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肝在药物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性药物性肝衰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混合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3 4例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PT、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等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67.6% ,最终存活率仅为 2 9.1%。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 <0 .0 5 )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 ,对血浆内毒素有确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慢性肝衰竭内科治疗几乎无效。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 (HP)、血液滤过 (HF)几种血液净化疗法 ,对肝脏功能起部分替代和辅助治疗作用 ,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al liversupport system,ALSS)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急性肝衰竭 3例 ,慢性肝衰竭 13例。按重型肝炎临床分期 ,属早期 6例 ,中期 7例 ,晚期 3例。有 5例合并肝肾综合征和肾衰竭 (中期 2例 ,晚期 3例 ) ,占31%。有 4例合并消化道出血 ,占 2 5 %。2 治疗方法   16例共进行 ALSS49次 ,有 7例单纯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06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评价人工肝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治愈好转率62.64%;乙肝病毒感染是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且病死率最高;人工肝疗效和疾病的病因、肝衰竭的类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等相关。结论人工肝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衰竭患者病死率,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在肝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护理干预.方法 将46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保护肝脏,降低酶,退去黄胆等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治疗组给予新开展,新科技--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照组,常规继续对症治疗.结果 2组的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胆红素,转氨酶值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人工肝支持者治疗能迅速消除患者体内高胆红素,高转氨酶等有害物质,让病人机体残存的肝细胞逐渐再生,逐渐代偿丧失的肝功能,最终达到恢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是肝衰竭患者治疗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药物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血液灌流、血液滤过及血浆置换)治疗,对治疗前后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19例,死亡6例,有效率76%,治疗前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有效治疗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7.
中间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型人工肝是介于物理型人工肝与生物型人工肝之间的一类方法 ,包括血浆置换、同种异体交叉循环及异体肝体外灌流等 ,其中以血浆置换最为常用。中间型人工肝可单独或与物理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组成混合型人工肝用于肝衰竭的临床治疗 ,是肝衰竭非内科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就有关文献将中间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1 血浆置换血浆置换 (plasmaexchange ,PE)系将患者血液引入血浆分离器 ,分离并去除血浆以清除循环中蛋白结合毒素 (如内毒素、未结合胆红素等 )、自身抗体、异体抗体、可溶性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药物性肝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ST、ALT、TBil、TBA均显著降低,PTA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2.383、2.281、2.419、2.421,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38.6%,存活率为45.5%,死亡患者平均存活天数为(28.9±7.5)d;对照组分别为15.9%、27.3%和(15.6±4.2)d,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X~2=2.365、2.281,t=2.263,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72例次,但均较轻微。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药物性肝病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且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人工肝治疗的207例肝衰竭病人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207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发生率为22.22%(46/20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14.01%(29/207),其次是自发性腹膜炎[4.83%(10/207)]、血流感染[1.93%(4/207)]。46例病人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5.00%(12/48)、革兰阴性菌占56.25%(27/48)、真菌占18.75%(9/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050,95%CI:1.014~1.087,P<0.01)、合并糖尿病(OR=2.597,95%CI:1.171~5.763,P<0.05)、导管留置时间(OR=1.456,95%CI:1.104~1.919,P<0.01)、血浆白蛋白浓度(OR=0.871,95%CI: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方法将11只实验小型猪分为治疗组(n=6)和对照组(n=5),均给予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治疗组48 h后经人工肝血浆置换结合血液滤过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一般情况、生存时间、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经人工肝治疗72 h后,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生存时间为(128.7±11.3)h,与对照组〔(67.9±9.4)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2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E染色标本相比,肝脏坏死区域明显缩小,未发现明显淤胆。结论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坏死区,提高肝细胞再生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经过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的人工肝支持方法(ALSS),治疗急性肝衰竭8例17人次,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肝功能指标也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实施ALSS治疗,效果确定,可改善肝衰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陈词 《肝博士》2017,(6):21-22
黄建荣: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感染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较理想的治疗模式,此方法操作简单,治疗安全有效。结论: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和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并发症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张波 《铁道医学》2001,29(2):136-138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应用半透膜、中空纤维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等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仅有解毒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虽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及中间产物代谢,生物合成等重要功能,但肝细胞易受毒害;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合前二者之优点,因此,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将是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5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非感染组(160例),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构建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05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发生率为21.95%(45/2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人工肝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血浆白蛋白浓度及MELD评分是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为:Logit P=-5.222+0.056×年龄+0.987×合并糖尿病+0.439×人工肝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0.204×血浆白蛋白浓度+0.175×MELD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0%和73.10%,并通过Hosm...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药物性肝病救治中选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药物性肝病于该院治疗的66例患者,对其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常规护肝药物加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照组32例常规疗法,比对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病例有效率94.12%(32/34),对照组病例有效率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救治时,选择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肝衰竭是临床上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重症,指的是各种原因(病毒、药物及酒精等)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而导致肝脏功能急剧恶化、衰竭[1].内科综合治疗肝衰竭起效较慢,且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引起患者死亡.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  相似文献   

18.
陆敏霞 《浙江医学》2007,29(10):1074-1075
近年来,我院将人工肝技术广泛用于各种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解肝衰竭患者人工肝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情况,我们对我院行人工肝治疗的肝  相似文献   

19.
陈波  刘胜利 《现代医学》2001,29(2):136-138
经过40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应用半透膜、中空纤维技术、肝细胞分离及培养等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仅有解毒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虽具有重要功能,如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及中间产物代谢,生物合成等重要功能,但肝细胞易受毒害;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合前二者之优点,因此,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将是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规范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的操作、护理.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用国产伟力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888型血浆交换机对477例,907人次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护理操作.结果 可靠的血管通路是保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首要条件,治疗前的准备,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要求护士技术过硬,责任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