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两性高分子作反相悬浮稳定剂合成吸水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大听 《合成化学》2003,11(1):41-46
以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型超强吸水剂:吸蒸馏水1150mL.g^-1,吸0.9%NaCl溶液91mL.g^-1,研究了稳定剂结构及用量,单体组成,交联剂,链转移剂,中和程度等聚合条件及吸水剂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共聚物是一种很好的反相悬浮稳定剂。  相似文献   

2.
功能高分子聚丙烯酸铵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氨水部分中和的丙烯酸为单体、K2S2O8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酸铵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pH值、反应湿度等对吸水率的影响,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最大吸水率为1237mL/gR,其最大吸生理盐水率为114mL/gR。利用SEM,IR对其进行了表征。SEM分析表明,如果采取适当的工艺可以得到粒状产品。  相似文献   

3.
反相悬浮法制备AA-AM共聚耐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宏科  陈均志 《合成化学》2004,12(3):293-296
对反相悬浮法制备丙烯酸 (AA)和丙烯酰胺 (AM)二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 :AA 2 0g( 2 80mmol) ,n(AA)∶n(AM +AA) =0 .6 ,交联剂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0 .2‰ ,引发剂过硫酸钾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 0 .6‰ ,聚合温度 6 5℃ ,聚合时间 1.5h。AA -AM的吸水率为 12 5 0g·g-1,吸盐水率为 14 0g·g-1。  相似文献   

4.
反相悬浮聚合AA-AM-HEMA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Tween80为复合悬浮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AA-AM-HEMA三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用量、分散剂用量、油水比和粒径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用TGA和DSC对树脂的保水性和脱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IR分析证实所合成的树脂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N—[1-(2-吡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酰胺类的聚合及其水凝胶于淑艳,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N-[1-(2-吡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酸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超高分子量、平衡吸水率N一【l一(2一毗咯烷酮基)甲基]丙烯酸胺(P...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端丙烯酰胺基聚(β-胺基两酸)大分子单体,用端基滴定法和1H—NMR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用13C—NMR和氢氧化钠水解法测定了支化度.在水溶液中用硫酸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胺、丙烯酸钠与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钠)-g-聚(β-胺基丙酸)接枝共聚物.用1H—NMR和滴定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溶液性质的数据表明,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胶相比,聚(β-胺基丙酸)含量较高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和优异的贮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用60Co-γ射线辐射合成了低交联度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及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水凝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水凝胶经过丙酮脱水的干态试样的微观结构特征。发现聚合物中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单体单元的比例对其微观结构影响很大,并且从聚合物链段之间存在氢键和静电排斥这两种对立作用力相对强度的角度,定性地阐述了各水凝胶微观结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AM/SAMPS反相乳液聚合产物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硫酸铵 (NH4 S2 O8)为引发剂 ,失水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Span - 80 )为乳化剂 ,合成了丙烯酰胺 (AM) / 2-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钠 (SAMPS)反相乳液聚合产物 ,测试了该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和热性能 ,讨论反应温度、SAMPS、以及乳化剂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端丙烯酰胺基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用端基滴定法和1H-NMR法测定了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用^1^3C-MNR和氢氧化钠水解法测定了支化度,在水溶液中用硫酸亚铁/异丙苯过氧化氢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胺,丙烯酸钠与聚(β-胺基丙酸)大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丙烯酸钠)-g-聚(β-胺基丙酸)用1H-NMR和滴定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溶液性质的数据表明,与部分  相似文献   

10.
茂金属催化剂1,1′-亚乙基双茚基二氯化锆[rac-C2H4(indenyl)2ZrCl2]-MAO催化乙烯和对-烯丙基甲苯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为底物进行自由基溴化反应,1H-NMR表明所得的溴化聚乙烯共聚物中对-烯丙基甲苯单元两个苄基位上各有一个氢被溴取代.以此溴化聚乙烯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以CuCl/N,N,N′,N′,N″-五甲基二乙基三胺为催化剂,分别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叔丁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出相应的聚乙烯接枝共聚物.其中,聚乙烯接枝聚丙烯酸叔丁酯共聚物在盐酸作用下可以高效水解为聚乙烯接枝聚丙烯酸共聚物,然后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聚乙烯接枝聚丙烯酸钠共聚物.Mulao试验表明接枝共聚物对聚乙烯的极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Methylamino)nicotinic acid was readily prepared in high yield by reacting 2-chloronicotinic acid with 40% aq MeNH2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either at 120 °C for 2 h or at 140 °C for 1.5 h. Subsequently, we found that a range of 2-aminonicotinic acids could be obtained under microwave heating.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involved the use of 3 equiv of amine, water as the solvent and heating at 200 °C for 2 h in the presence of diisopropylethylamine (3 equiv).  相似文献   

