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2,(2):4-5
<正>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打造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我国新闻学术界的当务之急。实现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构建上的突破,创新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思路非常关键。第一,比较中西新闻学话语体系差异。中国特色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在话语体系上有诸多差异。在功能定位上,中国特色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西方新闻学强调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育与学术研究全面推进.本文梳理了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特点,分析探讨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4,(1):4-5
雒树刚: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强调,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央对话语体系建设为什么这么重视?我体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话语体系,表面上是一个"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语言表述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涉及思维方式、思想认同、价值立场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我们讲增强理论自觉、理论自信,这种自觉、自信从哪里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杨保军 《新闻界》2020,(1):39-45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科层面,实际存在着多种名称或概念(有些准确,有些模糊),诸如新闻学、党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等,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最基本的关系是:党报理论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立场和基本方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以中国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特别是以"党媒"新闻宣传活动、新闻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党报(党媒)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新闻学。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的特征描述,"社会主义"则是当代中国新闻学性质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与新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价值取向上虽有相同之处,但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胡钰 《青年记者》2022,(19):78-79
在中国特色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中,要坚持“立足中国土,回到马克思,把握新技术,放眼全世界”的理念,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性原理,抓住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经验,考量全球新闻传播实践的情况,形成学理性的理论框架,既解释与指导中国新闻实践,又能为世界新闻实践提供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6.
林治波 《新闻战线》2021,(21):98-101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是维护国家权力与国家利益、建设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解释好中国实践、回答好中国问题、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新闻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人民性为政治立场,以民族性为文化特征,以创新性为前进动力,与各个兄弟学科大力协同、相互呼应、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7.
若不着手建立自主的、完善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创新体系,则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科与新闻传播教育势必遭到越来越多的潜在挑战,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势必面临越来越大的现实危机。  相似文献   

8.
董岩 《新闻窗》2007,(5):23-24
日前,清华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这则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笔者专访了研究中心主任、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0,(12):4-5
舆论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他们不仅为报刊撰稿,还自己办报办刊,运用报刊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组织革命斗争、指导社会实践,创立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传播》2007,(1):115-115
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1月18日在清华大学挂牌。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中心成立仪式并为中心揭牌。李卫红在成立仪式上说,清华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与新闻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学界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学术定位等问题的丰富研讨,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新闻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的构建,对其内涵、构建逻辑、架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新闻实践和学术实践出发提升建设水平,构...  相似文献   

12.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12,(1):4-5
传媒有传播常识的责任在众多关于新闻的定义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叫"狗咬人不是新闻,只有人咬狗才是新闻",意即新闻就是新奇的消息。但用这样的新闻观来指导新闻实践,虽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于一时,却未免会落入八卦和猎奇的泥潭,甚至有一些不良  相似文献   

13.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潮的重要特征,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却常常被诟病为"缺乏批判性".面对这种质疑,本文重新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批判传统,从历史中检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批判性内涵的生成路径,即实践中的"战斗性批判"和理论中的"学理性批判".以史为鉴,返本开新,在把握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传媒视点     
媒体融合全面突破的六个方向性问题客观上说,这几年媒体融合在许多方面实现了局部突破,但实现全面突破还需待以时日。其中六个方向性的问题应予更多重视。1.在守正创新上要下更大功夫。目前,媒体融合的困局根本原因在于守正不够、创新不够、改革不够。在网络传播的冲击下,许多体制内媒体受多种因素尤其是经费紧张、人才不足的影响,对新闻宣传主业的创新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5.
传媒视点     
《青年记者》2021,(1):4-5
什么是深度的媒体融合形态.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那么,什么是深度的媒体融合形态?这需要从全媒体传播生态层面进行分析与理解。结合互联网发展加速重构媒体格局的新形势,从系统论视角审视,全媒体传播体系应当由新型主流媒体/网络平台、数据/内容、传播者/服务者、用户/群众等要素构成。与此前相比,传播系统的基本要素没有太多改变,但是重心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发展进程中,主体性、学理性的要求愈发突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提出,体现了全球视野下基于中国视角对人类新闻活动规律的学理性认识,其意义在于为人类新闻活动提供有别于西方新闻学的"另一种解释".这一新的选择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与新闻实践,也源于建立更加公正、民主、自由以及更加符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的国际传播新秩...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21,(6):4-5
新型主流媒体未来发展的三个关键性操作传统的理论和过去的实践限制了主流媒体对全新选择的想象力。面对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时间节点,传统主流媒体应放宽视野,充分考察现实所提供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并做出最佳选择。1.大融合还是小融合的路径选择迄今为止,我国媒体融合所走过的路是一个小融合之路。所谓小融合就是指媒体之间的整合,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所谓大融合,就是跨行业的整合与发展,运用媒介逻辑、媒介模式和媒介的机制为各行各业的线上重构提供媒介方案,起到促进和穿针引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创新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要面向学科重要基础与重大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实践重大问题。同时,中国特色新闻学“三大体系”要明确改革方向,以交叉、协同、融合思维优化学科体系,从基础、前沿、问题视角强化学术体系,用范畴、概念、普遍化活化话语体系,以实践、行业、治理为抓手深化社会贡献。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根本,要从历史范式、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入手,着力构建自主性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创新指明了方向。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必须深化总结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以此为基,创新我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学科化,着力构建自主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基础和抓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视点     
有些记者提的问题很不专业优秀的媒体和记者是新闻发布的依靠。好的问题,才能引出精彩的回答,才能双赢。作为发言人,你们记者不给我机会,我怎么办?你们给我发软球,我退就行了。你们给我发个硬球啊!我不是想应付谁。我是想解决一些问题,想让人民增加信心,让外国人增加对中国的信心,所以不能回避敏感或重要的问题。两会上的记者中有些表现很好,有些不好。我认为,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