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云天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688-1688,1690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霍乱的发生、流行及变化特点,为制定今后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2003~2004年两起O139霍乱疫情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2004年渝北区霍乱疫情较2003年疫情涉及的时间长,地域广、病人及阳性带菌者多,但两起疫情感染率、感染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两起疫情都因农村群体就餐食物污染引起暴发,病人均以中老年、农民、女性病人为主。但2004年病人临床表现较2003年轻,季节分布已进入冬季,病人发病时间分散。结论:应加强群体性聚餐申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市场上销售的水(海)产品的监督监测;霍乱防制在冬季不能放松;应加强农村村民的霍乱防治知识教育和霍乱的日常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方法 对腹泻、呕吐、发热等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及参与聚餐和收吃剩菜的人员进行个案调查、肛管采样和疫区环境卫生学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对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发生霍乱病人20例,罹患率为2.61%,带菌者9例,带菌率为1.17%,无死亡病例.三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原因均为酒宴聚餐,可疑食物为从外地进购的冷藏甲鱼.经调查三起霍乱暴发疫情均为单独引起,无相互之间传播的证据,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 预防控制霍乱的发生与流行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①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特别注意监测从外地进购的冷藏食品及海水产品;②加强霍乱疫源内、外环境监测和疫源地消毒;③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④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及在霍乱流行期和疫区限制酒宴聚餐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O139霍乱     
霍乱是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危及生命,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是世界各地普遍重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人类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7次霍乱世界大流行,都是由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和E1-tor生物型引起的)在霍乱的流行区或非流行区,有许多在生化反应上与霍乱弧菌相似,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鞭毛抗原,但不被霍乱O1血清所凝集的弧菌,这类弧菌过去被称不凝集弧菌(NAG)或非霍乱弧菌(NCV),1967年Sakazak提出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一起霍乱暴发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疫点所有聚餐人员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食品、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患者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此次霍乱暴发流行时间为2007年9月12—28日,感染者15例(6.64%),发病者6例(2.65%),带菌者9例(3.98%)。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极大,1例重型患者很快出现脱水、休克及无尿肾功能损害,而5例轻型患者仅表现无痛性腹泻数次。均有参加丧葬宴聚餐食海虾史,且从剩余虾中检出O139型霍乱弧菌。结论此次疫情是因进食被O139型霍乱弧菌污染的外地海虾而引起的O139型食源性霍乱暴发,以轻型患者及带菌者为多。应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及对该病与普通肠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呕吐、迅速脱水、循环衰竭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1992年10月首先在印度南部的Madras发现一株能引起临床症状与O1群霍乱相似,并能引起大流行的弧菌,由于该菌与O1-O138群霍乱弧菌的血清不凝集,故将其命名为O139血清群。新发现的传染病O139血清群霍乱肆虐南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通市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通市1999~2011年O139霍乱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南通市1999~2011年共报告O139霍乱72例,以散发疫情为主;流行高峰在7~10月;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有老年化的倾向;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大部分发病与聚餐或食用不洁食物有关.结论 针对南通市O139霍乱流行特点,应落实“三管一灭”,开展卫生宣教,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早、小、严、实”的原则开展疫点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7.
O139霍乱的流行概况和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139霍乱是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喷射性呕吐、多次无痛性水样腹泻,该病传播快、发病急、病死率高,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近20年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归纳如下。l 病原学特牲 O139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弧菌,长2~3μm,宽0.5μm,菌体单端有一根长长的鞭毛。在电镜下观察,可见菌体周围包绕着一层比较薄的荚膜。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和庆大霉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用霍乱弧菌菌体抗原O1~138诊断血清(据最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适合 O139群霍乱疫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便为 O139群霍乱疫情的防控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 O139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常规分离培养、 O139群霍乱弧菌快速检测(胶体金法)。结果O。群霍乱弧菌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9份,且从这9份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9株,有7份试样第一次增菌液胶体金法呈阳性反应,2份试样经过第二次增菌后胶体金法才呈阳性反应。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胶体金法作为辅助检测 O139群霍乱弧菌的方法,可以较快得到初步结果,将两种方法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相结合,可以保证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2008年10月武汉市一起霍乱疫情的应急处置经过,并进行探讨。[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确诊病例及开展调查处理。[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1例霍乱O139病例(临床分型为典型病例、中型)、2例健康携带者。经对患者及健康携带者的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共同暴露人群的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虽然疑似感染源虽未能检出阳性标本,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可能为发病前一天的一次聚餐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起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为霍乱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对此起疫情的所有病例和带菌者开展调查。[结果]此次暴发疫情起于10月5日,止于10月18日。发生病例8人,检出健康带菌3人。[结论]此次疫情为输入性暴发疫情,原因为外地市婚宴聚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一起O139霍乱疫情调查,分析发病原因,为霍乱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提出假设,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2名霍乱病例全部为午餐就餐者,罹患率3.4%。流行病学调查支持点源暴露的流行模式,食用哈密瓜是危险因素(RR=+∞,P<0.05)。该餐同批次"温水甲鱼"中检测出与病人同源O139霍乱弧菌。聚餐饭店食品加工器具生熟不分,存在交叉污染。碱性且不消毒的自备井水、湿热的环境和富含营养的食品为霍乱弧菌增殖适宜的条件。结论本次霍乱疫情是聚餐所致,带菌甲鱼通过食品加工器具污染了生食的水果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提示需要认真做好农村聚餐及餐饮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强甲鱼等水产品市场管理和监测;不同品种的甲鱼带菌情况可能不同,采样检测时应注意区分品种;当地乡镇、农村自备井水在夏秋肠道病多发季节应开展消毒处理,减少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2.
