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遗体火化二(口恶)英类排放水平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监测方式调查了国内13台火化机烟气中PCDD/Fs排放情况,分析火化炉型、烟气处理设施和随葬品等因素对其排放水平的影响,提出相关污染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建议. 结果表明,各样品的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下同)差异较大,范围为0.027~15.8 ng·m-3,平均值为3.2 ng·m-3. PCDD/Fs排放因子范围为45.9~22236 ng·具-1,均值为4738 ng·具-1. 平板炉PCDD/Fs排放水平总体低于捡灰炉,达标率高于捡灰炉. 火化烟气中17种PCDD/Fs异构体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部分火化机PCDD/Fs排放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有必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高污染控制技术、加强政府监管,如将随葬品另炉火化、增设二燃室、配备布袋除尘器和活性炭喷射处理设施等.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所测的遗体火化炉的36个样品和文献中41组数据中二(口恶)英(PCDD/Fs)化合物的排放指纹特征,分析了不同单体与毒性当量浓度I-TEQ的相关性,提出了适合火化炉的I-TEQ指示物,为以后实现在线监测PCDD/Fs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次监测样品的毒性当量浓度跨度较大,为0.014~24.0 ng·m-3(以I-TEQ计,下同),平均值为2.68 ng·m-3.所有新建火化炉的结果均低于0.5 ng·m-3,75%的旧炉超过2017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标准限值,表明现有部分老旧火化炉及其尾气处理设施亟需技术改造才能满足新要求.体积分数最高的单体依次为OCDD、1,2,3,4,6,7,8-HpCDF和1,2,3,4,6,7,8-HpCDD,分别为16.7%±11.8%、12.1%±4.4%和11.9%±4.2%.对I-TEQ的贡献率最大的单体为2,3,4,7,8-PeCDF,且PCDFs与PCDDs的毒性当量浓度比值,即ρ(PCDFs/PCDDs)> 1.四、五、六氯代二(口恶)英和呋喃与I-TEQ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其中,1,2,3,7,8-PeCDF、2,3,4,7,8-PeCDF和1,2,3,7,8-PeCDD与I-TEQ的相关系数r大于0.89.与I-TEQ线性关系最佳的单体为2,3,4,7,8-PeCDF,R2为0.97,斜率为2.36;最佳的同类物为PeCDF,R2为0.97,斜率为2.22.  相似文献   

3.
于2015-2018年冬季(12月-2月)对广东省某医疗废物焚烧厂排放烟气及焚烧设施周边2.5 km范围内6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4次烟气和环境空气样品采集,应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联用技术对二(口恶)英(PCDD/Fs)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周边环境空气中二(口恶)英来源进行了初步解析,同时采用VLIER-HUMAAN模型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医疗废物焚烧厂烟气二(口恶)英毒性当量浓度为0.542~21.300 ng·Nm-3(以I-TEQ计),排放水平较高;周边环境空气中PCDD/Fs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682~196.000 pg·m-3和0.036~17.700 pg·m-3(以I-TEQ计),周边环境空气中PCDD/Fs浓度明显受到排放源烟气落地点的影响.空气样品中二(口恶)英同族体及异构体分布指纹谱图与该焚烧设施排放烟气类似,空气质量浓度主要贡献单体以OCDD、1,2,3,4,6,7,8-HpCDF、OCDF以及1,2,3,4,6,7,8-HpCDD为主,主要毒性贡献单体为2,3,4,7,8-PeCDF.PCA源解析结论与指纹谱图特征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该研究区域中环境空气二(口恶)英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焚烧烟气排放.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人群呼吸暴露风险总体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0.0032~0.141 pg TEQ·kg-1·d-1),部分个体的呼吸暴露贡献率超过了评价限值,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齐丽  任玥  刘爱民  黄业茹  赵震  王江  李泓 《环境科学》2017,38(4):1317-1326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对北京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6 km范围内7个采样点采集环境空气,应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联用技术对二英(PCDD/Fs)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组成特征及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环境空气中PCDD/Fs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8.9~140 pg·m-3,毒性当量(TEQ)变化范围为0.11~1.8 pg·m-3,其中秋季霾天4个采样点和冬季全部采样点超出日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TEQ:0.6 pg·m-3).1,2,3,4,6,7,8-HpCDF和OCDD是四季空气中PCDD/Fs质量浓度的主要贡献单体,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0.5%和14.0%,而2,3,4,7,8-PeCDF是总TEQ贡献最大的单体,年平均贡献率为43.3%.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各采样点浓度水平与距污染源距离远近没有显著相关性;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值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分析可能与冬季燃煤采暖及大气扩散条件差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污染较重有关,与各季采样时段内大气PM10和PM2.5的平均浓度水平呈正相关相一致.样品中二英同族体及异构体分布指纹谱图与该焚烧设施排放烟气存在差别,主成分分析(PCA)源解析结论与指纹谱图特征分析结论一致.二英呼吸暴露剂量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域人群呼吸暴露风险总体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0.060~0.224 pg·(kg·d)-1],但仍需关注大气颗粒物重污染天气发生时的呼吸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对菜地垄沟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为期1 a的田间原位观测.本试验设置常规和覆膜两种处理方式,研究地膜覆盖对菜地垄沟中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极显著提高土壤全年pH(P<0.01),显著提高全年的地表温度和地下5 cm温度(P<0.05),显著提高萝卜季土壤含水率(P<0.05).不论是辣椒季还是萝卜季,覆膜显著降低了垄的CH4排放(P<0.05),辣椒季垄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和覆膜处理分别为0.110 mg·(m2·h)-1和0.028 mg·(m2·h)-1,萝卜季分别为0.011 mg·(m2·h)-1和-0.019 mg·(m2·h)-1,但覆膜对沟的CH4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0.05),辣椒季常规和覆膜处理分别为0.058 mg·(m2·h)-1和0.057 mg·(m2·h)-1,萝卜季分别为0.083 mg·(m2·h)-1和0.092 mg·(m2·h)-1,对比垄和沟,除了辣椒季常规处理下垄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沟,其它均为沟显著高于垄,这与西南地区较高的降雨量下沟内较稳定的缺氧环境有关.