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以纳米流体为工作介质的直接光热转换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部分, 纳米流体的制备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 注。炭黑具有化学性质稳定, 光谱吸收宽等特点, 作为纳米添加颗粒在太阳光吸收与光热转换领域应用广泛。然 而, 炭黑极易团聚, 影响了其在纳米流体中的推广应用。利用环境友好型的骨胶与炭黑通过球磨法制备炭黑骨胶 纳米复合材料, 提高炭黑在去离子水基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扫描电镜(SEM), 紫外- 可见-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UV-vis-NIR) 和自组装的光热转换装置等对样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炭黑骨胶纳米流体解决了炭黑易团聚的 问题, 具备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和光热转换性能, 质量分数0.006% 的炭黑骨胶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效率可达94%, 较去 离子水基液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2.
以分散蓝29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球磨工艺,球磨-高压均质工艺和再沉淀-高压均质工艺对分散染料粒径的影响.在球磨工艺中,分散剂的复配比m(Reax-85A)∶m(MF)=2∶1,m(分散蓝291)∶m(分散剂)=1∶1,m(分散蓝291)∶m(1mm氧化锆珠)=1∶20,溶剂为水和少量乙二醇,球磨8h,得到染料悬浮液,经激光粒度仪检测,D50≤163nm,D90≤824nm,粒径分布不均一.在球磨-高压均质工艺中,染料经上述球磨工艺处理后,在120 MPa下均质4次,染料D50≤164nm,D90≤216nm,粒径分布均一.在再沉淀-高压均质工艺中,分散蓝291经再沉淀后,在120MPa均质压力下均质4次,制备得到超细化分散蓝291,染料的D50≤112nm,D90≤184nm,粒径分布均一,较前面两种工艺更有效地减小了染料粒径.  相似文献   

3.
用MN做分散剂,制备不同分散剂用量和不同pH值下的纳米氧化锆悬浮液,分别观察了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分散行为.实验发现,pH值在6到11时,悬浮液非常稳定,在pH=10时,分散效果最好.分散效果并不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单调变好,而是有两个最佳点.在pH值介于1到4之间时,氧化锆悬浮液能够很好絮凝,在pH值等于1时,纳米氧化锆悬浮液絮凝效果最好.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MN做分散剂 ,制备不同分散剂用量和不同 pH值下的纳米氧化锆悬浮液 ,分别观察了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分散行为 .实验发现 ,pH值在6到 1 1时 ,悬浮液非常稳定 ,在 pH =1 0时 ,分散效果最好 .分散效果并不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单调变好 ,而是有两个最佳点 .在 pH值介于 1到 4之间时 ,氧化锆悬浮液能够很好絮凝 ,在 pH值等于 1时 ,纳米氧化锆悬浮液絮凝效果最好 .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LiFePO_4薄膜制备条件,提高LiFePO_4薄膜气敏元件的灵敏度,用水热法合成LiFePO_4并把它分散在聚乙烯醇(PVA)当中.利用旋转-甩涂法将LiFePO_4-PVA分散溶液涂抹于锡掺杂玻璃光波导表面,研制出LiFePO_4薄膜/锡掺杂玻璃光波导敏感元件;利用平面光波导检测系统对其气敏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质量分数为2%,超声波振荡时间为2 h,分散温度为25℃时,所制备出的敏感元件对二甲苯等苯类气体显出良好的气敏特性,其对二甲苯体积分数的检测范围为1×10~(-8)~1×10~(-3),分散之后,敏感元件对二甲苯等气体的检测灵敏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个体防刺装甲质量、增加其穿着舒适性,人们尝试将具有剪切增稠作用的剪切增稠液体(STF)用于改性防护织物.理想的STF取决于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本文选用市售国产纳米SiO2、聚乙二醇(PEG)及硅烷偶联剂A1120,采用球磨方法配制分散体系,通过考察球磨时间、分散剂用量等因素考察该体系的分散性和流变性.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和增加分散剂含量,可有效防止纳米SiO2团聚,提高其分散性;当分散剂含量较低时,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分散剂含量增加、分散相含量增加,纳米SiO2-聚乙二醇分散体系都具有明显的先剪切变稀后剪切增稠的效果;而当分散剂含量过大时,体系则是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  相似文献   

7.
纳米ZnO在水体系中的分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以PEG为分散剂制备高分散、高稳定性的纳米ZnO水悬浮液的各项影响因素.通过紫外线分析法检测证实,用PEG为分散剂能够制备高分散、高稳定的纳米ZnO水悬浮液,且保持良好的纳米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用于凝胶注模成型的氧化铝悬浮液进行了分散效果和流变性的研究.根据液体介质中分散固体颗粒的三种基本分散机制,通过调节悬浮液的pH值和加入分散剂来获得沉降量最少、分散效果最好的悬浮液.实验表明pH值、分散剂用量均会明显的影响悬浮液的分散效果和流变性.当pH=9、分散剂用量为0.25%(质量比)时,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固相含量对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并制备了固相含量达51.28%(体积比)的浓悬浮液,粘度为969rnPa·s,完全能满足凝胶注模成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分散加机械搅拌技术在纯铜板上制备了含有纳米Si3N4颗粒的镍基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分散方式对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复合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镀层表面的显微组织及相结构,通过磨损实验机检测了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可获得组织细密、高显微硬度的纳米复合镀层,其显微硬度最高可达996 HV,耐磨性能较未经超声波分散处理的镀层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科学院物理技术所和彼得堡国立化学制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爆轰纳米金刚石的光学筛分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证明直径为3~6纳米的金刚石具有独特的光谱吸收特性,从而为获得更纯净的纳米金刚石悬浮液提供了可能。 俄罗斯国内生产的纳米金刚石颗粒一般直径为200~400纳米。研究小组首先将纳米金刚石颗粒粉碎至4纳米,再用特殊方法对纳米金刚石悬浮液进行多级加热,再经过酸和超声波处理后得到深褐色的纳米金刚石乳状悬浮液,该方法比使用标准的单纯球磨技术得到的更为纯净和透明。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探讨了在大剂量条件下,添加剂加入量、种类、球料比、研磨时间、配置浓度对灵武煤制水煤浆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想的制浆工艺条件是添加剂干基添加量0.3%,球料比8∶1~10∶1,研磨时间30 min,研磨转速22 r/min,配浆浓度69%.  相似文献   