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症状为腹泻、呕吐、大量失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常致死亡。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传播快,持续时间长,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卫生条例”中规定,霍乱是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  相似文献   

13.
O139群霍乱是由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本病来势迅猛,传播速度快,并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霍乱被《国际卫生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为必须实施国境卫生检疫的3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必须实施“强制管理”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田阳县中学生中,分6组共697人进行了O139型霍乱菌苗与O1群霍乱菌苗的双讯有对照的人体反应现场观察。结果表明,不加铝佐剂的O139型霍乱菌苗及O1群霍乱菌苗,不论是低剂量组(两剂全程接种45亿菌体)还是常剂量组(全程接种90亿)接咱人群均可产生10-25%的体温呈轻度升高的弱反应,并且同种菌苗的两一的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第一剂接种的反应率(19-25%)较第二剂接处的(10-15%)高(P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孤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  相似文献   

16.
孟加拉O139霍乱弧菌所致霍乱的研究近况袁新华综述张汉民审校1992年10月和12月,印度、孟加拉国分别发生了由非—O1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样疾病流行。据报道,该流行菌株与已知的138个血清群霍乱弧菌不同,属于一个新的血清群,因而被命名为孟加拉O...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一起食源性O139霍乱暴发疫情应急处置分析总结,为今后的霍乱疫情防治和处置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从病例的发现、确诊、报告、现场调查与处理、技术应对与行政应对等多方面系统收集分析该起霍乱疫情处置中的各种做法,并进行全面阐述。结果在所有参宴的639人中,共确诊病例17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健康带菌者27例,未发生二代病例、无死亡病例,病例和带菌者全部治愈,有效控制了疫情,实现霍乱暴发疫情成功处置。结论应对霍乱暴发疫情,诊断及时,应急处置得当,是快速控制此次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1年7月20日~8月1日巴州区发生一起因乔迁聚餐引起霍乱0139群暴发流行.认真总结本次扑疫经验,为今后开展重大疫情控制提供借鉴,现将本次疫情控制措施和存在问题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9.
O139霍乱弧菌的由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139霍乱弧菌(VCO139)是O139霍乱的病原体,1992年10月最先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Madras)发现[1],由于它与O1-O138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凝集,日本专家岛田(Shimada)等将其命名为O139血清群,并将“Bengal”作为O139群霍乱弧菌的同义词,以此纪念该菌种在孟加拉湾的海滨城市首次分离到[2]。VCO139的出现并迅速传播,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由于人群缺乏对O139霍乱弧菌的免疫力,极易发生爆发和流行,有些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第八次霍乱世界大流行的开始[3]。因此,对O139霍乱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关于V…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南省O139群霍乱的流行因素,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生态学研究分析湖南省O139霍乱高发区的流行因素;评估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1997年以来湖南省共发生48起O139霍乱疫情中28起疫情与农村集体聚餐有关,就餐和使用就餐剩菜者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较高。农村聚餐中使用甲鱼和食品制作生熟不分的比率、人均甲鱼消耗量、甲鱼中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高发区均高于低发区,病人和带菌者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和甲鱼中菌株的PFGE图谱相同,具有同源性。采取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措施后,高发区未发现疫情,农村厨师和就餐人群的卫生习惯改善。结论湖南省O139霍乱疫情的发生与农村集体聚餐中使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特别是甲鱼有关;农村集体聚餐中制作食品生熟不分和带剩菜回家食用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