12.
电氧化合成2-吡啶甲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2-甲基吡啶为原料,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了2-吡啶甲酸.研究了反应温度、硫酸浓度、反应物2-甲基吡啶浓度和阳极电位对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电化学方法合成2-吡啶甲酸的选择性高达95.3%,电流效率可达到45.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同时测定2-氨基萘-6-磺酰甲胺及其杂质(2-氨基萘,2-乙酰氨基萘-6磺酸,2-氨基萘-6-磺酸和2-乙酰氨基萘-6-磺酰甲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ypersilBDS C18色谱柱,0.2%四丁基铵高氯酸盐(TBAPC)/乙腈/36%乙酸(60:38:2,V/V/V)为流动相,柱温30℃,在流速为1mL/min时,上述5种物质在20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本方法快速、准确,适  相似文献   

14.
以Na2WO4为催化剂,H2O2(30wt.%)为氧化剂,考察了环己烯合成己二酸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反应体系的物料比为Na2WO4·2H2O∶H3PO4∶H2O2∶C6H10=5∶20∶400∶100(mmol比),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温度为60℃,加热回流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102℃,反应时间为2 h,此时己二酸的产率最高为63%。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影响己二酸产率的三个主要因素顺序为:反应温度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时间Na2WO4与H2O2加热回流温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1H、^13C-NMR和ESI-MS(-Q)等方法对1种新型磷酸体系清洗剂中的有机膦酸类缓蚀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缓蚀剂为羟基乙叉二膦酸和2-羟基膦基乙酸,同时利用ESI-MS(-Q)的多级电离技术对这两种有机膦酸在软电离条件下的碎裂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以2-甲基吡啶为原料,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利用化学氧化法合成2-吡啶甲酸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2-甲基吡啶的浓度和与重铬酸钾的浓度比例、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率、转化率及选择性的影响,其产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熔点分析表征.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05℃,2-甲基吡啶摩尔浓度为0.075mol/L,重铬酸钾与2-甲基吡啶浓度比为2∶1,硫酸浓度为9 mol/L,反应时间为2 h,其转化率可达97.6%,2-吡啶甲酸的色谱产率可达87.7%,选择性为89.8%.  相似文献   

17.
Production of 2-ketogluconic acid in batch fermentation was investigated.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ATCC 6438, which produces selectively 2-ketogluconic acid only, was used. The optimal pH for glucose dehydrogenation to gluconate by resting cells was 5.0 and for gluconate dehydrogenation to 2-ketogluconate 4.25. When glucose medium was used, the 89% yield was achieved after 90 h. For the optimal productivity, medium containing glucose and gluconate with the molar glucose:gluconate ratio 7.4 was proposed, and the yield of 92% after 56 h was achieved. This composition of medium led to the elev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during fermentation. It consequently resulted in elevated gluconat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being discussed as the rate-limiting activity of the batch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钾氧化法合成2-甲酸吡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甲基吡啶为原料,水为溶剂,经80℃下高锰酸钾氧化和乙醇重结晶得到2-甲酸吡啶;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谱仪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考察了高锰酸钾用量、溶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讨论了重结晶试剂的选择,进而确定了合成2-甲酸吡啶的较优条件.结果表明:以水作反应溶剂,控制原料和高锰酸钾的摩尔比为1∶2.3时,反应时间为5~6 h,以乙醇重结晶,目标产物的总收率达79.7%.  相似文献   

19.
李意 《分析试验室》2004,23(8):31-33
用ZorbaxSBC18柱对2 氨基 4 氯 5 甲基苯磺酸和4 氨基 5 甲氧基 2 甲基苯磺酸两种新型染料中间体进行了反相离子对色谱法的研究。以甲醇和2mmol L四丁基溴化铵,5mmol L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15nm。可在15min内对这两种染料中间体分别进行杂质检测和纯度分析。线性范围均为0.2~2.0μg,回归方程分别为Y=648.3 71.2ρ,r=0.9995;Y=177.3 65.0ρ,r=0.9994。该方法可用于对这两种染料中间体产品质量的监控及产品真伪的辨别。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己二酸二异辛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己二酸二异辛酯(Diisooctyl Adipate,DIOA)是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的优良耐寒增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