12.
用XRD(X射线衍射)和HRTEM(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能球磨Fe70Ni30二元金属合金的微结构随球磨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以羰基铁和羰基镍为原料,通过高能球磨得到了bcc结构FeNi纳米晶合金。球磨10h时,羰基铁和羰基镍开始形成合金,但大部分R、Ni原子仍分别以bcc结构和fcc结构存在。球磨100h时,样品以bcc结构的FeNi合金为主,球磨200h后,样品中fcc结构Ni特征峰几乎消失,FeNi纳米晶达到最小粒径的平衡值。~8nm。高能球磨过程中,晶界区域的层错缺陷是合金化和纳米晶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Si-C-N纳米粉和Ni微粉为原料,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Ni包覆Si-C-N纳米粉.Si-C-N纳米粉由原始的灰色转为包覆后的深黑色,Ni除包覆在Si-C-N纳米粉体表面,部分还在复合粉体之间形成了粉体之间的镶嵌和塑性连接.实验结果表明:球磨时间是影响包覆粉体粒度的重要条件,在10h内,球磨时间长,粉体粒径小,最小粒径约为100nm.球磨时,液相载体正己醇的加入改善了复合粉体分散性,并且纳米粉体保持了一定的非晶性质.  相似文献   

14.
使用改性剂对重钙表面进行改性是增强其表面的亲油性,改善它在有机高聚物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以获得更好性能的高聚物重钙复合材料。采用异丙醇溶解的改性剂钛酸酯偶联剂NDZ-311分别在超声与搅拌下对超细重质CaCO3进行湿法表面改性,测试了改性重钙活化指数和它在液体石蜡中的分散稳定性。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改性重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NDZ-311用量≤1.0%时,超声分散作用明显地提高了改性重钙的活化指数与其在石蜡中的分散稳定性;随着偶联剂用量增加,超声分散与搅拌分散方法改性对改性后样品性能影响差距减小,形成单层包覆所需改性剂用量接近,约为2.5%。超声分散方法明显地促进了钛酸酯偶联剂NDZ-311与CaCO3表面的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5.
在氧化锆球体上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铝膜,采用SEM和EDS观察铝膜的显微形貌及成分,分析了铝涂层的形成过程,运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球磨时间、球磨转速和球料比等工艺参数对膜厚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球磨转速、球磨时间、球料比影响膜厚的极差依次减小;以球磨时间10h、转速250r/min、球料比7:1参数制备的铝膜最厚,达到了50μm,且铝膜结构较致密,含氧量低、纯度高,与氧化锆球体机械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实验法对丙酮-超声法提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工艺的4个操作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离心转速、离心时间)进行优化。实验材料使用了实验室培养的小球藻,避免了藻类种类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在225W功率下超声30min,6000r/min转速下离心9min,搅拌后相同条件下,重复超声、离心步骤,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且环保高效,方便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粉煤灰的显微结构,采用高能球磨技术处理粉煤灰,通过扫描电镜和透气法研究了处理后的煤粉灰的结构变化及比表面积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后的粉煤灰极度细化,大颗粒硬质玻珠被打破并无规则化,比表面积增大。热分析结果表明,球磨后的粉煤灰水化放热量缓增,强度实验表明,球磨5h后,配制的粉煤灰水泥强度提高4倍。  相似文献   

18.
超声辐照制备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微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超声空化产生的强烈粉碎、分散等作用,在实现碳纳米管(CNTs)纳米分散的同时通过化学氧化法聚合单体苯胺,制备了聚苯胺(PANI)包覆CNTs结构的复合微管。用苯胺浸润CNTs解决了CNTs难于分散在HCl溶液中的问题。通过调节单体苯胺和CNTs的用量比调控PANI/CNTs复合微管的管径。XPS测试表明CNTs不影响PANI的掺杂度,但有利于稳定PANI的醌环结构。CNTs的加入提高了PANI的电性能,CNTs含量为12.82%时,PANI/CNTs复合材料比纯PANI的电导率高9.5倍。  相似文献   

19.
The dispersion behavior of micro-diamond particles ranging from 0 to 0.5 micron was compared between in DI water and in electroless nickel solution.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ess solution, temperature, ultrasonic treatment, stirring speed, and baffles 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micro diamond particles in electroless nickel solution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ersion of micro diamond particles in DI water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in electroless nickel solution. Micro diamond particles agglomerate evident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less solution Velect:VDI in dispersion media exceeds 5‰. Diamond particles agglomerat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on concentration. Applying ultrasonic, increasing stirring speed and adding baffles are helpful to improving the dispersion of diamond particles in the electroless nickel solution and its uniform distribution in the Ni-P coa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