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父亲     
洪玲 《当代护士》2003,(11):58-59
爱的衬衫 父亲的东西从来不锁,除了那一个抽屉,他不准人看,儿女也不敢看,每个人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父亲能把那东西遗忘.  相似文献   

2.
父亲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排行老小,有三个姐姐和三个哥哥,贫困的家庭和社会背景迫使成绩优异的父亲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叔叔和姑姑各自成家后,为了让上了年纪的奶奶经常吃上白面馒头,父亲在担负起农活的同时,学会了养蜂,他希望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变,希望他的儿女有条件读书。 记忆中在农闲时,几乎家家户户都  相似文献   

3.
父亲在世时,母亲总爱叨叨,我们做儿女的从不评理也不挡架,因为每次争执都是以父亲一个“坏坏”的笑和一句“好男不和女斗”而平息。当父亲83岁了无遗憾的走向归途后,母亲却怔怔地说:争了一辈子,让了我一辈子,到头来你却招呼都不打就悄悄地走了,往后连个叨叨的人都没了……每当看到母亲发怔,我们就微笑着站在她的身后抚摩母亲的苍苍白发,母亲的皱纹更多了,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情书     
父亲60大寿那天,母亲捧出一个精致的木盒,那个木盒曾是她的陪嫁品.现在木盒的外边已被一层金色的油漆新裹上了,上面还玲珑地系着一根红色缎带.面对母亲的这份心意,父亲则不以为然,他想象不出这个跟他"斗嘴"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会有什么样的浪漫给他.  相似文献   

5.
父亲出生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据奶奶讲爷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子,常年混迹于赌场.对家中的5个孩子不闻不问,又在父亲9岁那年撒手西归,留下了一屁股债给孤儿寡母.父亲排行第三,是二个男孩中的老大,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得已从学校退了学.回到家帮奶奶维持生计.父亲小小年纪就担起了所有的农活.而下河摸蛳螺、捉鱼、捞虾、抓田鸡更是父亲的拿手好戏.童年的艰辛造就了父亲坚毅讷言、勤劳的个性.不可得知是否父亲从那时起就形成了“不让子女受苦“的想法,成家生子后的父亲对我们姐弟三人疼爱有加,从不让我们有物质上的缺乏.……  相似文献   

6.
冰川 《当代护士》2006,(10):42-43
父亲一大早就来敲我的门,看我惺忪的模样,并没有进来,只递给我一个塑料袋说:“刚买的新鲜猪肝.一定要吃呵!”父亲转身蹒跚着下楼了关上门的那一刻,有风吹起了父亲的白发.我心里猛地痛了一下:父亲真的老了啊!认识父亲的人都会对我说,你有一个慈祥的好父亲。听了后,便会有暖暖的温情在我心里流淌。  相似文献   

7.
转眼父亲已离开我们3年多了,在这3年里女儿无尽的思念与愧疚之情常常困扰着我,父亲患病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如果时光能倒退,我愿用生命换回他的健康,只要父亲健在,我一定竭尽全力让父亲开心舒畅.  相似文献   

8.
情书     
殷君发 《当代护士》2005,(12):55-55
男人和女人的生活一直很平静.十多年了,他们都熟悉了对方,也相互爱着.男人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女人是护士.也不知是谁的问题,他们没能有自己的孩子.看得出,男人很喜欢孩子,见着小区里的孩子,脸上就开了花,笑眯眯的样子让人想象,如果他有自己的孩子该是个慈祥的好父亲吧.  相似文献   

9.
父亲     
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我要告诉他,他是一位慈祥的好爸爸,无论何时,我在内心深处都爱着他,因为有浓浓的血脉在我们的体内流淌.  相似文献   

10.
据近日的<大连晚报>报道,为照顾因脑出血成为植物人的父亲,当年23岁的王希海不仅舍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而且放弃了结婚成家的念头.如今,47岁的他已经照顾父亲长达24年.今年9月,王希海发现父亲身上有了淤青,他连忙送父亲去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11.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九年了,母亲去世也已整整二十年了。 这九年里,记不清有多少次看到别人带着孩子,拎着东西回父母家时,我也禁不住有回家一一回父母家的冲动,也盼望着有飘香的饭菜在等着我,有父亲—脸亲切的皱纹在等着我。看着别人从父母家进进出出,我常常忘了自己早已是没有“家”的人,心中感受着属于别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常回家看看     
父亲的生日是我们兄妹相聚的日子。每次我们回家父亲那饱经世事苍凉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热泪滚滚,喜极而泣。父亲明显地衰老了,腰背驼得很厉害,久治不愈的震颤麻痹综合症时时在折磨着他,抖动不停的双手几乎使他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 轻轻按摩那双抖动不停的双手,心里酸酸的,喉头涩涩的。似有千言万语要对父亲倾诉,可万语千  相似文献   

