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回收残膜含杂率较高问题,提出在捡拾阶段就将秸秆等杂物提前清除的思想。利用先将膜挑起使其与杂物分离后再将地膜夹持捡拾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地膜捡拾机构。介绍了整台机具的工作原理,对捡拾机构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影响机构运动轨迹的关键点,并通过ADAMS和MATLAB等仿真软件对捡拾部件做运动学仿真试验,完成机构技术参数的优化。通过田间试验证明,该机具膜杂分离率达到95%,机具运行顺畅满足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膜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残膜污染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残膜的机械化回收以其高效、快捷得到推广应用。重点分析了残膜捡拾机构特性,并介绍了国内近期回收机研发案例,同时提出解决残膜污染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莹  靳伟  张学军 《机械》2016,(4):73-76
为了解决残膜难捡拾、缠绕工作部件等技术难题,在总结和借鉴目前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曲轴滚筒式苗期残膜捡拾装置,捡膜部件为曲轴滚筒式结构。该装置田间作业时,起膜杆齿将残膜从土壤中松动释放,捡膜杆齿将残膜挑起送至卸膜机构,刷膜辊将残膜刷至集膜箱中,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对比分析几种捡拾装置的优缺点:弹齿式残膜清理滚筒结构复杂、润滑困难;自动卸膜式残膜捡拾装置实现连续捡膜,但卸膜阻力较大;曲轴滚筒式苗期残膜捡拾装置残膜捡拾率较高,回收的残膜较完整,便于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粮食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面源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甘肃省农机推广总站结合农田残膜机械化捡拾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组织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了废旧地膜机械化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地残膜捡拾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卸膜操作复杂、捡拾齿拆装费时等问题,将定块机构应用于捡拾齿的伸缩运动中,可使捡拾齿在卸膜作业时,完全缩回到滚筒内部,在拾膜作业时,又全部伸出到滚筒外部,有效解决了卸膜作业时间长,操作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残膜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从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残膜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阐述了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和建议,提出了行政、经济、技术3个手段并用治理残膜污染.并着重指出发展残膜回收机械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残膜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变废为宝、防治残膜污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地膜残留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春玉米"正泰10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膜残留量的增加玉米出苗率呈下降趋势,5~20 a地膜残留量下出苗率下降1.0%~7.6%。残膜对玉米生长发育阻碍状况随残膜量的增加而增加,5 a、10 a、15 a、20 a地膜残留量下,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7.17%、11.22%、14.83%和21.31%。  相似文献   

8.
针对残膜对土地的带来的污染,人工检拾农田残留地膜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检拾后的耕地需多次翻耕、松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一次能完成捡膜、集膜、清膜及松土整地等作业工序的残膜检拾机械,并对该检拾机械进行了检拾作业研究,实验,对推广小型简易残膜检拾机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彭阳县农用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残膜在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残膜回收利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正>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技术,是一项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的工程项目。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是利用机械对残膜进行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中残膜的积累,从而减少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保持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保持地膜内部的温度,改善杂草生长的情况,将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广泛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地膜覆盖技术要求在完成农作物的收割后进行地膜残膜的回收,如果大量残膜遗留在土壤当中,会严重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针对地膜回收的问题,采用机械化的手段进行残膜回收已经成为了较为普遍的地膜回收方式,但目前在机械化残膜回收当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探讨机械化残膜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自仁 《农机导购》2012,(11):55-56
<正>新疆乌苏市农机局实施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推广"项目严格按照新疆自治区农机局、财政厅项目分解任务及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项目分解任务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示范、引进各类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并在秋季进行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有效遏制了残膜污染,为加速残膜污染治理进程,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基本情况乌苏市在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由于使用时间长、地膜厚度达不到国标及残膜回收率不高,造成目前残留污染日趋严重,已对农业可持续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膜的覆盖面积和使用量逐年增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地膜的残留量也逐年加大。由于过量使用地膜,致使大量废旧农膜不能及时回收,存留的农用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影响作物发芽出苗,导致作物减产的产量和质量,使农民的收入受到极大损害。探寻揭示残膜长期积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进而研究确定残膜回收的对策,对促进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宁夏中南部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膜玉米在增温、保墒、集雨、抗旱、灭草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较高的单产水平使其成为宁夏山区旱作区域的支柱产业,目前面积已占宁夏玉米种植面积的30%,且有继续扩大趋势。但机械化生产滞后,难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播种环节,因无适用机型,以人工点播为主,影响了地膜玉米潜力的发挥;在收获环节,因残膜影响秸秆处理致使现有机具难以推广。为此,建议农机推广部门,应通过机械化措施,着重解决残膜危害、膜上机械化播种和收获三方面问题,力争短时间内使宁夏地膜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甘肃省残膜捡拾回收机械开发及推广应用现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出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强化政策推动、强化市场拉动、强化部门联动、强化机制带动、强化宣传促动的针对性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头水前揭膜对制种玉米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探索了在不影响玉米种子产量、质量和商品性的前提下,适时揭膜,提高残膜回收率,降低种子生产和残膜回收再利用成本,提高河西玉米制种基地废旧地膜回收率,减轻土壤面源污染的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对河西灌区玉米制种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的应用对于马铃薯的推广种植、品质提高、产量增加等方面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农田地膜的残留污染也成为影响马铃薯产业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分析了我国北方产区的马铃薯生产状况、地膜覆盖应用情况、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对今后马铃薯生产中地膜应用、残膜污染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提出了地膜覆盖在马铃薯生产上合理利用和残留污染防控的技术途径,对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的地膜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澄江市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农户从可降解地膜的使用程度、使用后残膜量、产量产值和农户购买价格4个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结论:第一,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保温保墒效果和普通地膜基本接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第二,超过50%的农户认为方便操作不易断裂,产量稳中有升,具有推广价值;第三,超过50%的农户反映在烤烟...  相似文献   

19.
国内残膜回收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残膜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残膜回收作业亟待解决.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残膜回收方法,总结分析了我国残膜回收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农田残膜的特点,提出了我国残膜回收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冀北旱作玉米聚水节肥高效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北旱作玉米种植区地膜覆盖聚水效果差、肥料全田撒施利用率低、膜下种植容易"团苗",放苗费时费工、残膜整体回收困难等生产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其关键技术:一聚水:按径流原理在农田内划分产流区和用流区,产流区高出用流区并覆盖地膜,使降雨后形成径流汇入用流区,提高用流区水份含量,通过人为改变水分在田间分布,创造适宜的玉米生长环境;二集肥:改生产上播前全田普遍撒施为集中沟施于压膜沟内,使用肥总量减少、施肥成本降低、玉米根际养分增加、产量提高。三残膜整体回收:在玉米收获后单独回收残膜,由于地膜与玉米根茬分离,回收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