡金属配合物[Co(MTZA)2(H2O)2]·3H2O (1),[Cu(MTZA)2(H2O)]·2H2O (2)和[Zn(MTZA)2(H2O)2]·3H2O (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Co(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略为变形的八面体;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Cu(Ⅱ)离子的配位构型是一个畸变的四方锥;配合物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中心金属Zn(Ⅱ)离子的配位构型为畸变的八面体。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无论配体还是配合物均能使EB-DNA复合体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荧光猝灭,且配合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配体。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使用乳酸衍生物[(R)-H2CBA和(S)-H2CBA]和辅助配体1,4-DIB与Ni2+组合,制备出一对具有dia拓扑网络的单一手性框架材料[Ni2((R)-CBA)2(1,4-DIB)3(H2O)2]·x H2O(1-D)和[Ni2((S)-CBA)2(1,4-DIB)3(H2O)2]·x H2O(1-L).配合物1-D和1-L具有2种由1,4-DIB与Ni2+组构建而成的螺旋链以及二重穿插的结构特征.此外,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失重和圆二色谱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轴手性的BINOL/H8-BINOL(BINOL为联苯酚)和大位阻的金刚烷酰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并应用于Cu催化的二乙基锌对环烯酮的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中.结果表明,配体结构中部分氢化的2,2'-(1,1'-联萘基)亚磷酸酯单元和金刚烷基团,有助于改善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对映选择性最高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柔性的N,N,N′,N′-间-二甲苯二胺四乙酸(H4L)及不同的氮杂环配体如刚性的4-4′-联吡啶(4,4′-bipy)及柔性的间-二(咪唑-1-亚甲基)苯(mbix)构筑了2个新的一维铜配位聚合物{[Cu2L(4,4′-bipy)(H2O)2].2.5H2O}n(1)和{[Cu2L(mbix)(H2O)2].3H2O}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表征。另外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对2个化合物与H2O2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化合物1和2在高浓度的H2O2条件下均发生了分子断裂,但仍能使配体L4-中二甲苯基联接体C2位置发生羟基化。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Ni(L)(HL)](SO_4)_(0.5)·3CH_3OH (1)和[Cu_2(L)_2SO_4]·1.5CH_3OH (2)的结构(HL为3-甲基-2-乙酰吡嗪苯甲酰腙)。单晶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Ni(Ⅱ)中心离子与2个酰肼配体的[ONN]配位原子组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2的最小非对称单元中含有1个独立的双核Cu(Ⅱ)配合物分子,它的2个Cu(Ⅱ)中心由2个酰肼配体中的2个O原子桥联。每个Cu(Ⅱ)离子还与L-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和η_2-SO_4~(2-)阴离子中的1个O原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此外,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和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8.
香草醛和L-2-氨基-3-苯基-1-丙醇缩合得到的手性希夫碱配体(L-H2vap)与Cu(ClO4)2.6H2O,Gd(NO3)3.6H2O和三乙胺在4-羟基苯甲酸的存在下反应得到L-[Cu4(Hvap)2(vap)2(MeOH)2](ClO4)2.2MeOH.H2O(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分析和固体CD光谱对1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1属于单斜晶系,P21手性空间群,Z=2,包含船型{Cu4O4}结构。1的Cu4簇通过配体、溶剂分子和高氯酸根离子的氧原子间的氢键沿b轴形成超分子链。固体CD光谱证实了1的手性。  相似文献   

19.
以吡蚜酮为配体合成了单核的镍配合物[Ni(L)2(Ac)2(H2O)2]·4H2O(1)和双核的铜配合物[Cu2(L)2(Ac)4]·2H2O(2)(L=吡蚜酮),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等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镍离子采用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个醋酸根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了双核结构。电催化实验发现化合物1和2对H2O2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甘露醇和山梨醇为原料,合成了2个新的手性膦配体,并用这些新的手性膦配体与钯原位生成的催化剂体系催化苯乙烯的不对称氢酯基化反应,得到R构型的2-苯基丙酸甲酯,其ee值分别为28.5%和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