覆膜处理对N2O没有显著影响,辣椒季垄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和覆膜处理下分别为65.41 μg·(m2·h)-1和68.39 μg·(m2·h)-1,萝卜季分别为78.43 μg·(m2·h)-1和66.19 μg·(m2·h)-1,辣椒季沟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9.82 μg·(m2·h)-1和22.85 μg·(m2·h)-1,萝卜季分别为35.80 μg·(m2·h)-1和40.00 μg·(m2·h)-1,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垄和沟,垄N2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沟,N2O主要由垄向大气排放.CH4排放通量与地表及地下5 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N2O的排放通量仅与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袁帅  王艳  刘汝海  种习习  刘晓雨  邵龙 《环境科学》2021,42(9):4151-4157
于2017~2018年冬、春和夏季,在黄渤海海域走航采样,采集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总砷(As)、As (Ⅴ)、As (Ⅲ)以及水溶性离子,讨论了As在黄渤海气溶胶中浓度、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估算了As的干沉降通量.气溶胶中As含量冬季(6.6 ng·m-3) > 夏季(5.5 ng·m-3) > 春季(4.4 ng·m-3),渤海和北黄海远大于南黄海.冬、夏季As(Ⅲ)/As(Ⅴ)比值分别为0.41和0.21.冬、春和夏季As/TSP平均值分别为95.4、83.9和81.4 μg·g-1,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冬季在冬季风主导下,携带了环渤海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砷含量最高,夏季受东南季风携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污染物的影响也较大,而春季受西伯利亚陆地气团和东南远海海洋性气团的共同影响,浓度最小.冬季K+/TSP与As/TSP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P<0.05),说明受陆地生物质燃烧排放的As的影响明显,而夏季两者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来源不同.冬、春和夏季黄渤海大气气溶胶As的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15、0.77和0.97 μg·(m2·d)-1,年平均为0.95 μg·(m2·d)-1.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集了长春市2017年秋季大气中的PM2.5样品共30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了样品中17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运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PAHs的污染来源,并通过计算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和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春市秋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50.84±12.23)μg·m-3,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分别为(17.07±5.64)μg·m-3和(1.33±0.75)μg·m-3,占PM2.5总量的37%;PAHs总浓度为(15.69±5.93)ng·m-3,以中高环数的PAHs为主,占总PAHs的84.26%;长春市秋季大气中PAHs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44.48%) > 煤燃烧(29.16%) > 生物质燃烧(26.36%),本地交通(汽油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苯并(a)芘等效致癌平均浓度在1.55~5.38 ng·m-3之间,总致癌等效平均浓度为(6.44±1.53)ng·m-3,总体处于轻微污染水平;通过呼吸摄入PAHs对成年女性健康危害最大,其次是成年男性和儿童,但所有人群的终身致癌风险值均未超过1×10-6,其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秸秆焚烧大气污染负荷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近些年哈尔滨秋末冬初大气污染程度增加的溯源问题,基于静风污染气象及降雪对秸秆焚烧的影响等基本假设,采用箱式模型和优化拟合的方法对秸秆焚烧产生污染物的源强及其负荷进行了估算.通过对2015年和2017年典型时段数据的优化拟合得到降雪前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20.16、21.83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49.32、138.65 mg·m-2·s-1;降雪后重污染天气下PM10排放源强分别为15.98、7.09 μg·m-2·s-1,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122.91、89.21 mg·m-2·s-1.由降雪前后各污染物的源强差得到2015年和2017年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的排放源强分别为4.18、14.74 μg·m-2·s-1,负荷分别为20.73%、67.52%;CO的排放源强分别为26.41、49.44 mg·m-2·s-1,负荷分别为17.69%、35.66%.本文为相关清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校核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环境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颗粒物及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自行开发建立的超低排放高湿废气中总颗粒物(total particulate matter,TPM)的直接冷凝采样系统及监测方法,应用于3台北京市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烟气中颗粒物的排放监测.分析和评估超低排放典型燃烧源排气中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排放水平与组成特征,探究可过滤颗粒物(filterable particulate matter,FPM)和可凝聚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CPM)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超低排放燃煤锅炉FPM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介于1.04~1.11mg·m-3之间,TPM基准氧含量排放浓度介于3.82~8.69mg·m-3之间,均满足国家超低排放颗粒物限值要求(10mg·m-3),燃煤电厂TPM排放浓度超过了北京市颗粒物排放标准限值要求(5 mg·m-3).燃煤供暖锅炉C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分别为3.05mg·m-3和1.30mg·m-3,显著低于燃煤电厂,与燃煤电厂的负荷和烟温较高有关;燃煤电厂锅炉C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浓度分别是燃煤供暖锅炉的2.2~2.4倍和1.7~2.2倍.燃气电厂TPM及其总水溶性离子排放水平分别为1.99mg·m-3和1.44mg·m-3,均明显低于燃煤锅炉.CPM是燃烧源排气中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在超低排放锅炉烟气中CPM对TPM的质量贡献显著增加,并随烟温的升高而增加,燃煤锅炉为72.6%~88.1%,燃气电厂为93.1%,且水溶性离子总量的66.1%~94.2%存在于CPM中.