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评价葡萄酒旅游资源是葡萄酒旅游开发的前提。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从葡萄酒资源价值、葡萄酒旅游环境氛围和开发建设条件三个方面,选取葡萄及葡萄酒资源丰度、历史文化价值等16个指标,构建烟台葡萄酒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烟台葡萄酒旅游资源综合评分为74.926,资源质量总体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烟台葡萄酒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白酒为载体的中国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白酒工业旅游的新兴旅游业态。在比较借鉴国内白酒企业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上,从案例企业工业旅游的资源条件、开发现状及前景等方面,分析与探讨了徽酒工业旅游在开发战略起点、形象依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徽酒企业在加速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旅游圈、扩充徽酒工业旅游内涵、进行文化产业融合等建议,以期为徽酒酿造生产企业的主题工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白酒旅游是近年来在白酒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双力驱动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在众多白酒企业、白酒产区政府、白酒消费者及酒文化爱好者的合力推动下,白酒旅游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业界与学界对白酒旅游资源及其评价体系仍缺乏深入的研究,致使白酒旅游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标准。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白酒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资源特性及开发条件三个方面,选取白酒旅游资源的27个指标,构建了白酒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并选取贵州省仁怀市进行实际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仁怀市具备丰富的白酒旅游资源,且资源价值、资源特性和开发条件都有上佳的表现,适合发展白酒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据《山西晚报》报道,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10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山西省汾酒文化景区成为山西全省唯一入选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标准》中明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代表国内工业旅游发展最高水平,对全国工业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此外,《标准》还明确了基地的旅游条件标准,应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或观赏价值、科普价值,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独创性,宜有吸引  相似文献   

5.
武威产区葡萄酒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武威产区旅游环境、葡萄资源、葡萄酒企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时武威产区葡萄酒旅游资源进行了环境评价和开发价值评价,认为:①武威产区葡萄园景观价值特征明显.园区环境质量优,葡萄资源知名度、影响力、资源丰度较高,葡萄酒旅游资源总体优良;②武威产区葡萄资源丰富,地方人文、自然风景具有鲜明的西北特色,葡萄酒旅游业开发潜力较大;③武威产区葡萄酒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武威产区葡萄酒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有限,导致了这种资源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发展模式,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强调开发过程中的保持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循环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对象采用相应的旅游资源芡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民族村寨文化内涵丰富,研学价值独特,其研学旅游开发既是满足研学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研究发现,研学旅游开发对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传承、经济转型发展、生态保护改善、村民增收致富、治理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对研学旅游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对民族村寨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专业研学旅游导师组织管理,缺乏科学研学旅游规划规范指导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厘清研学旅游内涵、拓展乡村振兴路径,挖掘研学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培养研学旅游导师、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统筹研学旅游规划、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民族村寨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针对陕西延川县的现有资源和文化内涵进行设计,以红色文化为指引,以农业开发为特色,创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倩 《丝绸》2013,50(4):72-75
浙江淳安县蚕桑丝绸业历史久远,蚕丝文化底蕴深厚。通过阐述分析了淳安蚕丝产业的优势,并对开发淳安蚕业与发展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旅游资源、市场环境和区位条件等情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将发展蚕桑业产业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将蚕桑文化嫁接到千岛湖旅游业,开发蚕丝展示馆、蚕丝文化乡村游、蚕丝文化特色街等模式,从而使蚕丝文化紧密地融合于千岛湖旅游业,丰富了千岛湖旅游的文化内涵,达到既促进蚕丝产业的发展,又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的目的,必将推动淳安县蚕丝产业和千岛湖旅游业相互促进,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川苦丁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文化内涵,是我省民间的一种传统绿色、无污染的饮料。文章评述了四川苦丁茶资源种类与分布、初级产品、观赏茶叶等内容,阐述了挖掘该物种的文化内涵,开拓资源旅游市场,从而发展四川苦丁茶新资源观,并进一步展望其开发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1.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主题农业旅游资源,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立足平泉市的食用菌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食用菌产业旅游的优势条件,恰当处理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合理配置产业要素。围绕开发食用菌主题产业旅游,提出建立产业生态博物馆的顶层设计,深挖产业文化内涵,广泛营销主题旅游,设置体验活动、研发旅游购物品、开发主题餐饮,实现食用菌特色产业的业态拓展、链条延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带有的特点进行了主要分析,讨论了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并探讨了一些对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有一定帮助的建议,以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地区经济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特殊兴趣旅游类型,葡萄酒旅游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宁夏贺兰山东麓是全国优质葡萄产区之一和第3个“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区”,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文化底蕴深厚,葡萄酒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形成葡萄酒旅游走廊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在遵循保护性开发、有序协同发展和突出区域主题形象等基本原则下,加强区域内葡萄酒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市场的整合,通过编制葡萄酒旅游产品专项规划、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及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实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毕延刚  魏嘉 《家具》2014,(5):52-56
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则是旅游纪念品最大特征,在宣传地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旅游纪念品起到重要作用。在全球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维持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至关重要,这需要以创意迎合市场为目标,通过展现特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发扬民族文化、实行科技文化协同发展等方式,将抽象的地域文化优秀元素应用到具象的旅游纪念品之中,以新的产业化推广传统文化,发展以旅游文创产品为主线的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体系,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还需实现现代旅游纪念品与传统文化融合,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形成地域文化品牌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5.
君子谷 《中国酒》2020,(2):112-113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公布了8家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君子谷野果世界光荣获评"江西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次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评选,是根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经有关市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资料审查、现场评定、会议研究、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君子谷野果世界等8家全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半岛葡萄酒、啤酒、黄酒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且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现状的梳理,概括其发展资源和模式,从而总结和探析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胶东半岛酒文化与其旅游深度融合且旅游资源门类齐全,逐步形成了胶东半岛仙境海岸酒文化旅游带这一独特的酒文化旅游资源。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以酒类主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保健属性为利好条件,与其他旅游资源及多门类旅游形态相融合,形成了政府推动、多部门支持、龙头企业发起带动的胶东半岛酒文化旅游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腾冲龙川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但该区域至今仍为全县旅游发展的滞后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尚未认清。因此对龙川江流域旅游资源类型与空间分布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市场需求价值以及区域带动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科学评价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分析河北省传统文化资源及文创行业现状,提出了基于河北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创衍生品开发的4项策略,并以部分实例展开实证研究。最大限度挖掘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具有河北魅力的独特文化力量。开发基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创衍生品,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志国  张春芝 《酿酒科技》2011,(7):126-128,135
对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气候资源、交通资源以及旅游景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宁夏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现状,对其葡萄酒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①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特征明显,优势突出,具有极好的开发葡萄酒旅游的潜力;②贺兰山东麓地区各种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西北特色,开发葡萄酒旅游业基础良好;③通过与生态、教育、旅游结合,强化基础设施,必然能将贺兰山东麓地区的葡萄酒旅游事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淮安不仅是“南船北马”的漕运中心,也是淮北盐的集散中心。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使淮安积淀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盐文化遗产,这成为两淮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要开发盐文化资源,实现盐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既强化两淮盐文化区域的整体特征,又差异化地表达淮安地域文化特质,打造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