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提出补充对策,为行政部门监管及用人单位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有毒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粉尘合格率为77.78%;各种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8.57%;高温合格率为100.00%。结论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企业所属中成药生产行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行业。粉尘、噪声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了解中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大型中药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调查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并对其作业工人2015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中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药物粉尘、高温、微波、噪声等,职业健康检查317人,结果目前未见异常者97人(30.60%),复查者2人(0.63%),职业禁忌证者8人(2.52%),其他疾病或异常者210人(66.25%)。其中接触微波、噪声和高温的作业工人异常率较高。结论中药生产企业影响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微波,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提示应该注意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某硅材料制备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噪声63.2%,粉尘74.4%,高温20.0%;接害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为:听力损失24.63%,肺功能异常5.54%,高仟伏胸片异常3.32%,血常规异常2.24%,尿常规异常3.03%。结论该公司的作业现场中粉尘、噪声、高温危害较严重,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须加强职业危害治理和个人防护,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电子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危害程度,为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该企业2011—2015年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子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铅烟、噪声等。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噪声强度合格率低,除2014年的合格率为23.1%外,其余年份的合格率均为零;苯、二甲苯、铅烟浓度合格率均达100%,2012年,甲苯的合格率为75%,其余年份合格率均达100%;2011年,4个点三氯乙烯浓度均超过职业卫生限值。岗前、在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离岗检查人数较少,5年共7人。职业健康检查共查出职业禁忌证49人,1例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病例,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结论该企业的噪声合格率较低,在噪声的防护上应加强技术改造,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注意个人防护,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用低毒清洗剂替代三氯乙烯清洗剂,效果明显,是预防三氯乙烯中毒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肇庆市某玻璃制品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玻璃制品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结果该玻璃制品企业需要进行关键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检测结果显示,20.0%的粉尘检测点、26.7%的噪声检测点、50.0%的高温检测点超标,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玻璃制品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人发生矽肺、听力损伤和中暑的风险较高,需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控制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135家小型木制家具生产企业职业卫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型木制家具生产企业职业卫生情况。方法调查该类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135家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设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木尘和甲苯的浓度及噪声强度的合格率分别为58.4%、84.5%和68.5%;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咽炎、小气道功能障碍、胸片异常、高血压、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听力下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状况已造成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入了解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方法,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12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2012年到2014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噪声接触工人复查率为2.07%,粉尘接触工人复查率为1.00%,苯系物接触工人复查率为4.56%,其他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复查率分别为1.18%和1.77%; 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9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97%,血脂偏高检出率为25.85%。结论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本研究提示噪声还可能与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相关,在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肇庆市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对肇庆市的359家企业进行现场和问卷调查。结果该次调查的企业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占24.91%,7.10%的企业进行了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38.90%的企业开展了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38.80%的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结论该市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较低。要求企业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控制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公司电子级玻璃纤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现场检测碳酸钠、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煤尘、其他粉尘、石灰石尘、高温、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合格率均为100.00%;玻璃棉尘超标2个点,合格率为91.67%;矽尘超标1个点,合格率为88.89%;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3.9~107.4 d B(A),有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从职业病防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大型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护现况,分析该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实验室分析技术对6 670人的在岗体检资料及其职业病危害接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临床医学观察做出体检结论。
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苯、正己烷、甲醇、粉尘和噪声等。检测资料显示该企业有4个点的化学毒物(甲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主要集中在粘盘房粘磨盘操作岗位、丝印部磅油房和洗油杯房操作岗位;精磨部检出正己烷;粉尘岗位40个采样点有2个超标,主要在精磨部粘磨房粘磨盘岗位;噪声岗位95个采样点有其中有37个岗位40 h等效A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38.94%。发现职业禁忌证248例,检出率为3.72%,其中噪声作业禁忌204例,接触苯、甲苯作业禁忌44例。检出疑似职业性苯中毒3例。接触噪声和有机溶剂等职业危害人数较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应急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职业卫生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委托的职业健康检查存在危害因素和接触人群界定不清问题。
结论 电子玻璃显示屏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职业病防护难度大。用人单位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职业健康检查,保障员工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全面了解某企业乙烯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确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减轻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企业乙烯装置在目前运行状态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详细了解作业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的毒物、噪声进行检测,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结果 乙烯装置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硫化氢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场所高噪声区域主要集中在压缩机、各生产单元大型机泵,噪声检测点37个,超过标准85 dB(A)的检测点达20个,老区分离压缩机岗位接触噪声较高,8h连续等效A声级结果为88.0 dB(A).结论 该企业应将噪声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并要注重改进作业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同时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卫生评价和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了解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方法,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12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2012-2014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接触工人复查率为2.07%,粉尘接触工人复查率为1.00%,苯系物接触工人复查率为4.56%,其他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复查率分别为1.18%和1.77%;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98%,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4.97%,血脂偏高检出率为25.85%。结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本研究提示噪声还可能与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相关,在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职业卫生现状,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深圳某区392家企业的行业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劳动者接触危害及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该地区的主要行业为电子、印刷、五金塑胶和化工;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从业人员的接触危害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型和私营企业接触危害比例较高,分别是16.70%和12.14%;噪声危害检测合格率较低,仅为42.51%,且接触噪声危害劳动者在岗期间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6%,1.46%。 结论 小型和私营企业是该地区职业卫生重点关注对象,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危害则是该地区当前和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防护对策与措施。 方法 对某五金不锈钢餐具生产企业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符合率:噪声13.9%,振动83.3%,粉尘100%,丙酮100%;职业禁忌证检出率4.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2.2%,主要分布在噪声、振动和粉尘作业岗位。 结论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重点是噪声、振动与粉尘,企业需进一步更新生产工艺,加强防毒降噪减震措施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燃煤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职业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氨、盐酸、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六氟化硫、次氯酸钠、噪声、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粉尘定点检测合格率为95.83%,粉尘个体检测合格率为87.50%,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噪声定点、个体检测合格率均为37.50%,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为50.00%。结论该建设项目粉尘、噪声、工频电场危害较严重,须加强工程技术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某企业甲醛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某企业甲醛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本项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对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作业工人接触的有效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实际程度。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有甲醇、甲醛、甲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物理因素有高温和噪声。检测结果表明,甲醛监测点合格率为40%(4/10),其余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作业人员工作日内接触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综合各方面分析,本项目职业病危害严重,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救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评价某电子铝箔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现行的职业卫生相关标准,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查表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工作场所噪声存在超标现象,锯切与铣面、压延车间噪声合格率33.3%、42.9%;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在噪声防护上存在一些问题,如采取本评价提出的建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会得到改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乙烯装置工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结果该扩建工程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三苯、苯乙烯、抽余油、噪声、高温。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压分车间分离岗位、裂解车间炉岗和急冷岗的岗位工人接触噪声40 h等效声级分别为77.1、77.6、75.9 dB(A),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裂解炉为高温作业场所,WGBT指数为26.3℃。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0万t环氧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工频电场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空气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94.2 dB(A),高于80 dB(A),属于噪声岗位;其余岗位巡视点噪声值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