排气烟温显著影响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赋存形态、脱除效率与排放水平.SO42-是燃煤锅炉颗粒物的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介于0.98~1.18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27.7%~49.6%,来源于烟气脱硫;F-是燃煤电厂颗粒物中又一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介于1.91~2.32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54.4%~56.1%,可能与燃料煤含氟量高有关;NH4+是燃气电厂颗粒物的主要特征离子,排放浓度为0.92mg·m-3,占水溶性离子排放总量的64.2%,来源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过程中的NH3逃逸,其排放浓度显著高于燃煤锅炉,可能与燃气电厂缺少其它净化设施的协同去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监测了17种苯二氮类药物、14种酸性药物和5种中性药物在广东省广州市的4座医院污水处理系统(H1~H4)和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W1~W3)中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在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中检测到10种苯二氮类药物、8种酸性药物和3种中性药物,进出水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41~23376 ng·L-1和0.11~22888 ng·L-1;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检测到8种苯二氮类药物、8种酸性药物和4种中性药物,进出水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4~1695 ng·L-1和0.1~1526 ng·L-1.其中,检测到浓度较高的苯二氮类药物分别为劳拉西泮[(53.1±2.7)ng·L-1,H1]、奥沙西泮[(39.5±4.1)ng·L-1,W2]和氯氮平[(30.6±4.0)ng·L-1,W1],布洛芬[(19014±5430)ng·L-1,H1]和扑热息痛[(2600±570)ng·L-1,H2]分别是酸性和中性药物中检测浓度最高的药物.大部分苯二氮类药物在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中的去除率均低于30%.酸性和中性药物的去除率远高于苯二氮类药物,且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去除率大部分在60%~99%之间,高于医院污水处理系统(10%~60%).最后,根据人均污染负荷推算了典型药物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使用量以及广州市的年排放量,20种药物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总使用量分别为30371 kg·a-1和3942 kg·a-1,其中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的使用量最高,苯二氮类药物中奥沙西泮和劳拉西泮也有较高的使用量.20种药物在广州市的排放量达到了1456 g·a-1,各类药物的排放量范围为3.07(甲芬那酸)~378 g·a-1(奥沙西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受铜、锌污染的河流水样、底泥、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选矿废水对河流水质造成较严重的铜、锌污染,铜超过地面水Ⅳ、Ⅴ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锌超过地面水Ⅱ、Ⅲ类标准,河流底泥中铜、锌严重超标。生长于污染水体中的植物,其铜、锌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植物,即植物污染严重。在几种试样植物中,紫茎泽兰铜、锌含量最高,其次是光叶蕨。此外,研究表明,污染植物铜、锌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噪声、放射性和电磁辐射三个方面对物理性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作了详尽的阐述,指出了物理性污染的形成及其诱发疾病的常见症状,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物理性污染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光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了光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危害,探讨了克服光污染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会形成几种危害人体的症状,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具和建筑物自身、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体挥发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应注重现代住宅的5项卫生标准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室内空气污染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针对污染种类,从6个方面提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火车站候车室内的粉尘,烟尘 气溶胶 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人群集中,流动量大易恶化空气质量,传播疾病,应围绕改善空气质量,控制疾病传播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以防治火车站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人类进入新世纪,开始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对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室内环境污染与安全问题.文章从环境安全的概念以及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现在正被中国政府、社会和人们陪受关注的与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室内环境安全问题,并从室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固本废物污染、房屋设计、选址等多方面多角度综述了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污染治理已实现了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在生产过程中治理转变的跨越式发展。但新的环境问题如消费废弃物污染的面更广,内容更多和高新技术污染等相继出现。这些污染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保山市空气污染趋势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10年保山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空间分布、污染特征及污染与气象的关联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据以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云南空气中TSP的现状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南省1990 ̄1996年17个城镇的TSP污染水平一直在0.20mg/m^3左右波动,比较平稳。将年平均浓度值与超标率相比较,历年来TSP的污染程度变化不大,但污染面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因此,为提高空气质量达标率,必须加强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