13.
虹儿 《当代护士》2010,(4):47-47
母亲走的时候,那年的海棠花还没有开。 在一块清净的墓地,我找到了一块青青的石碑,上面刻有母亲、父亲还有她儿女的名字,一直很清晰。我把鲜花放在墓碑下,默默地看着、靠近并用手轻轻地抚摸墓碑,感觉有一种疼痛浸入肌肤。母亲怀里的那份温暖,母亲疼爱的那份宽容,慈祥额头上绽放的那份笑意已经走远了。冰冷的墓碑默默无语,把一份海一样深情的思念留给活着的人。在墓碑的旁边有两颗青松护卫,不大的门廊上总是净无尘土与落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准父亲分娩恐惧的概述及危害,分析准父亲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为降低准父亲分娩恐惧,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7岁.因阴道不规则分泌物,偶伴血性,下腹部不适就诊,患儿否认有异物插入阴道病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家庭类型及父母因素对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1-03/05抽取济南市某社区的中学生2 392名,年龄12~16岁,初中生1 919名,高中一年473人.将符合Achenbach诊断标准中有行为问题的250人作为有行为问题组,初中生207人,高中一年级学生43人,平均年龄(14±1)岁.将不符合Achenbach诊断标准无行为问题的中学生2 142人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4±1)岁.应用自编的相应因素问卷(包括父母职业及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性格、父母关系、家庭类型、母亲孕期及围产期因素,儿童出生时情况、生长发育、疾病史、父母教育方法、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等因素)对与中学生行为问题相关的因素缺陷家庭情况、父亲文化程度及酗酒情况、父亲性格、母亲精神疾病、教育方式、与父母关系、孕期不利因素、颅脑损伤、受惊吓等情况进行调查.要求儿童父母到学校填写每份问卷,填写前首先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后,逐项填写,共填写1 h左右.中学生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危险性分析.结果中学生2 392人均完全问卷调查并进入结果分析.①作为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受惊吓、缺陷家庭、有颅脑损伤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酗酒、母亲教育方式为又打又骂、父亲为文盲、与父母双方关系都不好、有孕期不利因素、父亲性格内向,OR依次为14.79,9.73,9.30,8.16,7.35,7.08,4.57,3.67,3.13,2.18,1.93,P均<0.01.②在诸多家庭因素中中学发生行为问题危险性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父亲性格趋于内向、教育方式趋于不当和与父母关系变差而升高(趋势x2=16.62,8.60,48.18,3 4.85,P<0.01).结论①受惊吓、缺陷家庭、有颅脑损伤史、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酗酒、母亲教育方式为又打又骂、父亲为文盲、与父母双方关系都不好、有孕期不利因素、父亲性格内向是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受惊吓危险性最高,父亲性格内向相对最低.②中学生发生行为问题危险性随父亲文化程度降低、父亲性格趋于内向、教育方式趋于不当和与父母关系变差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我院收治经阴道分娩感染淋菌性眼炎女婴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病历资料 患儿女,足月顺产,出生1min Apgar评分为9分,体重3200g,入母婴同室.入室查体无异常,生后4d,发现左眼睑高度红肿,有大量淡黄色黏稠分泌物,检查结膜充血+++,挤压泪囊区,无分泌物外溢,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后,见角膜、前房、瞳孔均正常,右眼仅见结膜轻度充血,其它(-),T36~37℃.即行眼分泌物培养查PCR,结果淋球菌(NGH)7.9×108,基因拷贝,培养见典型双球菌,追问产妇及丈夫感染史,患儿父亲有不洁性接触史,并对其尿道口分泌物检查,查到G-双球菌,与患儿母亲在妊娠9个月有同房史,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8.
她们是母亲,她们是儿女,她们是妻子,她们是一群为人类腱康服务的白衣天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非典"战场上,她们用知识、科学和技术,以实际行动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谱写着感人的事迹,表现出护士职业的崇高与神圣.  相似文献   

19.
陆妮婷 《康复》2021,(5):后插10-后插11
案例自述:时淑35岁 童年记忆,似噩梦,如影随形 我的父亲是一个脾气非常急躁且十分崇尚棍棒教育的典型.自从我有记忆起,家里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箅.我的母亲对他百依百顺,只要是父亲说的话,她从来不敢反驳.这就导致了我的童年,是在父亲的“一手遮天”及母亲的“噤若寒蝉”中度过的.现在回忆起来,我依然充满恐惧.  相似文献   

20.
陆妮婷 《康复》2021,(5):后插10-后插11
案例自述:时淑35岁 童年记忆,似噩梦,如影随形 我的父亲是一个脾气非常急躁且十分崇尚棍棒教育的典型.自从我有记忆起,家里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箅.我的母亲对他百依百顺,只要是父亲说的话,她从来不敢反驳.这就导致了我的童年,是在父亲的“一手遮天”及母亲的“噤若寒蝉”中度过的.现在回忆起来,我依然充满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